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荆州组合港
释义

发展背景

湖北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提出了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根据这一战略格局,荆州市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使之成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努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了“打造荆州组合港,服务长江经济带”,实施 “大交通、大港口、大腹地、大循环、大发展”的战略构想。

发展目标

荆州组合港的发展目标:依托50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投入50亿港航建设资金,建设千吨级泊位50个,到2020年,基本建成百万标箱、5000万吨吞吐量的两湖平原枢纽港。

港口构成

荆州组合港采取1+4模式。即形成以荆州港为中心,石首港、洪湖港为重点,监利、松滋港为基础荆州港口群,走规模经营之路。

荆州组合港将根据各港自身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态势,进行功能定位。荆州盐卡港区以发展集装箱及其中转业务为主;柳林港区以发展煤炭、砂石料进口、粮食出口等散货和件杂为主;客运旅游港区以客运旅游观光为主;江陵危化港区以石油、硫磺等危险品、化工产品装卸作业为主;荆州区学堂洲、李埠港区和松滋市车阳河(松滋口)港区,主要以联运中转为主;石首绣林港区、公安县埠河港区、斗湖堤港区、江陵郝穴港区、监利容城港区、洪湖新堤港区等则建设为区域性综合港区。

荆州组合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以项目为切入点,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港口间及企业间相互参股为主要形式,本着实现最佳经济利益的思路,鼓励港口企业相互参股,相互控制,保证地方性中小港口的利益不被侵吞,通过资本纽带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重要航运企业以及民营资本参与港口建设和经营。

荆州组合港不是简单的五港总量的相加。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目的,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手段,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超前控制、严格管理、组团开发、整体推进、市场推动、政策支持”原则,对整个港口资源进行系统优化。各港口按市场化规律运作,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使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都能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从而提高荆州沿江港口的市场生存力和整体竞争力,达到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竞争、利益共同提升,实现1+4>5的目标。

优势分析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荆州市处于江汉平原中心,东连武汉,西接川黔,南通湘粤,北达豫陕,城市的辐射功能强,港口腹地范围大,荆州市水运口岸是湖南、河南等相邻地区的重要出海口。长江流经荆州市全境,通航里程总长482公里(约占全省长江通航里程的1/2),8个县市区均依江而立,因江而兴。

完善的内河航道网。境内有内荆河、松西河、虎渡河、藕池河等通航河流68条,有洪湖、长湖和危水等大型湖泊和水库,形成了干支相连,相互贯通的江汉平原航道网。

门类齐全的港口和航运基础。全市现有一个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两个全省重点港口和投资2亿多元即将建成的盐卡一类口岸。现有港口企业170家,码头225座,泊位327个,最大靠泊能力为3000吨,港口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仓库面积2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100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1653台,铁路装卸线长度2.5公里。全市长江岸线总长384公里,港口生产已使用岸线65.7公里。全市现有水运企业42家,拥有各类船舶576艘,船舶运力达到45万载重吨,单船平均载重吨为780吨。

主要措施

1.打造荆州组合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争取部省尽快批准《荆州港总体规划》。荆州港的总体规划于2008年修编完成,已报交通部待批。沙市、荆州、公安、江陵四县市区已全部纳入荆州港总体规划。石首、松滋、洪湖、监利主要港区也纳入了荆州港总体规划。

启动荆州市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合理布局,超前控制的原则,实现功能分区、资源整合、货运港区、集中连片布局,尽可能做到与工业区无缝对接,旅游港区、休闲亲水岸线尽可能与旅游规划有机衔接,形成武汉至荆州“长江旅游连成线,陆上旅游连成片”布局;非生产性岸线使用尽可能做到合理、节约,城市取、排水口有必要进行归并,建大型供水厂、排污站。

启动船舶建造基地建设规划。全市有船舶修造企业10家,资产约3个亿,有一定的基础,发展造船工业优势明显。

编制沿江工业布局及产业开发规划。利用得天独厚的通航条件,制定与港口发展协调配套的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促进生产要素向临江集聚。重点发展外向型工业、大运量工业及水陆联运、江海联运等扩散性强的产业;同时要加快沿江产业园区建设,以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园区建设为载体,形成沿江经济园区群、基地群和项目群,构建水运经济与临港工业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业经济格局。

启动长江物流园区规划。使水运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物流园区规划统一规划、综合考虑、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水路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加快物流园区和港口等转运设施工程建设,促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2.打造荆州组合港必须要有沿江临港工业经济发展作支撑

要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强荆州市沿江产业带的布局规划,尽快形成沿江经济产业带,迎接长三角工业梯度转移,引导大运量、大耗能、大用水的产业沿江统一布局,集中建设。引导建设临港工业区、出口加工区,推动产、运、贸结合。必须抓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招商引资载体,做大临港工业,加快发展化工、机械制造和外向型经济作为临港工业的主导产业,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储备一批带动性强、投资大的工业项目,实现园区产业组团规模化发展。同时促进临港产业快速有序向腹地延伸,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形成整体竞争力,以厚重的腹地经济托起港口业互动发展。目前,已规划建设了荆州开发区工业园区、长江物流园区,各县市区也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园区龙头企业为中心,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业明晰的特色产业群。临港经济的建设,即将成为拉动荆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板块”,也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温馨家园”。

3.打造荆州组合港必须要有一批港航建设项目群作保证

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十大工程,以迎接新一轮的大发展。加快盐卡(二期)工程建设,保证码头主体工程年内形成生产能力;实施荆州涉外旅游码头过度性方案,达到旅游船靠泊要求;完成荆州长河装卸有限公司土矶头码头扩建工程和洪湖湖区旅游码头建设工程;保证石首港工业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监利容城新港区工程、公安朱家湾码头工程今年开工兴建。推进引江济汉工程通航工程、沙隆达自备电厂码头工程、江陵危化港区工程前期工作。

4.打造荆州组合港必须以加快港口自身建设为基础

加快港口招商引资步伐,以开发长江岸线资源、发展临江经济为突破口,以承接国际资本、产业梯度转移为重点,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加快港口做大做强的步伐。

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促进装卸工艺合理化、装卸设备自动化及港口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科学的运输组织管理系统,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加快港口机械化、专业化及支持保障系统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转移到大型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港区的建设上来,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扶持港口企业和水路运输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

加快港口信息化进程,建立港口EDI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实现港口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电子数据交换,努力建设数字港口、智能港口,不断提高港口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合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与沿江各港航管理部门、长江涉水管理部门及大型港航企业的联系协调机制。共同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管,构建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定期发布港口发展形势分析报告和港口经营人满意度指数分析报告,合力推进港航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推进交通干道和疏港路网建设,发挥港口与交通主干线的联动效应,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使整个荆州及江汉平原交通网络更为完善,结构更为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以适应港口集疏运发展需要。

主要问题

港口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对荆州市水上的投入资金不足1.5亿元,全市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及船舶运力发展的规模小、速度慢、结构不合理。327个港口泊位真正形成规模上档次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仍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中心城区港口脏、乱、差情况十分突出。

港口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水路交通生产要素之间协调整合不够,突出表现为港口分布散,生产力水平低,港口装卸设备、工艺比较落后,集装箱、大型散货泊位能力严重不足,运输船舶大型化与港口泊位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能源、城市发展空间和环境保护对水路交通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运输成本和建设成本越来越高。

综合运输建设与港口集疏运衔接不畅。由于荆州市长江大堤的独特环境,形成了港口大多布局在大堤之外,主要依靠堤顶通道与外界相连,没有一条外界与港区直接相连的通道。大多数港口集疏运条件比较差,与重要的交通干线衔接不顺畅,严重影响港口腹地延伸和服务范围的扩大。

沿江产业开发不够。荆州沿江产业带基础较好,但缺乏新的沿江产业布局规划,沿江产业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要求,导致货源生成量增长缓慢,水运需求不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