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叫姓 |
释义 | 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菜坪村的斑竹垅,有一群“叫”氏人家在这块土地上已繁衍生息数百年。虽然在中科院与公安部最新公布的中国姓氏稀有姓氏研究课题项目中也未提及“叫”姓,但是全国姓“叫”的仅300多人,“叫”姓应是全国汉族人口中最少的一个姓氏之一。 叫姓来源追问“叫”姓其姓氏源流,可以从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两卷《叫氏五修族谱》得知其中的缘由。 从中可见,叫氏族谱自万历年间初修后,至康熙年间二修、乾隆年间三修、道光年间四修、中华民国时期五修。《叫氏五修族谱》理应有七卷,如今仅存卷二、卷四。卷二有“以仲康为始祖也,其世系齿录”的记载。谱中还记载,这位“始祖”仲康生于明洪武十二年,卒于正统十四年,来攸隐居避乱为建文年间;卷四开卷为《班行诗》,接着是“叫”姓先辈的传记和诗词。传记首篇《仲康公传》这样记述:“叫公仲康,字肇绩者,乃河南苗裔,楚攸之鼻祖也。幼有丈夫四方之志……长而勇力过人,智谋过众,性好骑射,六韬三略无不悉知……后得功官拜都阃(都阃即都司,清代为四品武官,也泛指统兵在外的将帅),佐胡国公正南将军帐下,迨因国事正在进退两难之间,遂丧志仕途,寻胜过攸至斑竹菜花坪,流连不舍,弃厥故居……市基筑室,恢大事业,建立排年……公则后裔之昌,有若瓜藤族类之繁等”。据此可知,攸县“叫”姓人氏的祖宗仲康,是一名官员,因遭国事变故,退出官场到这里定居。 而《班行诗》首句“正叫流光应宗祖”,暗含仲康来攸之后改为“叫”姓之意,呼应了《仲康公传》中记述其隐居避乱此地的“恻怛之衷”。 于是,千不姓万不姓,为何偏偏要姓“叫”呢?这是今日攸县“叫”姓人氏的一个心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