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宅渔灯赛会
释义

南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宅渔灯赛会始于清代,据“重建武庙碑记”的记载:我隆澳前江武庙相传创自清雍正年间,……广被十三乡之子姓焉尔。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立碑议定两乡神游”碑记也记载了:“窃为该处地方系正月十六日两乡神游必经之处。前有不肖子弟,屡因迓神相遇之时,籍此生端滋事。是以两乡衿耆齐到前江庙,帝君座前,焚香拈阄,……”,由此可知在清初南澳已经有了游神活动。它起源于海岛每年元宵祭祀庙会,体现渔民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祈望来年海上生产“出入平安”、“海利第一”,生活更好的心里追求。

在清时,由于生活限制,只有一些小型简单的纸灯,巡游队伍两边举着火把。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渔灯赛会一度被迫停止,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逐渐恢复了渔灯赛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开始,由前江武庙会长为首组织后宅等十三乡各庙理事会会长,组成了元宵渔灯赛会理事会,筹备各项事宜。各乡渔灯模型制作组在民间艺人的带动和指导下,设计制作各种花灯、渔灯、彩船、海产品造型、标旗……,各种海产品造型渔灯用竹片、藤或木条做骨架,外裹白绒布,彩绘各种颜色,绘出眼、须、鳞等,制作成单人撑着和多人抬着的模型进行巡游。

1990年山顶乡吴振平(已故)、黄应坤(已故)制作了龙虾、鱿鱼、石斑鱼三件大型电动元宵渔灯,主体长220厘米,宽约80厘米。龙虾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身躯为扁圆状,用硬、软五节布框衔接而成,须、脚屈伸自如;石斑鱼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身与尾用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巡游时摆动着鱼尾,如鱼游动。而鱿鱼不仅触角摆动自如,而且身体发出了荧光。它们惟妙惟肖地体现生长在南澳海域三大特色海产品的海洋生物形态与习性,又表现了海岛渔民聪明、豁达的品性。当年由县文化局选送参加汕头市元宵渔灯展览,获得第二名。

每年正月十二日开始,各自然村就开始陆续举行巡游活动。直至十八日下午,十三乡巡游队伍在前江武庙前集结,在渔灯赛会理事会统领下,各乡渔灯队在鼓乐队、标旗队、人物造型扮涂景队等簇拥下,按顺序在县城大街小巷穿梭巡游,至广场或开阔地带,便进行各类渔灯造型的表演。街巷两侧观看的游客、群众,人头涌动,指点评议;铺头商贾,鞭炮齐鸣,整个县城一片祥和吉庆,把“年”的浓烈气氛推向高潮。

后宅渔灯赛会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现熟悉制作渔灯的民间老艺人大都去世,目前濒于失传。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中,南澳县文化部门对后宅渔灯赛会进行普查调研,举办研讨会,对其进行整理,制订保护措施,取其精华集中展示。继承创新,更臻完美,成为融渔灯、造型扮景、舞蹈、音乐于一身,观赏性强,场面壮观,影响力大的大型民间巡游活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