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草根品三国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0月1日) 平装: 277页 开本: 16开 ISBN: 7802231906 商品描述目录第一篇 正品三国风云人物 第一章 虚假的仁义外表 1.红白脸都会唱——仁和枭 2.一个“哭”出江山的主 3.披着仁义外衣的伪君子 4.摔儿摔出一员忠义的猛将 5.火烧连营,烧出刘备的种种不是 6.白帝托孤——暗藏杀机 第二章 高尚完美不过如此 1.诸葛亮是否真的值得推崇? 2.他“谦虚谨慎”,真怀疑? 3.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家 4.“严法治蜀国”的背后 5.从失街亭管窥真实的诸葛亮 6.《出师表》背后也有潜台词 第三章 还原“奸雄"真实面目 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外表奸诈下的人格光辉之处 3.残忍凶暴的本来面目 4.小人外表下的宰相肚 5.小试牛刀——称雄何必论出处 6.不做光杆——群策群力打天下 7.爱才痴狂,唯才是举 8.曹操实乃真英雄也一 第四章 重新审视三国名将 1.关羽——只是人神的化身 2.张飞——勇中有谋,粗中有细 3.赵云——忠心的普通武将而已 4.董卓——无德安能得天下 5.吕布——能文善武的虎将 6.黄忠——并非是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7.魏延——脑后是否真的有反骨 8.周瑜——游离在三国历史中的冤魂 9.鲁肃——只能做陪衬的第二大冤魂 10.司马懿——用兵若神的军事家 11.马超——有名无实 12.姜维——悲情英雄 第二篇 品读三国历史真相 第一章 揭示现象下的本质 1.揭示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历史真相 2.吕布之死,其实是刘备在借刀杀人 3.襄樊之战,实为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4.吕布杀丁原的两种原因 5.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中国 第二章 诸多行为都有动机 1.他们,只是刘备的棋子 2.诸葛亮为何娶丑女 3.诸葛亮为何只去投刘备 4.诸葛亮北伐有动机 5.再论关羽斩颜良的真相 编辑推荐戏说三国何时休?读史还看本书。本书将带您一探三国虚实,剖析三国人物,可歌可泣;领略三国文化,原汁原味;顿悟三国谋略,亦狂亦喜;感受三国风云,如痴如醉……桃园结义虚亦实,三顾茅庐真亦假;貂蝉本是吕布妻,空城设计是人家;三气周瑜史无据,魏延反骨诸葛嫁;过五关又斩六将,关羽事迹谁人加;三国风流,群雄逐鹿,韬略武勇,叱咤风云。刀光剑影里,看各路英豪粉墨登场;云谲波诡中,令众多史家谁究虚实? 文摘书摘 张飞便大怒,乘夜杀了太守。事情闹大了,朝廷命督邮崔廉前来查办。督邮作为郡太守属吏,本来专司督察各县和宣达教令之责。这个崔督邮一到安喜县就大摆架子,作威作福,要擒拿刘备。张飞怒不可遏,反把督邮抓来,缚在系马桩上痛打,一口气打了一百大棒,将督邮打死。张飞觉得还不解恨,又将督邮分尸六段并把督邮的头颅吊在北门。《三国志平话》中将此移到张飞身上,并增加了拳打段畦、夜杀太守等完全是没有史实依据的情节,只不过是为了表现张飞对恶势力的毫不容情罢了。《三国演义》开头也写了刘、关、张在破黄巾后回京,遇到常侍悬秤卖官,致使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意思就是过了很久,还没有授予官职。但删去了张飞打段畦、杀太守情节,对打死督邮、分尸六段也作了删除,重点突出了怒鞭督邮,让刘备喝令张飞住手,缴印辞官而去。历史上,刘备鞭打督邮后是自己缴印辞官的。《三国演义》里一方面删去了张飞的一些极端行为,一方面又保留了表现张飞暴烈性格的主要内容,以突出刘备疾恶如仇、敢做敢为的好皇帝的形象。从这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一个很有勇力、血气刚强之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刘备的天性——枭雄的霸气。在曹操讨伐荆州的时候,刘备明知献帝在曹操手掌中,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义之师,竞在两军对垒中大声朗读衣带密诏,这不是把主子放在火上烤吗?他就不担心汉贼一怒之下回去废帝弑君吗?但是,那时为了达到目的,使自己的野心得以施展,刘备哪还管主子的死活啊!另外,刘备儿子的名字中也透露了他的称帝野心,刘封本名“封”这没错,但刘禅的名字却是收封入荆州后取的,他不会不知道一封一禅是什么意思吧。更何况,“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也是佐证,他从公孙,附曹操,投袁绍,依刘表,连孙权,助刘璋哪次甘为人下?前半生投靠了那么多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难怪人们常说:三国人物,论脸皮厚非刘备莫属。刘备一辈子颠沛流离而不死,也算是个奇迹。但是,在这期间,却能勇敢地面对很多的困难,不退缩,那种韧劲确实是值得我们赞赏、佩服和学习的。说刘备是枭雄的除了周瑜的“刘备以‘枭雄’之姿”,鲁肃的“刘备天下枭雄”外,孙权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可见认为刘备是枭雄的是时人的公论。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更是体现了刘备的枭雄之姿。这件事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煮酒论英雄。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而设的计,而曹操为什么要试探刘备是否有野心呢?这里要说一件事,就是“衣带诏”这件事。其实,这件事是因为不甘被曹操挟制的汉献帝为除掉曹操而密授予国舅董承的诏书。然后,董承又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密谋诛曹操。刘备怕曹操看破自己的心思,于是,便行韬晦之计,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整日在后园种菜。他这个计策还真不错,连关、张兄弟都骗过了,但曹操可没那么傻,虽说他不知道“衣带诏”的事情,可怎么也不会相信刘备会安于现状,于是便招其探访,这才引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得知刘备通过了曹操的测试,但是,这真能代表刘备没有野心,只是一介俗人吗?其实,这其中也有许多的漏洞,比如: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听此言,竟然惊得将筷子跌落,如果他没有私心的话,他怎么会这么害怕呢?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一声响雷震耳欲聋筷子才会跌落的,但是,有多少人相信呢?更何况,事后,刘备惊魂未定,意识到长久下去会遭曹操毒手,于是便设法离开。正好袁术要领兵上青州,他便请缨出击,离开了许都。如果他没有野心,他为什要逃,为什么要害怕曹操害他呢? P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