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上海市档案馆 主编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3-1 字 数: 350000 版 次: 1 页 数: 362 印刷时间: 2008-3-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2627322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的编辑宗旨,围绕“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主题,在上海史研究范畴以内,从“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的59篇论文中选取了21篇编辑出版。这21篇论文的作者大多是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本专辑设有“城市发展与政治”、“城市空间与文化”、“社会变迁与群体”、“工商金融及比较”四个栏目。 图书目录城市发展与政治 近代西方市制的引入与近代中国城市制度的转型 传统城市与通商口岸:特征、转型及比较 上海与辛亥议和 19世纪末上海两次小车夫抗捐事件历史考察 1927—1931年上海华界税收风潮述略 城市空间与文化 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 模特儿事件:1920年代上海尊孔派的一场围攻 建国初期上海停映美国电影之研究 电影与传媒——以近代上海电影杂志为例 社会变迁与群体 上海石库门述论 租界上海与日本居留民社会 193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水平与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城市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以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为例 上海福建人的群体结构与特点 晚清上海乞丐初探 工商金融及比较 金融扩散中的区位差异——以近代上海、汉口、重庆三地华资银行业的发展为例 开埠初期上海的国际贸易与汇兑 国货品牌与近代上海商业文化——以丽新纺织品商标画为例 近代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缫丝工业之比较 维护商业诚信的制度化探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同业公会业规刍议 国际博览会与上海(江浙皖)丝厂茧业总公所(1910—1928年) 后记 书摘插图二、近代西方市制的引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近代西方市制的引入使中国的城市管理制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也使人们对现代城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为“都市‘是一个社会的力量与文明最高度的集中点’,在都市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光芒以此为焦点,并且因其高度集中而益增效用与重要’’’。①这对城市的近代化转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的功能逐渐健全,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逐渐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 第一,西方近代市制的引入,促进了城市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转型。近代市制被引入后,城市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组织,组建市政府和市议会,组成较为完善的分权式城市管理组织,并在市民中问选举城市的管理者。虽然这种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未完全实施,但是这种民主管理的体制在法律上得以确立,使民主管理的观念首先在城市传播,也使城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试验区。 民主管理城市的制度需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市民参与,这就要求“群体必须受教育,中国年轻人要成为模范市民。在这一教育活动当中,学校是主要的媒介体,通过学校的作用反复灌输新的行为举止,培养政治和爱国意识,产生新民”。②各市政府大力兴办教育,创办和改造了很多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近代教育体系。以小学教育而言,如南京,1938年“计有完全小学十三所,初级小学十二所,分校一所,共有一百二十学级,男女生五千八百四十六人”。③如杭州,1937年公立幼儿园5所,共有学生261人,私立幼儿园9所,共有学生316人。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