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鲤舞
释义

九鲤舞,俗称弄九鲤舞,流传于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一带,原是一种带有祈福驱邪色彩的民俗表演活动,而后逐渐演变,至今成为寓意吉祥的节日欢庆舞蹈。

九鲤舞以九种精致的鱼灯为道具作舞而得名。所谓九鲤,并非九条鲤鱼,而是一蛟八鱼九种水族:蛟、鳌、鳜、鲈、鳍、鲤,花鱼、金鱼。舞蹈表现“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九鱼之中,以蛟为首,象征吉祥。

按当地习俗,逢龙年时才于元宵节舞一次九鲤舞。即每隔十二年才举行一次活动。但如发生严重灾情或瘟疫时,也可破例举行。此时活动的目的在于求雨、驱邪、祈求丰收等。

舞九鲤有着固定的仪式,表演场所,一般选择在斜坡的开阔地,舞队由低向高处舞动,具有立体视觉,很为别致。表演者均为男性。

九鲤舞的渊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九鲤舞出于隋朝,也有传说,此舞在唐末藩镇割据,百姓南迁入闽时传入福建莆田的。还有的说,此舞乃河南禹门县百姓为纪念大禹为民治水之功,编之以庆贺,后逐渐传至各地。

弄九鲤舞

古代河南禹门县人民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创造弄九鲤舞,以“鲤鱼跳龙门”象征摆脱痛苦奔向幸福境界。唐末藩镇割据,随中原民众避祸时人们把此舞传入莆田。千年来沿袭不变,不过此舞在境内不甚普及,只是个别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乡村在元宵等节日迎神时偶尔出现。

舞具是由鲤、龙、鳌(龙头鱼身)、鲈、鳜、鳓、鲫、花鱼和金鱼等九双有柄的灯组成的,一般舞段分为嬉游、觅珠、抢珠、围珠和跳龙门五部分。在锣鼓指挥下,舞者各举鱼、龙灯,在广场作随波圆场,呈草绳形、九个弯、梅花形等,由慢而快地作鱼在辽阔的水面嬉游姿态。

突然间,装扮大肚状的金鱼者自最后窜出,满场乱闯,把原来队形冲散。龙和另七种鱼像受气一样,各游向一隅,呈八角形,不理睬金鱼,而金鱼仍不安分,向四面八方乱闯,并表演出各种刁皮的动作。

过一会儿,龙从八角形中跃出,自左至右,穿过花样多变的队形而走,各种鱼类跟随而游,金鱼则蹦蹦跳跳,屡欲闯入穿花行列,但都被拒,终不得逞,只好乖乖又居于末列。于是,锣鼓声转为低沉,场上鱼龙漫游,来回觅珠,当珠出现时,龙一跃而前,各鱼随之,其动作,初如弄龙。不久,金鱼又不甘居后,再度闯出,与龙争珠,因珠随浪浮沉,忽现忽隐。在失珠时,龙发怒而追逐金鱼,各鱼也群起而围攻,金鱼在遭受追逐围攻后,不敢与龙夺珠,只好与众一起,从远到近,从外到内,将珠围住。

最后,各鱼在龙的率领下,鱼贯跃过预先搭好的龙门,作飞翔舞姿,表示化龙登天,但金鱼因体笨多次跃不过龙门,摔得遍身受伤,显出一副可怜相,引得满场哄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