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惊颤体验
释义

概说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提出的概念。他由波德莱尔的诗入手,不仅仅展示这些诗歌本身,而是探索产生这些诗歌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给人特有的精神体验。

在19世纪的巴黎这个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兴城市里首次出现了后来作为市中心步行街楷模的拱廊街。漫步于这个专供行人通行的街道里,个体遭际的是互不相识而簇拥着匆匆向前的人流,为了能在这样的人流中向前行走,个体就必须对行走中很快出现而又很快消失的各种意料不到的现象作出快速反应。惟有这样,才能在势不可当的人流中找到自己的位子,或是不断更换自己的位子,以便能继续向前行走。这一城市人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观被本雅明敏锐地抓住了,成了他研究现代人特有的心理机制的切入口,本雅明称之为“惊颤体验”(chockerfahrung)。

时代背景

无论是波德莱尔所处的19世纪中叶,还是本雅明所处的20世纪上半夜,都是西方现代化进程得到全面展开和鼎盛发展的时期,因而本雅明意欲展示就是现代人心底的一种精神体验,并将这种心理过程展现为现代人之所以为现代人的根源所在。在他产生于“巴黎拱廊接计划”实施时期的名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已经可以鲜明地看到,他成功地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为出发点,通过现代条件下的艺术经验展示了现代人特有的心理机制。他的波德莱尔研究同样从现代条件下人特有的艺术经验出发展示了现代人的心理特质,而这正式他整个“巴黎拱廊街”的题旨所在。

巴黎是本雅明最喜欢的城市,而且不容置疑地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都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化,现代人的出现也离不开城市生活,巴黎无疑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描述现代人的源起从巴黎入手应该说是一个绝好的入口。而在对巴黎的研究中,本雅明又具体地紧紧抓住了19世纪上半叶巴黎城内出现的“拱廊街“——那些如今在整个世界已司空见惯的市中心步行街,这显然与他内心对现代人或现代生活的感受有关。

在本雅明内心深处,社会现代化进程所早就的现代人集中地体现在对新现象的快速反应和消化上。在前现代化时期,慢节奏的社会生活还没有将个人推到一个必须快速应对的层出不穷之新事物的境地;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则将个体置入到了一个别无选择的必须快速去应对不断出现之新现象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形下,随着新事物不断地被快速消化,人的心理机制逐渐获得了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在本雅明看来,这种能力便是现代人的标志所在。

具体思路的展开

在具体思路的展开中他又紧紧抓住了“都市中的人群”这一现代社会的特有现象。这不是前现代社会中朋友、亲戚或熟人聚集在城市这么一个狭小的空间时出现的人群。人们每天遭际这么多人,彼此只照面而并不攀谈,彼此不了解对方,而又必须安然无恙地相处在一起。(在地铁,医院,公车,那些丰富茂盛发展着的公共场所里,我们就是这样面面相觑,在被陌生感挤兑,每个人的尊严和内心必须在狭小的空间里和平共处。)

这就要求个体面对不熟悉的人时能够快速作出反应,以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心理立场、对个体和外界的感知在迅速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适应这种感受的延长——在现代生活中每时每刻人们都在遭遇这种感受,它几乎时刻伴随着我们。这种体验是前现代社会没有的,是社会进入现代化时期特有的心理体验。为了揭示这个作为现代人标志的特有心理机制,本雅明紧紧抓住了现代都市生活中“闲逛者”这一形象。在19世纪的巴黎这个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兴城市里首次出现了后来作为市中心步行街楷模的拱廊街。漫步于这个专供行人通行的街道里,个体遭际的是互不相识而簇拥着匆匆向前的人流,为了能在这样的人流中向前行走,个体就必须对行走中很快出现而又很快消失的各种意料不到的现象作出快速反应。惟有这样,才能在势不可当的人流中找到自己的位子,或是不断更换自己的位子,以便能继续向前行走。这一城市人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观被本雅明敏锐地抓住了,成了他研究现代人特有的心理机制的切入口,本雅明称之为“惊颤体验”(chockerfahrung)。

在都市人流中行走,接连不断地很快出现而又很快消失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是接连不断的惊颤体验。在本雅明看来,这种惊颤体验的出现本身还不足以说明现代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惟有对这种惊颤的快速消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对这种快速变化的反应机制的成型才是现代人特有的;而且一旦这种反应机制被建成后,人会产生不断去激活、去应验这种反应机制的需求,即人会从置身于这样的人群中获得快感。这就是生活在前现代时期的人所不具有的,是现代人典型的心理机制。

因而本雅明“巴黎拱廊街”写作计划,并不是要去研究一个单纯的新建筑现象,而是要以此作为契机去研究发生在其间的作为现代人典型特征的心理体验以及由此建成的现代心理机制。这就是本雅明所擅长的对富有意味之细节的捕捉。他在这一计划中以波德莱尔为切入点就是因为他是第一个“从大城市人群中寻求灵感”的作家。《恶之花》中的《巴黎风光》就将“惊颤经验置于艺术创作的中心”。

徐特克尔也指出:本雅明“试图将‘拱廊街’现象解释为有关19世纪大众的理想景观,并将之视为分析肌体意识的基石”。

“震惊”是本亚明用以概括现代社会中个体感受的术语,源于精神分析学的启发,简要说来,就是指“外部世界过度能量突破刺激保护层对人造成的威胁”。在波德莱尔的作品中,这种现代社会的震惊体验得到了相应的表达,那就是“词与物之间的裂隙”。匿身于人群中的诗人,其“注视”被内化,成为经验错位的刺激物,其间留出的盲点,为诗人自己的作品所填补。震惊的防卫过程被显示为:注视→经验错位→以文字意象预先呈示震惊经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