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查干葛根
释义

蒙古族杰出的爱国人士查干葛根——扎木彦勒格希扎木苏,于1887年10月27日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苏木。 他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1953年曾任全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1957年任内蒙古佛教协会名誉主席。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内蒙古人大代表。1951年任内蒙古佛教协会代表,1954年任锡林郭勒盟政协副主席和苏尼特左旗人大代表等职务,并对祖国解放事业及社会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

中文名:查干葛根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出生日期:1887年

逝世日期:1957年

职业:佛教协会会长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被第十三世达赖等授予堪布称号

代表作品:《千佛修法》和《慈悲赞》

简介

1949年9月与乌兰夫同志一同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受到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出席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1955年受中共中央委托不顾路途遥远,到青海,西藏等地会见达赖喇嘛,班禅额日德尼等西藏宗教领袖,有效地说服和鼓励一批高层喇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和平解放西藏,保护我军力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支持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也出色地做出过丰功伟绩。

查干葛根于1957年圆寂于查干敖包庙,享年71岁。

与查干敖包庙

查干敖包庙简介

查干敖包庙的最初创建者是早于查干葛根的拉布楞寺喇嘛——阿贵葛根鲁布桑诺尔布。他的出生在土默特草原,从小在大召寺(今呼和浩特大召)当沙弥,曾到塔尔寺、拉布楞寺朝见学经。1688年来到苏尼特草原,在苏尼特左翼旗乌勒敖包山洞讲经论道修行,故得名“山洞活佛”。在当地王公官吏资助下,他从收受施舍布施中,积累相当数目的金钱和牲畜,在1694年于满都呼日勒(查干敖包苏木所在地)修建一座小庙,名叫满都呼诵经庙。

1708年,鲁布桑诺尔布赴外蒙古库伦拜会大活佛哲布尊丹巴,表达建庙的意愿,得到赞同,哲布尊丹巴答应无偿供给木料。翌年,鲁布桑诺尔布专程赶赴多伦诺尔、张家口、归绥

(今呼和浩特)等地招募工匠,协定运输车辆,开始最初的建筑。1714年建成主庙——大雄宝殿,分两层,方180丈,上盖筒瓦,瓦顶分两节,上为锥形,是蒙藏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群。1805年修建调阔尔学殿和明安殿。1891年扎木彦理格什德扎木素继活佛之位,他就是近代史上扬名草原的宗教名流——查干葛根。

评价

查干葛根时代,查干敖包庙宗教事业达到最高峰。1900年他建造满巴学殿,1912年开始建拉木林殿,重修金寺。1932年5月班禅额尔德尼由“德王”陪同到查干敖包庙下榻讲经,此庙因而名声大振。

查干敖包庙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原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此庙经5代活佛连续经营,陆续扩展成为拥有11座大殿,下属12个诵金会,14个佛仓的喇嘛黄教大庙,僧徒最多时达1000余名,四时诵经声不断。草原四面八方来朝见、施舍的信徒络绎不绝,庙内为传经需要,还有专门刻印经文的作坊。并设有学校及皮革、砖瓦、纺织、缝纫、木工制作、木器加工等手工艺作坊,周围20公里以内供沙纳尔们(家庙牧户)放牧居住。1937年日伪占领锡林浩特草原,查干敖包庙走向衰落,仅剩僧徒335名。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使查干敖包庙这一宏伟壮观的历史古建筑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庙内珍品被洗劫一空,仅剩古福佑寺。现修葺及修复的有福佑寺、西廊配房、东西配殿,有喇嘛35名。

纪念馆开光揭幕

2008年1月15日,苏尼特左旗查干葛根纪念馆举行了开光揭幕仪式,并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样式及大小以查干敖包庙西拉布仁为原形的两层藏式建筑,三座大殿两侧各建一排庙式

平房。占地总面积740.04m2,总投资为400万元。查干葛根纪念馆的落成以及在正式投入使用过程将为我旗弘扬苏尼特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岗位等各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牧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做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