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精神留守儿童
释义

百科名片

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交由祖辈、亲友、保姆乃至老师代养的城镇儿童。他们一般不会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而且学习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但由于被过度保护,物质生活满足过多,伦理生活不平衡,以致精神上存在了巨大空虚,使他们独立生存能力在不断下降,并诱发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随着“70后”、“80后”独生子女父母增加,因为生计、应酬或其他原因把子女交由他人抚养的城市儿童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进城务工青年也日益看到把孩子放在远离自己的农村的弊端,将孩子带进了城,却因无力管教,这些孩子在城市里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

案例

杨露(化名)夫妇均为外企高管,常常加班出差,就索性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照顾。偶尔周末不加班,杨露才会把女儿接回自己家过两天。在女儿至今10岁的生命过程中,母女俩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随着女儿年龄渐长,生活富足的她却喜欢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一方面非常在意父母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容易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而且一不高兴就“玩失踪”,心情好了才回家。

不良影响

家长“放羊”孩子空虚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寄养’或‘托管’,都无法填补这类孩子的精神空虚。”与农村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学习生活环境艰苦不同,这些城市“精神留守儿童”一般不会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而且有较为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他们由于被过度保护,物质生活满足过多,伦理生活不平衡,以致精神上存在了巨大空虚,使他们独立生存能力在不断下降,并诱发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对比以前的城市孩子或农村的孩子,城市精神留守儿童温饱得到满足后,欲望会更大,活得也很累,而且一旦得不到满足,心理就容易畸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说。

精神留守猛如虎

“精神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更为普遍的是,这些孩子对物质的理解和依赖正逐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

比如:一位做生意的父亲平时并不怎么管教儿子,但每次应酬大醉回来,他都对儿子说:“老爸的房子、车子、银行里的票子都是你的了……”久而久之,儿子就想:“还写作业干吗?考上大学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就不过两三千元一个月,买得起房、买得起车吗?还不如我现在爽。”最后索性成为小混混。

缺乏支撑性人际关系

社会转型期下,除了城市化带来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疏离”外,还产生了“心理疏离”。

一个孩子心理能健康成长,很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信任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即使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得到积极的关注,情绪及时得到宣泄、缓冲或安抚,观念和行为得到引导和修复。

大部分处于精神留守的儿童,不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最优先的沟通对象。中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透露:根据他自己的一项调查课题,在有关“遇到问题你会最先告诉谁”的调查中,美国、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亲;但在中国,第一位是同性好友,第二位是异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亲,而父亲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

因应措施

大力培养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应加大对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积极关注,以促进家庭和学校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全人格为核心,坚持和完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预警、干预“三预”工作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议父母、家庭、社区、社会多加大这些职业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关注和学习。

实现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的转型

把主要面向少数人的心理咨询,转型为主要面向全体社区人员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模式,转型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咨询的专业人员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型为心理专业人员和工作网络与父母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教育模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