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派绘画 |
释义 | 京派绘画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二十世纪初的海上画派及岭南画派而言的。早在民国初年,北京画坛就已精英云集、人才辈出。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主张的画家汇集于此,与其他艺术门类一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景象。北京、上海、广州,也形成世纪初画坛三足鼎立的局面。时至今日,艺术理论及艺术市场空前繁荣,但史论界对除齐白石等少数北京画坛画家有所关注外,其它如,陈师曾、金城、陈半丁、姚茫父等一大批京派绘画代表人物都缺乏深入研究。比较海派和岭南画派,京派绘画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一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也正为艺术的脱茧蜕变提供了契机。民国初年许多画家都在北洋政府中担任公职,北京画坛领袖金城(1878-1926)于1907年即改官京师,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不久当选众议院议员,后又任国务院秘书、蒙藏院参事等职。另一位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1876-1923)于1913年来京,任职教育部。传统派大家姚华(1876-1930)于1907年由日本留学回国,任职邮传部。此外余绍宋(1883-1949)民初时期担任过司法部次长,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陈汉第、叶恭绰、凌文渊、陶瑢等人都曾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公职。周肇祥与袁世凯的主要策士近臣、曾任大总统徐世昌关系密切。正是徐世昌的支持与赞助中国画学研究会才得以成立。而职业画家更是难免要依附北洋军阀势力谋生,如俞明(1884-1935)以其人物画画风独具,受到袁世凯赏识而被延邀至北京为袁世凯作画,俞明之画名就此响亮京城。这些担任公职的画家也正籍于职务之便广泛开展艺术活动施展其艺术主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