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近自然林业 |
释义 | 简介“近自然林业”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它的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在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人们对违反森林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木材生产目标而引起的恶果提出了警告。如奥托所说:“不能再容许林业工作者单一地以生产木材为目标来经营森林,而应该永续保证森林的一切功能”。 涵义“近自然林业”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的建立、抚育以及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种得到复苏,最大限度地维护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其经营的目标林为: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 起源“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1898 年盖耶尔(Gayer)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他要求按照森林自然规律来经营森林。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近自然林业”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经营方法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 特色能有效地保护森林的自然生长能力; 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抗性; 能增强森林的生态作用; 通过森林的立体经营,能获得更高的木材收获及多样性产品; 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蓄积; 能降低森林经营的成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