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装: 25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216058605

条形码: 9787216058605

尺寸: 23.6 x 16.8 x 1.8 cm

重量: 358 g

内容简介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为背景,针对资本深化、就业不足、内需疲软、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的问题,探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就业增长、就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分析,判断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就业的发展阶段,结合就业体制转轨与劳动力市场的三元分割,探讨资本与劳动双重过剩条件下资本推动型经济增长向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的转换,提出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新的关系模式及其对策建议。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投资推动,使得资本一劳动比率快速上升,并伴随资本一产出比率的上升。结果是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使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就业增长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就业具有派生性和从属性,是依附于经济增长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以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通过发展就业来解决,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来谈就业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要在资本和劳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实现以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梳理和总结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思想观点,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效应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阐释了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不单纯是依附关系和被动关系,其更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和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和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1.2.3 相关理论与实践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本书的创新和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1.5.1 主要观点和创新

1.5.2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与评述

2.1 就业数量、劳动力市场供求与经济增长

2.1.1 古典与新古典的劳动就业理论

2.1.2 新保守主义的就业理论

2.1.3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

2.1.4 凯恩斯就业量决定理论

2.2 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2.2.1 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与就业

2.2.2 劳动力市场部门结构与就业

2.2.3 二元经济与就业

2.3 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3.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3.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3.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4 劳动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2.4.1 隐含合同理论

2.4.2 内部人一外部人理论

2.4.3 效率工资论

2.5 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分析

2.5.1 增长对失业的两种相反的作用

2.5.2 部门间的互补效应

2.5.3 创新驱动的增长

2.5.4 边干边学

2.6 理论分析结论

第三章 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单因素动态分析

3.1 就业规模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3.1.1 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3.1.2 就业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特征

3.2 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3.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的典型相关分析

3.2.2 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互动分析

3.3 劳动生产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3.3.1 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历史性描述

3.3.2 劳动生产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初步分析

3.3.3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3.3.4 各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3.3.5 分析的结论

3.4 劳动力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3.4.1 非典型的劳动配置格局

3.4.2 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阶段分析

3.4.3 就业体制转轨与劳动力市场的三元分割

第四章 多因素经济增长模型与劳动就业贡献的实证判断

4.1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与指标体系

4.2 多因素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的创建与分析

4.3 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章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创建

5.1 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判断

5.1.1 就业增长模式的变化

5.1.2 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

5.1.3 发展阶段判断

5.2 投资推动型向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转变的客观形势和要求

5.2.1 资本一劳动比率上升

5.3.2 资本一产出比率上升

5.3.3 劳动生产率和正规部门劳动工资水平快速上升

5.3.4 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5.4 模式框架的构建与两个例证

5.4.1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框架的构建

5.4.2 日本的例子

5.4.3 印度的例子

第六章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路和政策选择

6.1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路

6.1.1 建立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背景概括

6.1.2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政策目标和基本要求

6.1.3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路

6.2 建立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政策选择

6.2.1 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6.2.2 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转变

6.2.3 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拉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6.2.4 创新就业出路,扩大就业规模

6.2.5 典型例证:义乌奇迹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