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交谊楼 |
释义 | 历史沿革1919年11月15日, 约大举行40周年纪念会,为纪念校长卜舫济故夫人黄素娥女士,该校同学会和校友们发起捐银建筑新交谊室。 1929年12月14日,举行交谊室落成典礼。 195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大交谊厅举行,现称交谊楼。 基本情况新交谊室择址于1888年建的旧交谊室的基地,由校友范文照设计中西合璧的图样,基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是钢筋水泥及砖木混合结构。 交谊室的建筑费计银6.5万两,其中捐银独多者为校友刘鸿生,计银4.5万两,刘吉生捐银3000两,同学会捐银1万两。1915级学生捐银500两,以购器具之用。该校舍两层,上层分大、小交谊厅各一间。大交谊厅除了用以交谊、会议、文娱活动以外,还可进行篮球比赛,厅的四周上端筑有看台,东、西、北有数排长木板坐位,约能容300人就坐,南还设有放映间。下层有大小房间11个,供学生文体社团使用。这幢富丽堂皇的交谊室落成,殆可为当时中国大学校舍中著名建筑物之一。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指挥淞沪战役中,于26日凌晨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就是圣约翰大学交谊楼。 195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大交谊厅举行。建院初期,学生会及学生文娱团体,则设在交谊室下层。 现今,交谊楼主要用于召开学术会议和法学讲座,主要的厅室有报告厅,圆桌会议室,第三会议室等。 黄素娥人物简介黄素娥系1881年(光绪七年)6月创建的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该校址在今东风楼上(原校舍名为思丁堂)。她的父亲黄光彩和母亲黄氏,是受美国圣公会洗礼进教的中国第一个男子和第一个女子。1918年黄素娥因病去世。 跨国婚恋1886年年底,卜舫济初到上海,黄素娥已经担任圣玛利亚女校校长5年了。5年中,她不仅将校务整理得井井有条,业余时间还在周围乡村传教。聪明能干,富有爱心的她深得美国圣公会有关人士的嘉许。在美国圣公会中颇有影响的小文惠廉教士曾称赞黄素娥为“所见所闻最出色的中国女子”。这样一个女子很快就吸引了初到中国,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的美国小伙子——在约翰书院新来的教师卜舫济(1887年到书院任教)。1888年8月23日,卜舫济不顾当时圣公会反对传教士与当地华人结婚的政策,与黄素娥在圣约翰的礼拜堂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 卜、黄共育有三子一女,子女成年后都曾在圣约翰工作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