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禁锢的火焰色 |
释义 | 禁锢的火焰色(《收获》50年精选系列)作者:巴金 黄裳 张承志 编者:李小林 肖元敏 程永新 内容提要《收获》是作家们成名的阶梯,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当代文学史上人们耳熟能详、不可忽视的许多作品,都是从《收获》走向读者。它发表的作品,诸如《茶馆》、《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杂色》、《人到中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寸金莲》、《活着》、《平原》等无不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更重要的,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标准、原则、精神。 本书是《收获》50年精选系列散文卷一,囊括了巴金、杜宣、舒乙、余秋雨等名家作品。 出版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596318X/9787505963184 ·条形码:97875059631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收获》50年精选系列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图书目录几件纪念品 一只美丽的酒 朝鲜日记 怀念鲁迅先生 东单日记 批斗场上小景 遥寄张爱玲 父亲最后的两天 丙午丁未纪事 伶人传奇 美国,一次秋天的旅行 夜泊泸州, 旅德的故事 禁锢的火焰色 白发苏州 道士塔 牡丹的拒绝 且说说我自己 且说说我自己 回看血泪泪相知流 文摘几件纪念品 在我的书桌的抽屉里。有一朵枯黄了的红玫瑰和一片绿色尚未褪尽的橡树叶,这是三年前我从雅尔达带回来的。玫瑰花开在契诃夫的园子里。契诃夫纪念馆的叶令娜·非立波夫娜同志把它从枝上摘下来递给我:“您带回去吧,这是安东?巴甫罗维奇生前喜欢的花。”橡树叶长在雅尔达附近的植物园内的老树上,殷勤好客的园主人(他两年前到过中国)允许我摘下这一片带回家。我说,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教我懂得爱橡树,我要把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橡树的记忆带回我的工作室。 每一次我打开抽屉。不论在阳光照耀下或者映着电灯光,枯黄的花瓣和有齿的、褪了色的绿叶都好像在低声歌唱。不用说,干枯了的红花、绿叶不会唱歌,也不能发声。可是望着它们,我明明听见了充满深厚友情的问好。我的心又飞到了苏联,而且从莫斯科一直飞到南方。我的耳边荡漾着一片友情的歌声。这些回忆使我又一次感到多么令人兴奋的温暖。 我从苏联带回来的自然不止是这两件纪念品。还有不少的东西留在我的身边。还有更多的无形的东西留在我的心上。每一样东西都会讲一段动人的故事,或者给我唤起一个愉快的回亿。我一定把我的一部分的心留了在俄罗斯的黑土上。不然怎么在那边的种种使人激动的生活会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使我觉得我好像同时还生活在苏联人民中间一样? 我仿佛又站在契诃夫生前同客人喝茶的装了玻璃的阳台上,玛利亚?巴甫罗夫娜用颤动的声音告诉我: “我哥哥生前想去中国旅行,却没法去。现在您来了,以前还有中国儿童来为我跳舞唱歌。您回去,请替我向中国人民问好啊……”她带着红眼圈谈到她的哥哥,带着感激的微笑谈到中国。对新中国她流露出多么深的感情。她的瘦小的身子就是忠诚和友爱的化身。她把整个生命贡献给艺术(她是画家)与她哥哥的文学事业,终于获得了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今年一月她以九十三岁的高龄永远离开了她所爱的祖国和人民。前年她还写信来说:“我知道伟大的中国人民热爱契诃夫,尊敬契诃夫,我万分高兴。”她还送给我一张她坐在铺上中国挑花桌布的小桌前面的照片。这说明她在最后的三四年中间常常想念中国。在那些时候,中国仿佛就近在她的眼前,因为她有机会不断地见到从中国来的客人和新中国的孩子。在雅尔达附近就是那个世界闻名的阿尔杰克夏令营,每年都有远道而来的中国“红领巾”到那里跟苏联儿童们一起欢度假日。中国的孩子们也知道尊敬俄罗斯的小说家,他们要用他们快乐的笑声与活泼的舞姿来安慰玛利亚?巴甫罗夫娜的老年。 我也曾在阿尔杰克夏令营里度过了整个愉快的上午。我比从中国来的孩子们先到这个风景如画的黑海海滨。在一个小礼堂里苏联的少年朋友们为我表演了不少的舞蹈节目。表演结束,一个光头的“红领巾”忽然走到我面前,严肃地向我敬礼,邀请我在这里吃饭,做他那一桌的客人。两个“红领巾”把我拥进餐厅。这两个殷勤的小主人像接待亲人那样地接待我。他们对我谈起他们的生活,并且问到快要到来的中国小朋友们的情形。每一句信口说出的话都带着真诚的友情。我在这个地方见到很多苏联的孩子,他们远远地望见我,就含笑招呼,仿佛我是大家欢迎的老朋友。那样的地方,那样的生活,那些树,那些人,那种健康的空气!就跟我在芭蕾舞剧“幸福之岸”中所见到的完全一样。新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同志们表演得多么真实。幕一拉开,我几乎要跳起来了。我忘记我是在上海的文化广场,我仿佛又回到了黑海边上。孩子们的友情这么牢牢地牵引着我的心。 从著名的“英雄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我没有带回来多的纪念品。只有两小块生了锈的炸弹的破片,但又在返国的途中遗失了。可是洛巴切夫同志给我寄来了他的小说“走父亲们的路”,这本在斯大林格勒出版的三百页的小说跟许多苏联小说一样,是激动人心的“英雄的书”。洛巴切夫同志在小说中描写了他亲身参加过的斯大林格勒的战争。读过“日日夜夜”的人都知道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是怎么一回事。我也曾捧着西蒙诺夫的小说跟沙布诺夫上尉一起经历了这残酷而英勇的战争。一条街,一幢房屋、一层楼的往返争夺,一百六十个昼夜的不停的炮轰……在这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剧烈斗争中,斯大林格勒的每一个苏联入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法西斯敌人把整个城市变成了瓦砾场,可是同时这里也埋葬了三十三万的德国军队。这场大会战的胜利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命运。中国的母亲和孩子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因为有这个胜利才得到了保障。洛巴切夫同志就是参加过这个伟大的会战而残留下来的极少数战士中间的一个。他不单是作家,他还是斯大林格勒的一个普通市民,他又是一个平凡得非常可爱的苏联英雄。他兴奋地对我们谈起十几年前的战争,他尽谈别人,不谈自己。他领我们去参观有名的战场,像“巴甫洛夫楼”,像“马马耶夫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