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德镇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释义 | 回眸20092009年,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4.03亿元,增长13.8%;完成财政总收入35.55亿元,增长2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33亿元;增长3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增长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4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6元,增长10.4%;农民人均收入5705元,增长8.6%;人口自然增长率7.82‰。项目建设:全市115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正式开工,完成投资15.1亿元;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已争取到位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04亿元,预计四年可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超过5亿元。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开放型经济:全年新增市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153个,实际进资165.08亿元 一大批企业落户我市,全年新增市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153个,实际进资165.08亿元,同比增长70.49%,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资93.72亿元,增长28.23%;全市新审批外资项目17个,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14.9%;外贸出口逆势进位,总量突破4亿美元大关,达到4.81亿美元,增长118.9%。 农村经济: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8.78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6.75万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增长8.8%。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210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共投入资金1.26亿元,161个建设点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工业经济: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户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5.38%,比上年提高20.57百分点。陶瓷产业突破四个大关,产值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3亿元;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08亿美元;上缴税收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陶瓷规模企业数量突破100家大关,达到102家。 城市面貌:科学编制各类规划,城区详规覆盖率达90% 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公厕免费向市民开放。加大土地调控力度,着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大力开展无证私房清理整顿,有效遏制违章建筑的滋生和蔓延。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36个乡镇全面完成了农村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任务。 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列入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调度的48户企业改革 全面完成列入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调度的48户企业改革,财政改革基本实现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全覆盖,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文化旅游: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0 77.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36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势头强劲,重点景区景点功能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瓷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海畅集团和陶瓷股份公司成功列为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古窑·民俗博览区镇窑复烧成功,并申报吉尼斯纪录。民窑博物馆、祥集弄民居和三闾庙古码头等老城区旅游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获省批复并授牌。 民生工程:2009年市本级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8600多万元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9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13%;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施行白内障手术4501例,唇腭裂手术213例。新建廉租住房小区2820套,面积14.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家庭累计达6903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442万元。 社会事业: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个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个 我市被列为科技部全国五个创新型城市试点规划项目城市之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第三次文物普查覆盖率100%。甲型HI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人事、编制、国家安全、供销、气象、水文、工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双拥、老龄、妇女儿童、残联、人防、档案、地方志、保险、通迅、无线电管理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效能建设:我市机关效能建设荣获全省11个设区市第一名 政府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及其常委会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9件,办复率100%,办结率56%;政协提案130件,办复率100%,办结率55%。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建立健全了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 2010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发展,调结构,促转变,重民生,以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加快城镇化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继续增加投入,做大总量促进我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 加速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完成《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修编工作。做好老城区和重点片区建设和保护规划。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以青花和窑砖为主色调,打造“镇派”城市风格。把景德镇打造成山水、文化、生态特色城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以城市“五创”为抓手,逐步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城市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小城镇建设。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在做大做美中心城市的同时,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进程,突出加强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7%。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工作要求,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落实种粮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抓好农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单产和种粮效益。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6%,粮食播种面积138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55万吨以上。力争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超过8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抓重点,攻难点,重特色,成规模,由点至线成面,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完成200个左右新农村试点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事业倾斜,重点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2010年,市本级财政将安排1亿多元用于民生工程,重点支持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鼓励创业。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加大医疗保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健全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并为农村困难群众提供住房帮助。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扶贫开发,解决自然村垃圾处理问题。 统筹经济社会,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创新人才引进,打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城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全面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进和谐平安瓷都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体系,坚决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较大和一般事故,确保非法小煤窑继续实现“零开采、零死亡”。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继续实施法律援助工程。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前瞻2010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际引进内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7%。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 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30%,达到430亿元。继续积极争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全国、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精心组织好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在建、续建和争取报批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景德半导体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多晶硅项目、长虹机电产业项曰、嘉和汽配城汽车零部件项目、现代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威富尔新能源项目、密胜家电产业基地项目和金龙化工草甘膦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千方百计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严格抓好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国债资金项目做到开工建设100%,地方配套资金落实100%,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100%,将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项目更好更快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资源转型发展 做好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准确把握好景德镇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突出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做到积极策应,主动对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围绕光伏、LED半导体照明、航空制造、新材料高技术陶瓷、生物和新医药、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文化及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工业项目,狠抓工业投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78亿元。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把握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批准接续替代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以通道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大对重点行业环境问题的整治,保障城市污水处理长正常运转,确保达标排放。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必须以改革开放破解难题、转变机制、激发活力、提升水平。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国有工作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破产清算、国有资产监管等后续工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陶瓷股份公司、焦化工业集团进行战略重组。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林权制度配套和农村综合改革。深化财税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卡,建立财政投入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银企协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货投放,力争全年实现融资30亿元;积极推进市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主攻园区平台建设,围绕在全省园区发展中争先进位的目标,突出招商引企,突出项目投入,突出企业投产,突出高效服务。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加快出口型企业基地建设,组织落实好各项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弘扬陶瓷历史文化,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发挥我市陶瓷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是打好一张牌(瓷都牌),唱好一台戏(瓷博会),打造一条线(精品旅游线路),促进陶瓷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化,全面提升瓷都文化旅游的整体水平。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2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亿元。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强化陶瓷文化博览区、高岭一瑶里景区、古县衙等重点景区功能,完善锦绣昌南一中国瓷园和得雨生态园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精心打造御窑、建国、艺术、民窑老城区陶瓷文化旅游线。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改善景区景点交通环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积极支持旅游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重点开发以陶瓷文化、自然山水、购物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巩固客源市场。继续打造瓷博会、瓷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等会展节庆品牌和镇窑复烧等旅游产品,打造“千年瓷都、艺术之城”的国际旅游形象。以行政效能建设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增强领导发展能力。坚持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发展的预见性、前瞻性、主动性。用抓项目的本事来真正体现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和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成长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和社会环境。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推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进一步强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功能,规范和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机制,加快构筑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平台。勤政廉政严格自律。建立健全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扎实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