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策划编辑 |
释义 | 策划编辑是编辑职业的一种,是一个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核心。 素质条件(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优秀作者资源 经验要求 职业素养) 能力要求(适应新闻事业激烈竞争的需要 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求异的需要 推出新闻精品的需要 搞好深度报道的需要 丰富版面内容的需要) 介绍策划编辑是编辑职业的一种,是一个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核心,也是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 策划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图书市场,提出选题。一个选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市场调查等,然后作出详细的图书策划案。图书策划案要基本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你认为这个选题的可行性有哪些,全书内容啊,结构啊,包括印刷,设计风格等等。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会就这个选题开会研究,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实施了。 这时候策划编辑就要组稿,具体的编辑工作交给图书编辑做,但是策划编辑要跟进,监督质量和进度,包括后期的版芯设计,封面设计,印刷什么的,策划编辑都要跟进。最后直到图书出版。 策划编辑的收入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工资,另一部分就是你所策划图书的提成。按照卖出去的册书来,卖的越多提的越多。一般有个比例的,按照总码洋的百分之几提。这个就看跟出版社之间的约定了。 工作特点策划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图书市场,提出选题。一个选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经过周密的分析和市场调查等,然后作出详细的图书策划案。图书策划案要基本要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你认为这个选题的可行性有哪些,全书内容啊,结构啊,包括印刷,设计风格等等。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会就这个选题开会研究,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实施了。 这时候策划编辑就要组稿,具体的编辑工作交给图书编辑做,但是策划编辑要跟进,监督质量和进度,包括后期的版芯设计,封面设计,印刷什么的,策划编辑都要跟进。最后直到图书出版。 职业描述编辑是出版的产物。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当专业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出 版业的兴起,才有编辑活动的勃兴,也才有了编辑职业的产生。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是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投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于是策划编辑在各家出版社纷纷登台亮相,策划的范围包括:市场调查、信息采集、选题设计、选题价值、物色作者、组织稿件、稿件审读、文字加工、封面制作、版式设计、读者定位、市场预测、效益预算、宣传推广、发行策略、信息反馈、成本核算等等一系列的内容。图书能否适销对路,是否适合市场需要,能否成为畅销书或精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稿,而策划编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策划编辑“策划”了编辑与出版的方向和目标,“策划”了如何赢得新作者,“策划”如何发行创收,如何能最合理、高效地运作资金等等。 素质条件策划编辑队伍无论从学术水平、工作能力、思想水平等方面都应该是出版社人才的精华,他们必须达到以下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策划编辑通常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造诣,较宽的知识面,知晓国际惯例与法规,最好有新闻出版、传媒等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公关、谈判及组织管理能力,有经营头脑,掌握成本效益的分析能力,具备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善于捕捉市场热点,能够判别来稿的优劣,发现和识别 优秀作者资源思想敏锐,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经验要求具有两年以上的编辑工作经验,对行业状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 职业素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阅读兴趣,独到的感受力和美学眼光,悟性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具备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社会接触面广。 能力要求关于编辑的业务素质,过去一直仅仅理解为“六会”:会选稿、会改稿、会拟制标题、会组版、会画版、会校对。然而,随着新闻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仅仅满足于这“六会”,显然已无法适应编辑岗位的要求,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越来越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并成为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一个编辑,如果不会动脑子、想点子,就不能给读者以更新、更深的东西。关于策划能力对一个编辑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适应新闻事业激烈竞争的需要新闻改革与激烈竞争已迫使新闻从业人员要拿出绝招,办出自己报纸的风格。如果说,过去的编辑只要“六会”即可安稳度日的话,那么今天的编辑则必须具备善于谋划的本领。近几年,华西都市报的崛起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注意。该报1 9 9 5 年元旦创刊时发行量为1 万份,而到了1 9 9 7 年春,即已突破3 0 万份,两年间增长了3 0 倍。奥秘何在?总编辑席文举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成绩来自报纸质量和发行战略的整体策划抓得新、抓得硬。” 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求异的需要任何新闻媒体,它的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固守不变,不能根据读者市场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势必会逐渐被读者所遗弃。这就需要编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创新和求异,而这种创新和求异又基于编辑们策划水平的高低。凡能在实践中不断出新点子、出新思路的编辑,就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扬子晚报一炮打响后,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断调查研究,先后经过三次改扩版。三次精心策划后,发行量突破1 0 0 万份。 该报为了突出“老少咸宜”的味道,去年又策划开设了《作文园地》栏目,刊登优秀作文和点评文章,受到了小学生们的喜爱,从而争取了一批小读者,扩大了读者群。 推出新闻精品的需要新闻产品应牢牢树立精品观念。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谁如果不能经常地推出“精品新闻”、“精品栏目”,亮出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吸引住更多的受众。新闻实践表明,凡善策划的编辑,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节目的策划;经济日报“小机斗大机”报道的策划;光明日报公民意识、职业道德大讨论的策划等等。时常总能推出一些带“响”的新闻,就能给读者以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的感觉。同样报道一件事实,不同的策划力度和取向,结果大不相同。1 9 9 6 年7 月2 6 日,新闻出版报一版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新华日报精心策划佳作迭出,五届中国新闻奖赢得五块“金牌”》,这便是极好的例证。 搞好深度报道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是什么”,而更想知道“为什么”,而深度报道从确定主题到组织采写再到版面设计,无不需要编辑的精心策划。深度报道的题材往往需要编辑慧眼识珠,精心挖掘。1 9 9 0 年初,我国钢产量突破6 0 0 0 万吨,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起初,经济日报只发了个消息,后来,编辑们为了增强宣传强势,充分揭示这件新闻事实的意义,经过精心策划,从对6 0 0 0 万吨钢材的成就谈到五个“意味着什么”、五个“变迁”、五个“变迁的背后”三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 丰富版面内容的需要编辑除了对规定的一些新闻宣传报道之外,还可以根据已有信息和线索,结合新闻单位具体情况和自身点搞一些社会性、新闻性较强的活动,以丰富版面内容,增强受众的兴趣。如新民晚报近年来组织的“夏令热线”、“慈善热线”等策划报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可读性和参与性,既开拓了报道题材,也丰富了版面内容,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而这些活动的成功,是与编辑的策划能力密不可分的。 提高能力着眼未来,编辑的策划能力已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硬功夫”之一,那么,编辑该如何着手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呢? 1 .吃透“两头”,提高自身新闻敏感。编辑人员要想提高策划水平,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培养高度的新闻敏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新闻敏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报道策划,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挖掘它的内在价值,取得更好的宣传效益。否则,连新闻事实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编辑自己也吃不透、看不明,也就根本谈不上更有效地去组织策划,挖掘其新闻价值了。 2 .努力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做好策划工作,关键要发挥编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敬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求异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始终想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新闻宣传搞得更好,要有争取编辑好标题、好新闻、好栏目、好版面的迫切要求,这样才能调动自身的潜力,在组织策划上动脑子、想办法,以高标准来求得高质量的策划效果。 3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但要向理论、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多学习兄弟新闻单位在策划方面的可取之处,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要加强思维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8 0 年代以来,信息论、系统论、传播学、运筹学、决策学等理论知识传入我国,改变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激发了他们创新求变的意识。作为编辑,应该加强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使自己的策划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作为新闻媒体,也要对编辑的策划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与考核体系,在实践中培养编辑的策划能力,激励编辑的策划创新意识。 编辑在进行策划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坚持事实第一的原则。所谓策划,是从新闻宣传活动的筹划、组织上来讲的,决不是对新闻事实而言。编辑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必须始终坚持新闻事实第一的原则,从报道主题及形式上去策划,决不能强扭角度,任意改变事实。为了宣传需要而策划假新闻的做法应该禁止。对于那种“客里空”的策划及不择手段为了某种利益而对商企界进行的“广告新闻策划”应予以抵制。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这是编辑在进行报道策划时的立足点、出发点。 2 .编辑策划不等于报道计划。编辑策划不能混同于新闻媒体一般意义上的报道计划。报道计划仅仅是新闻单位近段时间的报道活动大体实践方案,而编辑策划则是一种有创意的新闻报道活动,它是编辑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形成一定的宣传强势而经过精心筹划的报道活动,它具有创新性、选择性和深度性的特点。 3 .编辑策划应加强科学性、预见性。策划不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它应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缜密考虑的基础之上。编辑在进行策划前,首先应当对受众的兴趣和喜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个新闻策划活动(包括报道主题、版面编排、栏目设立以及改版改栏等)能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增强策划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保证策划活动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素质要求近年来,随着图书市场化运作程度的提高,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趋向于图书选题策划的竞争和较量。图书选题策划已成为决定编辑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图书营销工作的核心环节。一名现代图书策划编辑除应具有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外,还应努力提高三种素质。 胸怀工作大局把握发展趋势了解把握国家出版工作的大政方针。要清楚并掌握国家出版行业发展的大局,坚持出书育人走正路,努力在工作中贯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对出版行业市场大趋势、大格局要了然于胸。图书产品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对图书产品的市场大局了然于胸。要懂得市场需求趋向,根据市场需求大势策划选题、设计产品。图书选题策划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才能体现出图书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图书产品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使用价值是它所蕴藏的文化价值、知识承载功能与审美情趣的统一。这也是图书选题策划的要义,是图书产品的生命力之所在。我国一些优秀出版单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究其原因是他们图书选题策划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的大趋势、大格局,才使得图书产品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注图书编辑出版乃至发行的全过程。图书选题策划必须同出版社专业出版方向、出版特色、销售渠道、营销能力、作者队伍现状、编辑能力以及投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相结合。这些因素既紧密相联又相互影响。图书选题策划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注意处理好局部与大局的关系,与出版社的工作大局相适应。 树立市场意识选题策划到位树立市场效益回报是检验选题策划工作试金石的观念。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图书产品要在市场中取得回报,策划编辑必须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并把此贯穿于编辑出版乃至图书营销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图书产品作为商品的各种市场元素。图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获得,只有通过市场满足读者的消费需求实现销售才能最终体现。读者是市场的主体,要认真了解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兴趣、消费能力,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策划选题,设计产品。策划编辑要明确图书具体的读者对象,能根据读者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研究书稿的内容、形式、装帧和定价等问题。图书出版后会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往往要看我们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如何。图书市场的实践表明,那些做得好、卖得好的图书在选题确定、出版营销等环节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特定的读者群,甚至有其独特的销售渠道。 选题策划要与产品营销过程相结合。在现代出版活动中,成功的选题策划总是离不开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总是与产品营销过程相结合的。图书选题策划人员不仅要根据细分市场设计产品,同时还应考虑生产经营与市场营销各环节。要考虑作者选择、内容体系、版式设计、编辑加工、印装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助销方式等市场营销的一系列问题。要懂得营销各环节的市场作用,要学会算经济账。 在现代出版业中要有品牌意识。品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之一。策划编辑要有明确的品牌经营的观念和思路,这是市场经济对出版业的新要求,也是市场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文化传承倡导创新精神把握市场发展的新节奏、新变化、新趋势。在知识爆炸、信息万变的新世纪,图书选题策划编辑要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变化中善于发现新的文化需求,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图书出版工作的新境界。 处理好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关系。在图书选题策划中,要以导向为前提,市场为依据,产品为核心,效益为目标,使图书选题策划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独创性指在书籍的内容、形式、写作角度、编撰体例、设计装帧等方面的创新;开拓性指开发新的选题领域或者在原有的选题领域中拾遗补阙方面。每一个选题都应该有新的构思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经出版的图书雷同。 做到创新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创新内容不仅仅强调原创性,对学术的贡献,还要求编辑与出版社成为整个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组织,成为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创新形式要求不拘一格地表现文本内容,以及别具一格的版式和装帧设计。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以读者最能接受的方式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选题策划工作中,强调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的统一是由图书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的创新。 学习精神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化浪潮方兴末艾,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这种环境使社会成员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使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的必备素养之一。从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看,编辑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的获取、优化、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作为肩负传播文化重任的编辑,其信息素养是编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点业界是有共同认识的,本文不必赘述,而笔者在此只拟结合一些出版实践活动,简要阐述一下有关策划编辑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问题。 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是策划编辑信息素养的核心,也是策划编辑创造力的表现之一。要有效地利用与开发获取的信息,需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从众多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更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人说,编辑的日常工作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创新性。编辑对作者交来的书稿进行审读、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我们的每一位编辑都在进行着创造性劳动。确实,编辑的工作源于知识的创新,他们的工作对象——书稿是作者进行知识创新的成果,编辑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即对书稿进行加工和提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作者知识创新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工作确实带有创新性质,编辑活动始终是一种创新活动。作为策划编辑,除了要具有编辑层面的创新外,更应该具有策划层面的创新,以自己独具的知识慧眼、敏锐的信息意识、畅通的信息渠道,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通过对已经出现、正在出现和将要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及各种新知识的选择、重组、提升和包装,创造性地策划出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引导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的选题,特别是能够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重大选题和系列选题,并使这些重大选题和系列选题最终变成众多读者的心中至爱和案头常备。例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在80年代出版的《法律知识小百科》,就是在捕捉到当时社会上急需法律知识这一信息的情况下策划出版的。《法律知识小百科》出版后,该社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又策划出版了《当代百科知识大辞典》和《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真可谓,选题从信息中来,又满足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的需求。 作为策划编辑,对信息的开发利用重点体现在创新上。所谓“创新”,简单说来就是走出常规,突破传统,不落俗套,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策划编辑作为创新主体,贯穿其选题策划活动始终的是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话说中国》的策划出版,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性地开发利用信息的案例。《话说中国》的策划编辑团队通过分析众多的国内出版的历史类图书现状,得到“既立足学术,又着眼大众,具有现代意识和表现手段,能够符合最广大读者需求的历史文化出版物,是一个空白”的有用信息,精心策划出一套大众爱看,同时兼具学术高度和一流出版水准的历史书。《话说中国》在内容方面的创新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突破了以往大众历史读物主要讲述大历史事件、政治斗争、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等内容的局限,有细节地、多方位地、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历史”。“二是突破传统的历史观,及时将中国史学界新观点、新成果生动地加以反映。他们在编辑过程中强调不但要有现代意识,还要有科学意识;不但要参考已有的史料,还要及时收集新的信息”。“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叙事模式,以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历史生活”。而在形式方面,他们更是匠心独运,创造了一种“从任何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的全新阅读方式。读者翻开任何一页,看到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和它的相关知识点。这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反复思考的结果。又如,《话说中国》的策划者充分考虑现代人利用网络的习惯,采用了网络页面式的设计形式,给历史图书带来了新的气息。在每个历史故事的右上角,标画出了一个类似“导航条目”的区域,其中包括人物、关键词、故事来源和典故这几个节点,如此可对读者起到导读、分类、检索等作用,力图给读者提供有如网络般的快捷、方便的阅读途径;而且故事编号就相当于网址,通过卷末目录可以搜索到所有相关的知识点内容。正是这些出奇制胜的创新,让《话说中国》不仅在销售上取得骄人的业绩,更成为“上海出版人新创的一个文化品牌,其价值不只体现在文化传承、学术普及、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出版的新理念、新空间、新路径,呼唤和整合出版界与学术界的有效协作、双向互动,铸造和构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和出版品牌”。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策划编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它所出版的图书质量的优劣和市场前景,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兴衰成败。 现状与前景出版业的市场规模决定了出版人才市场的规模。中国出版业目前已形成了书、报、刊、声、光、电六大领域 ,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门类在内的产业体系,年增加值约4000亿元。书业、报业、期刊业和音像业是出版业版图上的四大板块。从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出版社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人员规模趋于扩张。 但是,与此同时,非纸介出版物、网络出版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图书市场的规模增速缓慢,甚至有下降倾向,库存图书也几乎接近年度销售额。如果以人均购书册数为指标来衡量图书市场规模的话,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均购书册数呈下降之势。2005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48.7%,比1999年下降了11.7%。因此,出版业在大盘上扬的态势中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在人才的吸纳使用上自然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目前新闻出版业还是就业热门,大学新闻出版专业毕业生连续几年就业率高出大学平均就业率19%。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出版科班的学生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2007年初上海文化行业人才招聘会上,上海解放集团、文新集团、文广集团三大沪上传媒集团招聘的记者、编辑类岗位数加起来不超过100个,而现场应聘编辑、记者的应届生却突破了6000人。再加上大量的非应届生,岗位争夺之激烈也可谓“热门”。 出版业编、印、发三大环节普遍人员过剩,但缺乏优秀的出版人才。《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人才培养规划》指出,出版业现有人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严重不合理,综合素质亟待普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状态。领军人物不足、专业骨干流失、经营人才奇缺、新老青黄不接、结构比例失调(大都是中文、历史、新闻专业的),不懂现代传媒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编辑的知识领域不够、市场应变能力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其次,出版社需要“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集“杂家”和“专家”于一身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通才。据2005年的一项高校调查统计,在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应用性知识、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五类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跨学科知识,其次依次是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应用性知识、基础知识。用人单位认为最应提高的是工具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认为学校最应加强培养的也是跨学科知识。事实上出版社很少录取出版专业科班的毕业生。它们更青睐那些既懂相关专业理论,又了解出版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至于“高端型人才”,需在长期的业内实践积累,并非高校真空能够独立培养。 出版业的市场化决定了编辑由单一加工型向策划型转变,策划在整个出版业务工作中将居于核心地位。策划编辑工作涉及选题策划、出版运作、营销策略、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要具有规划多种出版平台的能力,依内容特性开发出纸版书、有声书、影像书、光碟版、网络出版、e-book等各种形式,因此策划编辑不但要具备互动式的编辑概念,可能还得具备多种才能,如善于与读者互动,经营读者社群等。实际上变成了全程策划,成为“项目经理”。1992年末、1993年初,上海率先出现了策划编辑的身影,随后各家出版单位或机构纷纷效仿,如今,“策划编辑制”已在出版业十分普及,为此,对策划编辑的需求也逐年上升。 收入状况策划编辑的收入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工资,另一部分就是你所策划图书的提成。按照卖出去的册书来,卖的越多提的越多。一般有个比例的,按照总码洋的百分之几提。这个就看跟出版社之间的约定了。策划编辑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前途与命运,一次成功的策划能够为出版社带来滚滚财源,因此策划编辑的收入自然可观,年收入大多超过20万元人民币。 职业趋势发展路径:策划编辑只有不断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佳”的创新之路,才是出版社的生存之道,也是策划编辑的发展之路。 转型机会:出版社一般根据分工的不同,将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文案编辑、版式编辑、终审编辑。又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时尚编辑、专业科目编辑等等。策划编辑可依据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在行业内转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