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原雕 |
释义 | 属于大型猛禽,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及海南岛。草原雕目前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基本资料中文学名:草原雕 拉丁学名:Aquila rapax 命名:Temminck,1828 中文俗名:草原鹰 大花雕 角鹰 套日格-塔斯 英文俗名:Steppe Eagle 保护等级:国家重点保护Ⅱ级 隼形目 鹰科 藏名译音 扎唐无巴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 鹰科Accipitridae → 雕亚科 Aquilinae → 雕属Aquila → 草原雕 Aquila rapax 形态特征体大(65厘米)的全深褐色雕雕。容貌凶狠,尾型平。 成鸟与其他全深色的雕雕易混淆,但下体具灰色remiges及稀疏的横斑,两翼具深色后缘。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与乌雕雕相比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雕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幼鸟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有时呈楔形。 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体长为71—82厘米,体重2015—2900克。由于年龄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尾上覆羽为棕白色,尾羽为黑褐色,具有不明显的淡色横斑和淡色端斑。它在滑翔时也不象金雕那样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而是两翅平伸,略微向上抬起。 虹膜-黄褐色或暗褐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粗哑喘息的叫声及嘎嘎叫声。 草原雕全长约80厘米。体羽以褐色为主,上体土褐色,头顶较暗浓。飞羽隐约杂以较浓的褐色横斑。尾黑褐微杂以灰褐色横斑,羽端稍缘为白色。下体暗土褐色,胸、上腹及两胁杂以棕色纵纹。嘴黑色,脚淡褐色。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雕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体重约3kg。 幼鸟: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尾有时呈楔形。 雄鸟:上体深褐色;最长的尾上覆羽棕白色,尾黑褐而杂以灰褐色横斑,羽端缘白色;飞羽黑褐色,杂以较暗的横斑,外侧初级忌羽内基部具褐色与污白色相间的横斑;内侧初级飞羽及次维飞羽的尖端具三角形棕白斑;下体暗士褐色;尾下覆淡棕色,尾下覆 羽棕色,杂以褐斑。雌雄相似雌鸟体形较大。虹膜褐色;嘴、蜡膜和趾均纯黄色;爪黑。 雌鸟:褐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口喀则、那曲、阿里、昌都等地。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500-5000m。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多单独落在低灌丛的树权上。属大型猛禽,栖息于低山至开阔的草原地带,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筑巢于岩壁、乔木或灌木丛中,繁殖于东北、西北、内蒙古及河北北部。 草原雕草原雕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东部,非洲,亚洲中部,印度,缅甸,越南等地,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仅有东亚亚种,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但各地都比较罕见,在黑龙江、新疆、青海为夏候鸟, 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宁夏、甘肃为旅鸟,浙江、海南、贵州、四川为冬候鸟。迁徙的时间在秋季为10—11月,春季为3—4月。 种群现状甚常见于北方的干旱平原。繁殖鸟或夏候鸟见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东至青海、内蒙古及河北。迁徙时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越冬于贵州、广东及海南岛。部分记录尚有争议,香港的所有记录均可疑。 草原雕目前数量稀少,应加强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草原雕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的荒原草地。白天活动,或长时间地栖息于电线杆上、孤立的树上和地面上,或翱翔于草原和荒地上空。主要以黄鼠、跳鼠、沙土鼠、鼠兔、旱獭、野兔、沙蜥、草蜥、蛇和鸟类等小型脊推动物和昆虫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肉。觅食方式主要是守在地上或等待在旱獭和鼠类的洞口等猎物出现时突然扑向猎物,有时也通过在空中飞翔来观察和觅找猎物。 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常停息在地面或高崖及枯树。飞翔时较低,遇见猎获物猛扑下去抓获,有时守候在鼠洞口。以啮齿动物为食。 它们猎食的时间和啮齿类活动的规律很一致,大多在早上7-10时和傍晚。主要食物有兔、黄鼠、鼠兔、跳鼠、田鼠,此外还有貂类。在沙漠地带主要以大沙地鼠为食。 在所食的鸟类中,有雷鸟和雉等。据Swann(1930),除捕食小形兽类、鸟类和爬行类外,还兼吃尸体。 营巢在岩壁上,有时在小丘顶的岩石中,或在树上和灌丛中,甚至在旱獭的洞穴中。 巢主要以树枝、芦苇和其他类似的材料筑成,内铺以羊羔及其他小牲畜。玉带海雕3月开始惊骇巢,巢置在芦苇堆上、芦苇丛中或乔木上。 在印度大都置在大河流或湖泊岸边的大榕树、木棉、芒果等树上,离地一般为10-13米,最高在30米以上(Baker,1936)。 巢的直径约100.0厘米,巢高65.0,窝内径45.0,窝深20.0厘米。 繁殖习性繁殖于阿尔泰山、蒙古及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悬崖上或山顶岩石堆中,也营巢于地面上、土堆上、干草堆或者小山坡上。巢主要由枯枝构成,里面垫有枯草茎、草叶、羊毛和羽毛。 巢的形状为浅盘状,4-5月份产卵,每窝产卵1一3枚,通常为2枚,卵为白色,表面没有斑或具有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在55-55.5毫米之间。产完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为45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55—60天后离巢。 幼鸟于8月底飞山。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