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
释义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简介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其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

建社初期,广州一直没有九三学社组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社员徐贤恭教授1955年从上海复旦大学调来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才作为种子在广州发展社员。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1956年4月在广州建立九三学社中央直属小组,当时仅有社员6人;同年10月,成立九三学社广州分社筹备委员会办公室;11月,成立九三学社广州分社筹备委员会,主委徐贤恭;1958年9月成立广州分社,选举产生了广州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广州分社先后于1960年10月和1963年3月举行第二次、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第三届分社委员会,主任委员均为黄友谋。九三学社广州分社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先后举办“我国亚热带作物资源与国家建设”和“微生物与日常生活”两次科学讲座;举行基层工作及个人改造经验交流大会;发表抗议书,抗议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我国内政;发表反对美国武装侵略古巴的声明,抗议美帝国主义使用海盗飞机轰炸古巴及雇佣军侵犯古巴的罪行。由于当时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多位社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样,九三学社广州分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

粉碎“四人帮”以后,九三学社广州分社于1977年11月与广东省其他民主党派一道恢复了组织活动,并成立了机关工作组。1980年3月,举行广州分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广州分社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友谋。1982年12月30日,广州分社改名为九三学社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广州分社委员会作为市级组织继续保留,在九三学社的组织系统中,接受广东省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广州分社自从恢复组织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务工作主要是逐步恢复广州分社各级组织的建制,并协助有关单位落实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各项政策和错划“右派分子”的改正政策;并把社务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

1984年3月,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谋。1988年7月、1992年7月、1997年6月,先后举行了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第二、三届主任委员为曾近义,第四届主任委员为黄明度。改革开放以来,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结合社会上的各种“难点、热点、冷点”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1986年在深圳主持召开“京、粤、港学者核电学术座谈会”,茅以升、王淦昌、黄友谋、曾近义、喻诚鸿及香港的专家出席,社会反响很大。在1989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上,叶雄干副主委提出“在收紧银根的同时,也要照顾那些产品适销对路能增加有效供给的企业的资金需要”的意见,受到国务院的重视,后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进了调整信贷结构等措施。199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孙大中副主委所积极宣传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广东省政府决策部门采纳,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与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联合在深圳市举办“促进广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就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珠三角水环境、农业生态、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建设、人口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同年还协助九三学社中央主办了九三学社第五次沿海地区科技开发暨支援“三九合作区”(即社中央定点扶助的四川省广元市、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和山西省临汾地区等三个贫困地区)研讨会,寻求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提高人口素质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2002年6月,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举行,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姚志彬。新一届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广东省社务工作的新局面。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斗争中,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有超过100名社员直接战斗在一线,24人次获国家和广东省的抗击非典表彰。其中林材元荣获全国统一战线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受到贾庆林、刘延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姚志彬主委则临危受命,担任了广东省卫生厅厅长,承担起全省卫生系统防治“非典”的主要行政领导责任。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还发挥人才优势,通过信息渠道,提出了80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撰写上报的《广东“非典”情况的分析反映》为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参加中共中央领导主持的民主协商会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社医卫委员会召开的“抗非临床工作”和“抗非药物研制”两次专题会议综述,社农林委员会专家与《南方日报》联合探讨禁食野生动物的立法问题等信息,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4年,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围绕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科技强省的目标,以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张奠湘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了原创性论文《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为契机,与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协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座谈会”,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讨论,为发展广东省的基础研究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科教兴粤”战略的实施。同年11月,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届“三农”问题法律对策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莅临指导,会议探讨了“科教兴农”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和农民职业教育等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对策。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的许多社员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钟麟因在世界上首创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享有“四大家鱼之父”的美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彭光钦、曾友梅获国家科委发明一等奖;郑惠国、陈学煌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梁羡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余作岳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胡承志获国防科委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曾陇梅、苏镜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周蒂获国际数学地质杂志最佳论文奖;张奠湘在《Nature》上发表原创性论文,韩启德主席发来贺信;钟集、朱延彬、曾德、王嘹亮、彭广福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明度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姚志彬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奖;沈靖南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振平、王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姚志彬、胡平忠、梁承丰获“丁颖科技奖”;张德志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马润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徐培道被国家体委授予“世界冠军启蒙教练”称号;孙晗笑研制和开发的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爱滋病新药已用于临床治疗等。

在新的历史时期,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抓住机遇,团结奋进,不断探索,为推进广东省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为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专门委员会

参政议政委员会

科技委员会

教育委员会

医药卫生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

农林委员会

环境资源委员会

政法委员会

联络委员会

妇女委员会

文化委员会

离退休委员会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领导班子

主任委员: 姚志彬

副主任委员: 陈敏(女)、温洋(专)、顾也力、魏德敏(女)、王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