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进攻战斗 |
释义 | 主动进击敌人的战斗。战斗的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歼灭敌人,攻占重要地区或目标。按敌人的行动性质和态势,分为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和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对驻止之敌的进攻战斗,有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破袭战斗;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战斗,有伏击战斗、遭遇战斗、追击战斗。按地形、天候等条件,还有登陆战斗、渡江河进攻战斗、城市进攻战斗、山地进攻战斗、荒漠草原地进攻战斗、水网稻田地进攻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进攻战斗、高寒地进攻战斗以及夜间进攻战斗等。 1、进攻战斗的历史沿革 进攻战斗随着武器装备的变革,军事学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已经从古代徒兵的进攻战斗,发展到现代的合同进攻战斗。 9世纪前,在中国,起初是以徒兵用冷兵器格斗取胜。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进攻有扈氏的甘之战,开始用战车实施进攻战斗,到公元前11世纪,车战成为进攻战斗的主要样式。公元前6世纪后,进攻战斗通常由步兵 、骑兵 、车兵配合进行,出现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袭击、伏击、钳制等战法,采用了火攻、水淹等手段,攻击的战斗队形逐渐多样化,并采取挖掘壕沟和暗道夺取城寨的方法。同一时期,埃及、希腊等国家多采取密集方阵进攻,以后又以斜形队形、军团阵形进攻。古罗马军团的进攻战斗,主力通常成2~3线配置,先以长矛兵投掷标枪,接着骑兵从两翼、步兵从正面攻击。 10~13世纪,中国军队将火枪、火铳、霹雳炮用于作战,进攻战斗中注重发挥火器的威力,强调以骑兵实施快速机动,部队相互支援配合,力求达成战斗的突然性。17世纪上半叶,中国后金军在进攻战斗中开始集中使用火炮,运用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实施进攻。瑞典旅采取了横队战斗队形,进攻时先行火炮射击,再以火枪手接战,接着长矛兵和骑兵冲锋,火力与突击结合更加紧密。随后,西方一些国家军队普遍运用线式战斗队形进攻,进一步发挥了火力的重要作用。19世纪中叶,随着后装线膛枪炮的大量使用,线式进攻战斗队形有了较大改进。攻击部队一般展开成2~3线,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向敌推进,骑兵实施迂回攻击。美国独立战争中,军队开始以散兵队形进攻。法国军队在进攻中,采取散兵与纵队结合,在关键时刻、地点集中兵力,迅速机动,分进合击,先以炮火轰击,再以步兵冲锋,后以骑兵和预备队扩张战果。普法战争中,由于火力密度增大,进攻开始采取散兵线战斗队形。19世纪,中国清代新军装备了近代枪炮,进攻战斗兵力成两线配置,分主攻、助攻和支援队,通常先行炮火突击,接着步兵从两翼发起冲锋,骑兵实施侧后迂回,形成夹击或包围,最后逐次歼灭。 20世纪,由于飞机、坦克、导弹和化学等武器的使用,进攻战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诸兵种合同进攻战斗,参战的部队在统一计划和指挥下,按目标、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进攻。战斗时,先行火力准备或火力袭击,步兵、骑兵在火力掩护下接敌,火力延伸时发起冲击,突破后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攻战斗逐渐立体化,坦克集中在主要方向突击,航空兵直接支援地面战斗,进攻的正面、纵深加大,火力、机动、突击结合紧密。战后,进攻战斗强调迅速隐蔽地集中兵力,建立疏散、纵深、立体的战斗部署,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威力,多从行进间发起攻击,结合垂直包围,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连续突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对拥有优势武器装备之敌,主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从敌人薄弱要害处实施主要突击;突然、勇猛、连续地攻击,力求速决全歼敌人;袭击与强攻相结合,大胆穿插分割和迂回包围;利用不良天候,进行近战和夜战;实施政治攻心,瓦解敌军。 2、进攻战斗的基本原则 进攻战斗有选择攻击方向、目标、时机和方法的主动权,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能够预先进行战斗准备,便于形成有利的兵力、兵器对比;能够实施广泛机动,便于利用火力突击效果和有利态势;难以利用良好的阵地条件,易遭敌火力杀伤。因此,战斗中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周密进行侦察。使用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防御体系、地形、气象、水文等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2)集中使用兵力。在决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要害部位连续突击,穿插分割,迂回包围,速战速决,各个歼敌。 (3)正确部署兵力。建立有重点的纵深、梯次的进攻部署,合理区分任务、编组兵力和进行现地配置,形成和保持强大的突击力,尽量避免和减少敌火杀伤。 (4)统一计划火力。对敌防御全纵深构成远中近、高中低的多层次火力,使火力与机动、突击紧密结合 ,突然、迅速 、准确、猛烈地打击敌人。 (5)突然发起攻击。采取多种手段欺骗 、迷惑敌人,严密隐蔽进攻企图,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采取敌人难以预料的战术手段,攻其不备,打敌措手不及。 (6)灵活实施指挥。适时集中、分散和机动兵力与火力,巧妙运用和变换战法,及时正确处置情况,始终保持战斗主动权。 (7)密切协同动作。在统一意图和计划下,按攻击目标、时间、地点协调一致地行动,主动配合与相互支援,以整体威力打击敌人。 (8)充分准备。从最复杂、最困难情况着想,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进攻准备,力求简化程序,确保按时完成。 (9)加强战斗保障。合理编组进攻保障兵力,明确区分保障任务,巧妙运用保障手段,适时调整保障力量。 (10)坚决勇猛突击。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坚决、彻底消灭敌人。 3、进攻战斗的组织与实施 进攻战斗可以从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也可以从行进间发起。直接接触情况下发起的进攻战斗,通常有前沿突破战斗和纵深进攻战斗两个阶段。从行进间发起的进攻战斗,还包括接敌等阶段。 进攻部队通常在集结地域进行战斗准备,在火力掩护下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和完成攻击准备;按规定或命令实施冲击火力准备,攻击部队迅速开辟通路并完成冲击准备;突击部队利用火力准备效果,在火力支援下发起勇猛冲击,坚决突入敌人阵地和消灭守敌;突破敌前沿后,迅速扩大与巩固突破口,实施穿插分割和纵深打击;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使用第二梯队或预备队,不停顿地向纵深攻击前进;随时准备粉碎敌反冲击,各个歼灭被围的敌人。对企图突围之敌实施立体封锁,阻敌从地面、空中增援和逃跑,当敌开始退却时,立即转入追击。根据敌人的防御性质和行动特点,进攻战斗需采取不同的打法。对仓卒转入防御和空降着陆之敌,通常采用袭击战法,迅速歼敌。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采取强攻或袭击,集中优势兵力,向敌要害、弱点猛攻,进行分割围歼。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需经周密组织和充分准备,通常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有重点地连续突击,分割包围,逐次攻歼。对临时驻止之敌,常以袭击战法攻歼。对运动之敌,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攻击,力求速战速决,歼敌于运动之中。与敌遭遇时,力求先敌开火,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先敌发起冲击,先机制敌。伏击敌人时,需切实掌握敌人行动规律,选择有利的伏击区,隐蔽配置兵力,突然勇猛地发起冲击。追击敌人时,以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歼敌于败退之中。 4、对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 是指对依托阵地进行防御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包括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和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阵地防御之敌的特点是:兵力部署、火力和障碍物配系基本就绪,阵地体系比较完善,防御方法灵活,注重前方掩护(警戒)战斗和兵力、火力机动。对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火力,重点突破,全纵深攻击,分割包围,立体封锁,各个歼敌。 5、对机动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 对以迟滞作战与机动反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御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机动防御之敌通常以部分兵力依托阵地阻滞、消耗对方,并诱逼至预定歼击地域,而后以配置在纵深的主力实施决定性反冲击达成防御目的。其特点是机动性、攻势性强,但防御部署的间隙较大,有时翼侧较暴露。对机动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应正面钳制,翼侧侧后攻击,前后夹击,分割歼敌。 6、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 对依托野战阵地并已建立较完善防御体系之敌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歼灭敌人,攻占敌防御阵地。 野战阵地防御之敌,通常构筑有野战防御工事,已完成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阵地编成、障碍物配系,但防御阵地不够坚固。因此,对其进攻必须做到:一是快速准备。迅速查明敌情,果断定下决心,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尽快完成进攻准备。二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隐蔽地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建立纵深、梯次、立体、有重点的部署,形成和保持强大的突击力,预备队使用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上。三是采取强攻或袭击。选敌弱点,突然攻击,重点突破,实施纵深打击和立体封锁,迅速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 现代条件下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一般在集结地域完成进攻准备,通过隐蔽开进或秘密换班占领进攻出发阵地。部队遭敌火袭击时,利用工事迅速隐蔽,以部分炮兵压制对己威胁最大的敌炮兵,以防空兵协同航空兵打击敌飞机和攻击直升机。采取强攻战法时,集中航空兵、炮兵对敌实施突然、猛烈的火力准备,以反坦克火器摧毁突破口及其附近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第一梯队迅速占领冲击出发地区,在敌障碍物中快速开辟通路并通过通路;向敌前沿阵地勇猛冲击;冲击的火力准备,按命令或信号转为火力支援;袭击、机降、穿插迂回分队对敌人纵深要害目标攻击,配合主力突破;电子对抗分队对敌主要无线电网路和雷达进行强烈干扰;防空兵集中火力打击敌飞机和攻击直升机。突破敌阵地后,第一梯队乘势迅速向纵深和两翼猛烈扩张,消灭突破口前方和两侧支撑点的敌人,扩大与巩固突破口;炮兵、航空兵火力压制突破口前方、侧方的敌支撑点和炮兵,拦击向前机动的敌预备队,制止敌人封锁突破口;反坦克火器以火力制止敌坦克从两翼突击, 保障攻击部队翼侧安全;防空兵集中火力与封锁突破口的敌飞机和攻击直升机作斗争;工程兵继续扩大敌障碍物中的通路; 第二梯队适时进入战斗,利用打开的突破口和敌防御间隙,广泛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多路连续向敌纵深突进,在穿插迂回等分队配合下,各个歼灭纵深之敌。当敌人进行反冲击时,通常先以集中、猛烈的火力突击,予反冲击之敌以重大毁伤,打乱其部署;以一部兵力在正面阻击,主力向敌侧后迅速突击,一举歼敌于运动中;地形有利或在夜间,可以采取伏击方法歼灭反冲击之敌。对顽抗的被围之敌,通常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实施猛烈的火力袭击或火力准备,攻击部队按统一号令,利用火力突击效果实施攻击,将敌分割歼灭;与此同时,防空兵实施对空封锁,航空兵实施空中封锁。袭击时,通常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接近敌人,秘密开辟通路,突然发起攻击,夺占敌前沿阵地;袭击不成,立即以猛烈的火力掩护主力转为强攻。 7、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 对占领永备筑垒地域、有充分防御准备之敌实施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 现代条件下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通常经过换班或在先遣支队及友邻的掩护下,利用黄昏、夜暗或不良天气,分批隐蔽占领进攻出发阵地,迅速完成强击准备。适时进行火力准备,第一梯队充分利用火力准备的效果,实施有重点的多路强击,分割围歼前沿各支撑点之敌,坚决突破敌人防御,并迅速向纵深和两翼扩张,为第二梯队进入战斗创造条件。当遇到敌人的抵抗枢纽部时,先攻歼周围的独立坚固支撑点,再集中力量将其歼灭;有条件时,在其侧后机降,配合主力从多方向强击。第二梯队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和方向进入战斗,突入敌防御阵地后,大胆迂回包围,快速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当纵深之敌以坚固阵地和野战阵地结合防御时,以部分兵力钳制敌人的抵抗枢纽部,主力首先歼灭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而后从翼侧和后方迂回攻击敌人的抵抗枢纽部。攻坚战斗中需注意肃清坑道、地道、暗堡内的敌人,巩固已占领的地域。 坚固阵地防御之敌,防御准备充分,工事坚固,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障碍物设置和阵地编成周密完善。对这种敌人进攻,战斗准备时间长,投入兵力、兵器多,攻击难度大,双方争夺激烈,战斗消耗大。因此,对这种敌人的进攻战斗应做到:一是充分准备。精心计划,周密组织,详细查明各种情况,秘密做好战斗准备。二是正确部署兵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采取纵深梯次部署,编组强击支队,掌握强大预备力量。三是严密组织火力。力求加大火力密度,适当延长火力准备时间,视情实施预先火力准备,广泛进行直瞄破坏射击。四是采取重点突破。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和器材,选择敌人弱点,实施重点突破,连续强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五是周密组织协同。详细制定协同计划,反复熟悉协同程序,战前组织协同演练,战中主动支援配合,切实加强协同通信。六是加强战斗保障。统一使用保障力量,重点加强工程保障,准备足够的爆破和破障器材,增大物资器材储备,确保攻坚顺利进行。 8、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 对预先没有防御准备、临时转入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不失时机地迅速攻歼敌人。 对仓卒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通常是敌人在运动中受阻、进攻中受挫、遭遇战失利、空降后被围等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敌人预先没有准备或准备时间短促,地形不熟,兵力部署不周密,火力配系不完善,没有或很少有工事、障碍物,有暴露的翼侧和间隙,侦察、警戒和协同组织不严密,指挥不稳定。对这种敌人的进攻战斗,战机稍纵即逝,战斗准备时间短促,利于多点多方向攻击,便于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因此,要求作战部队必须尽快查明敌情、地形情况,快速组织部队开进和展开,抓紧战斗准备,迅速发起进攻;力求袭击,同时准备强攻,一旦袭击不成,立即转入强攻;多路而有重点地攻击,大胆分割包围;统一计划,密切协同,主动支援配合,加强战斗保障。 组织战斗时,抓紧时间有重点地进行侦察和现地勘察,明确主攻方向和简要给部队规定任务,有重点地组织协同和各种保障。时间紧迫时,边打边准备。兵力部署通常成一个梯队,并建立强有力的预备队,视情况编组先遣支队、穿插迂回分队、袭击分队和机降分队。着重计划组织掩护和保障部队开进与冲击的火力。战斗中,先遣支队力求以袭击战法歼灭敌战斗警戒分队,为主力歼敌创造有利条件。炮兵、航空兵进行突然、猛烈、短促的火力袭击。第一梯队从行进间发起冲击,一举突入敌人阵地。穿插、迂回分队,利用敌部署间隙、翼侧,迅速迂回或直插敌纵深,夺占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机降分队乘直升机快速在敌纵深机降,袭击敌重要目标,配合主力歼敌。各攻击部队突入后,迅猛向纵深发展进攻,各个歼灭敌人。对依托要点顽抗之敌,通常先进行火力袭击,而后实施多方向的向心突击,并部署截击兵力,快速设置障碍物,周密组织对空封锁火力,切断敌地面和空中逃路。对被围之敌有时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法,歼敌于运动中。对猬缩之敌,乘其队形混乱、指挥失调之际,迅猛攻击,迅速组织兵力、火力各个歼灭。对机降增援之敌,集中炮兵、防空兵和航空兵火力猛烈突击,力求歼敌于空中或刚着陆时。当敌已机降,则迅速发起攻击,将其歼灭。 9、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 对运动中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出奇制胜,快速歼敌。 冷兵器时期,常声东击西,隐蔽企图,以快速机动的骑兵,利用有利天候、地形,偷袭临时驻止之敌。随着火器的广泛运用,步兵、骑兵配合袭击逐步增多,战斗行动快速,活动空间增大,袭击的样式和手段不断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通常采取奇袭和急袭方法,多种手段结合运用,速战速决速撤。1932年,工农红军第32团,抓住战机,乘敌不备,对刚进驻彷徨镇之敌,突然进行袭击,在友邻部队支援下,歼灭了国民党军的胡宗南部警备旅独立团。 现代条件下对临时驻止之敌的袭击战斗,应首先采取各种侦察手段,查明敌人到达驻止地域的时间、兵力配置和警戒情况。部队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开进和接敌,以袭击支队先行,主力多路、秘密、迅速前进,运动中严格控制无线电发信和雷达工作,加强警戒和运动保障。遇敌警戒分队时,乘敌不备,以迅猛动作将其歼灭或秘密绕过。主力接近敌人后,迅速发起攻击,利用敌人间隙或薄弱部位,勇猛突入敌人部署内,大胆穿插分割,阻敌收缩靠拢,各个歼灭敌人。阻击分队和防空兵迅速展开占领有利地形,阻敌地面和空中增援。 临时驻止之敌,通常兵力未展开,翼侧暴露,间隙较大,没有或很少有战斗工事和障碍物,战斗准备不足。对这种敌人的袭击战斗,具有主动、灵活、快速等特点。因此,必须做到:一是迅速周密准备。及时查明情况,正确选定袭击目标,制定战斗方案,秘密快速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善于把握战机。乘敌立足未稳、孤立突出、骄狂麻痹或疲惫沮丧之际,果断定下决心,迅速组织实施。三是隐蔽行动企图。严密伪装,巧妙实施佯动,造成敌人错觉和不意,迫敌陷于被动地位。四是采取围攻部署。通常编成一个梯队和预备队,有时还编组袭击支队和阻援分队,力求分进合击,实施多路有重点的围攻。五是隐蔽接近敌人。充分利用地形,秘密迅速地接近袭击目标,突然进行袭击,猛打猛冲,速战速决。 10、伏击战斗 以伏击攻歼运动之敌的战斗。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乘敌不备,歼敌于运动中。 现代条件下的伏击战斗,通常待敌进入伏击地区后,先以炮兵和航空兵等火力,集中突击敌指挥机关、炮兵和坦克兵部队;工程兵快速设障、破坏道路,制止敌机动和展开;堵击部队、尾击部队迅速抢占要点,拦头、截尾,断敌进退之路;侧击部队向敌翼侧实施猛烈攻击,将敌分割包围,迅速歼灭。当敌占领有利地形顽抗时,以急袭的方法,歼灭敌人。当敌从空中撤退时,以航空兵、攻击直升机的火力实施空中封锁,防空兵火力实施对空封锁,配合伏击部队歼敌于混乱之中。当敌实施机降增援时,以航空兵歼敌于空运中,或乘敌尚未着陆或着陆尚未展开之际,迅速机动预备队进行攻歼。当他路之敌从翼侧增援时,阻击部队坚决阻击,切断其与就伏之敌的联系,保障主力歼敌。当敌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地区,其主力停止前进时,以部分兵力歼灭敌先头部队;伏击部队主力迅速向敌翼侧机动,乘敌尚未展开之际,予以歼灭。当伏击企图被敌发现不能按计划实施时,迅速撤离伏击地区。 伏击战斗应做到:一是积极捕捉和创造战机。周密组织侦察,切实查明敌人行动企图、出发时间、行进路线、兵力编成、侦察、警戒等情况,掌握其行动规律,待敌就伏,或通过示弱、袭扰等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或不意,诱敌就伏。二是正确选择伏击地区。根据敌情、任务,在便于隐蔽配置兵力,便于迅速出击,不利于敌人展开和发挥技术兵器特长的地区设伏。三是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以主要兵力编成侧击部队,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或一侧;以一部兵力编成堵击部队、尾击部队 ,配置在便于堵击 、尾击敌人的有利地形附近;以部分兵力编成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位置;必要时编组阻击部队,配置在敌人可能增援的方向上。炮兵、防空兵有重点地疏散配置在便于遂行任务的有利位置。四是切实隐蔽伏击企图。五是突然勇猛攻击。敌进入伏击地区后,攻击部队勇猛突击,将敌切成数段,各个歼灭。 11、遭遇战斗 敌对双方军队在运动中相遇发生的战斗。分预期遭遇战斗和不预期遭遇战斗。 现代条件下,行军或开进,进攻中抗击敌反冲击、制止敌封闭突破口、在敌纵深机动,防御战斗中实施反冲击、消灭空降或登陆之敌等时机或场合,都有可能发生遭遇战斗。组织遭遇战斗,需详细研究敌情、地形和道路情况,对敌实施不间断的侦察,判断可能与敌遭遇的地区和时间,制定多种战斗方案;根据战斗方案,建立恰当的兵力部署,通常派出强有力的前卫和后卫,必要时派出先遣支队,坦克部队编入主力纵队或编成独立纵队,用以实施主要突击,炮兵部署在主力纵队本队的先头;加强前方和翼侧的警戒;组织可靠的对空防御和后勤、技术保障。战斗一经触发,先敌以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突击敌人,制止或迟滞敌机动、展开,破坏敌有组织地进入战斗;先遣支队或前卫迅速从行进间消灭敌警戒分队,先敌夺占有利地形,钳制敌主力,制止敌向己方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主力在先遣支队、前卫和航空兵、炮兵火力的掩护下,迅速展开,向敌两翼或一翼迂回,力求乘敌主力尚未展开之际,从行进间实施攻击。当敌先于己方展开时,则以部分兵力占领有利地区,集中火力杀伤敌人,打乱其战斗队形,主力快速机动,突击敌翼侧或后方,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当与敌优势兵力遭遇时,立即占领有利地区,集中火力突击敌人,为后续部队展开创造条件。 遭遇战斗触发时,敌情不够明了,战况变化急剧, 双方都采取进攻行动,争夺主动权的斗争激烈,组织战斗的时间短促。遭遇战斗需争取主动,先机制敌。因此,必须采取各种侦察手段,进行不间断的侦察,及早发现敌人,果断定下决心;先敌开始火力袭击,先敌夺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主力,先敌发起冲击;迅速、广泛实施机动,大胆向敌翼侧或后方实施突击,同时采取措施,制止敌方机动;实施坚定而不间断的指挥,保持各部队间的协同动作,主动配合。 12、追击战斗 追歼退却之敌的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在于彻底歼灭敌人。 在现代条件下的战斗中,部队一旦发现敌人退却,应立即以炮兵、航空兵火力突击敌主力,破坏敌退却方向上的桥梁、渡口,打乱敌退却部署,封锁其退路;先遣支队取捷径迅速超越敌人,抢占要点,断敌退路;机降分队迅速在敌退却方向前方实施机降,抢占有利地形,阻敌退却与增援,协同地面追击部队歼敌;工程兵和直升机快速设障,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迟滞敌机动;主力迅速平行追击,在退却之敌翼侧或前方拦击或截击,迅速割裂敌人战斗队形,在跟踪追击部队配合下,分割、包围和歼灭退却之敌。遭敌火力拦阻时,以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对敌进行压制。发现敌核、化学袭击征候时,加快追击速度,尽量靠近敌人,使敌难以实施突击,并做好防护准备。敌利用直升机退却或增援时,以航空兵进行空中封锁和防空兵进行对空封锁,造成围歼敌人的有利态势。敌人摆脱追击并在新的地区组织防御时,按对仓卒防御之敌进攻实施,或停止追击,待命行动。 追击战斗,具有敌情变化急剧,战斗触发的时间、地点不固定,指挥、协同和保障困难等特点。因此,追击战斗必须积极、主动、迅速、勇猛。其具体要求:一是预先组织计划。提前给部队规定追击方向、路线和协同事项,及早做好追击战斗准备。二是加强战场侦察。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及时判明敌人退却开始的时间、方向及路线。三是方式灵活多样。力求兵力追击与火力追击相结合,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相结合,地面追击与空中追击相结合,主力追击与地方武装的阻击、袭击相结合。四是指挥及时果断。敌人一旦退却,立即指挥部队追击,机断处置各种情况,不间断协调各部队的追击行动。五是战斗行动勇猛。不畏孤立突出,不怕艰苦疲劳,穷追敌人主力不舍,坚决歼敌于败退中。六是加强各种保障。采取防敌反击、伏击和火力袭击的措施,及时抢修道路、桥梁和排除追击道路上的障碍物,保障部队顺利追击。 13、破袭战斗 破坏或袭击敌人交通线、机场、技术兵器基地、指挥通信系统或补给系统等重要目标的战斗。亦称破击战斗。目的是限制敌人机动,断敌后方供应,瘫痪敌人指挥,消耗、钳制或调动敌人,以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行动。 破袭战斗在古代战争中就已被采用。200年,在中国袁曹官渡之战中,曹操率军奔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烧光袁军的屯粮,为取得决战胜利创造了条件。随着军队物资供应、通信和交通运输在作战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破袭战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战斗样式,并在作战中得到广泛运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运用破袭战斗,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如抗日战争时期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于1937年10月19日夜,对山西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实施破袭战斗,击毁、击伤飞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 组织实施破袭战斗时,通常选择能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对其作战行动产生重大影响等重要设施为破袭目标;确实查明破袭目标的情况和接近目标的方向及路线;将大部兵力编为破袭部队,一部兵力编为掩护部队和合成预备队,根据情况组织炮兵破袭队。战斗中,尽量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多路、隐蔽、迅速地接近目标,同时以地方武装的佯动、袭扰迷惑敌人,以破袭部队实施多点同时破袭或集中兵力逐点破袭;以炮兵破袭队对易爆易燃目标实施火力破袭;以掩护部队迅速抢占要点,随时准备粉碎敌人地面或空中的支援。完成破袭任务后或不宜继续破袭时,须多路、快速撤离,并注意防敌伏击、机降兵截击和炮兵、航空兵火力袭击。 破袭战斗的基本要求是,详细侦察,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严密伪装,隐蔽企图;以正规部队为主,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进行,或以地方武装为主进行;力求采用奔袭的方法,出敌不意,速战速决。 14、登陆战斗 对据守海岸、岛岸之敌的渡海进攻战斗。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目的是攻占敌岸登陆场,保障主力上陆和发展进攻,或夺占岛屿。 现代条件下的登陆战斗,一般区分为组织准备、集结上船、航渡、突击上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等几个阶段。输送,可采取由岸到岸、由舰到岸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航渡,通常利用夜暗或有利天气,在海军、空军掩护下隐蔽地进行,航渡队形需与战斗部署相适应。 换乘,通常在敌岸火力射程之外迅速疏散地进行。突击上陆,多采取抢滩登陆与垂直登陆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登陆地段通常选择在便于舰艇展开和机动、便于登陆或着陆和巩固扩大登陆场、便于向纵深发展进攻或滩岸地形复杂能出敌不意的地方;登陆时间,根据敌情、任务和气象、水文等条件确定,力求达成突然性。登陆时,实施火力准备,在水际和滩头的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登陆兵搭乘各种登陆工具在火力和烟幕掩护下,迅速驶向敌岸,通过已开辟的通路,在主要登陆地段抢滩上陆,同时实施空降。登陆后,迅速夺取滩头要点,巩固滩头阵地;后续梯队不失时机地登陆投入战斗,迅速连接和巩固登陆场,在火力支援下,协同先期登陆的部队,粉碎敌人反冲击;组织对空火力与敌飞机、攻击直升机作斗争。空降兵着陆后,迅速抢占要点,配合登陆兵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登陆部队发展陆上进攻时,需与友邻协同配合,并加强翼侧保障。 登陆战斗应做到:一是详细侦察,精心计划。采取多种手段查明敌人防御配系、敌岸地形和登陆地域及作战海区水文、气象等情况,正确选择登陆地段和登陆时机,拟定登陆战斗计划,预定各种战斗方案。二是充分准备,周密保障。根据战斗预案,组织演练;筹集足够的舰船和登陆工具及充足的物资、器材;严密伪装,组织可靠的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及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及电子对抗。三是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建立陆海空军统一的指挥机构。在集结上船、突击上陆和巩固扩大登陆场阶段,以登陆兵指挥员为主指挥;在海上航渡阶段,以海军登陆输送队指挥员为主指挥。按照战斗任务和各个阶段,周密组织诸军种、 兵种间的协同动作。 四是集中优势兵力,一举上陆。在主要登陆方向上,要一次渡过足够的兵力,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以隐蔽、突然的行动,一举登陆,并及时、不间断地投入后续力量,巩固扩大登陆场。五是发扬勇猛顽强和独立战斗的精神。部队需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前仆后继,勇猛突击,孤胆战斗,船自为战,坚决完成战斗任务。 15、空降战斗 是空降兵在航空兵和其他军兵种协同下,从空中投入地面进行的战斗。空降战斗的主要任务是,袭击破坏敌后重要目标,夺占、扼守敌纵深重要地区;实施应急增援与快速部署,进行特种作战等。空降战斗的主要特点是,行动突然、灵活、快速,但深入敌后独立战斗,敌情威胁大,情况复杂多变,指挥协同易破坏,各项保障和后续补给困难,持续战斗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周密计划,充分做好各项战斗准备;统一指挥,周密组织协同动作;隐蔽行动,突然空降;以灵活的战术行动,快速完成战斗任务。 16、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 对空降着陆集结、展开进攻或临时转入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是进攻战斗的一种样式。 对空降着陆之敌的进攻战斗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开始战斗规模不大,主要是以优势兵力先围后歼。战争中后期,多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乘敌立足未稳进行突击,穿插分割,各个歼敌。战后,还以机降部队配合作战,强调实施严密的空中封锁。 战斗中,对空降着陆集结之敌,通常以航空兵、炮兵进行火力突击,杀伤敌人;工程兵快速布雷,制止其机动;攻击部队从行进间发起攻击,进行多路有重点的围攻;防空兵积极打击敌飞机、直升机,掩护地面战斗。对攻击前进之敌,通常以各种火力实施突击;使用机降分队或先遣支队抢占有利地形,阻敌前进;主力向敌翼侧猛烈突击,歼敌于运动中。对临时转入防御之敌,通常以猛烈的火力急袭,步兵、坦克兵突然发起攻击,大胆利用敌之间隙、翼侧,迅速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实施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 空降着陆之敌通常未占领或刚占领阵地,地形不熟悉,兵力未展开或部署不周密,火力配系不完善,没有工事、障碍物或工事、障碍物不完备,但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态势。因此,对这种敌人的进攻应做到:一是迅速查明敌空降地域、时间、兵力和行动企图。二是果断定下决心,快速实施机动,力求运用急袭战法,以快制快。三是采用围攻部署,增大首次突击力,大胆穿插、迂回,围歼敌人。四是加强对空火力,阻敌空中支援,实施电子干扰,破坏敌陆空联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