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刘月新著 丛 书 名: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出 版 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35125 出版时间:2007-05-01 版 次:1 页 数:220 装 帧:平装 内容简介《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并不是一本非常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同一问题的系列论文的结集,但如果从深层学理来看,其内在的思路十分清晰。就是以解释学为方法,以文学创作、文学文本、文学接受为线索,对文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伽达默尔等人的解释学主要侧重对读者接受行为的考察,疏于对创作活动和文本构成的研究。但读者的接受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面对创作和文本,所以,作者的创作与文本的构成理当进入解释学的视野之内,在创作、文本、接受三者之间建立内在的关联。本着这一思路,《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首先分析了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潜对话和“隐含作者”的生成,然后又分析了文本结构与意义结构、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意境的艺术结构等问题。因为,文本的结构并不是作者单方决定的,而是作者和读者艺术对话的结果。《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分析得最为充分的是读者的接受,这既与我多年的学术兴趣有关,也是由《解释学视野中的文学活动研究》的内容所决定的,读者的接受行为理当成为解释学关注的理论重点。 目录一、作者与读者的潜对话 二、“隐含作者”的艺术生成 三、语言的异化与陌生化 四、文本结构与意义结构 五、意境的艺术结构 六、现代阅读理论的批判精神 七、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 八、文学接受的心理张力 九、期待视野与文学接受 十、艺术接受的“乌托邦”体验 十一、文学释义范式的嬗变 十二、空白的文学接受意义 十三、创作意图与作品意义的关系 十四、读者意识的分离与整合 十五、超越离心式阅读与向心式阅读 十六、“出入”说与中国古代接受理论 十七、柏拉图与解释学 十八、诺曼.N.霍兰德的文本阐释理论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