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叉舌垂头菊 |
释义 | 叉舌垂头菊(拉丁名:Cremanthodium thomsonii C. B. Clarke ),是菊科垂头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多数。茎直立,单生,高25-50厘米。舌状花黄色,舌片宽倒披针形或楔形;管状花多数,黄色。瘦果圆.柱形,光滑。花果期6-8月。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500-4600米的林下、草坡、高山草地、高山流石滩。 中文学名:叉舌垂头菊 拉丁学名:Cremanthodium thomsonii C. B. Clarke 别称:钗舌垂头菊、云生垂头菊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菊科 亚科:紫菀亚科 族:千里光族 属:垂头菊属 种:叉舌垂头菊 亚族:款冬亚族 组:垂头菊组 系:垂头菊系 命名来源:Comp. Ind. 169. 1876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多数。茎直立,单生,高25-50厘米,上部被褐色有节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约3毫米,无枯叶柄纤维。丛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10-15厘米,光滑,基部有窄的叶鞘,叶片圆肾形或肾形,长2-4厘米,宽3-5.5厘米,边缘具浅的圆齿或锯齿,上面光滑,下面疏被短的有节柔毛,叶脉掌状,在下面明显;茎中部叶1个,具柄,柄有鞘,鞘略膨大,全缘,叶片肾形,较小;茎上部叶1-2,无柄,线状披针形,全缘。头状花序单生,辐射状,下垂,总苞半球形,长10-15毫米,宽1.5-2.5厘米,总苞片10-14 ,2层,先端急尖,背部被褐色有节柔毛或光滑,外层窄,披针形,宽3-4毫米,内层宽,长圆形,宽4-6毫米,具褐色膜质边缘。舌状花黄色,舌片宽倒披针形或楔形,长16-23毫米,宽6-9毫米,先端平截,3浅裂,裂片长2-4毫米,管部长约1毫米或极短;管状花多数,黄色,长7-10毫米,管部长1.5-2毫米,檐部筒形,冠毛褐色,下部色更深,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约6毫米,光滑。花果期6-8月。 生长分布产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尼泊尔、锡金(模式标本产地)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3500-4600米的林下、草坡、高山草地、高山流石滩。 药用价值【藏药】同宽舌垂头菊,可用于清热消肿;健胃止呕。主高热惊风;咽喉肿痛;脘腹胀痛;呕吐。《藏本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