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降浊还原法
释义

肾的“原”、“浊”辩证

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其经脉络膀胱,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肾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脑充发荣,精力充沛。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亦至为密切,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有助于肺之吸气和肃降;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噀,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肝肾同居下焦,肝木需赖肾水之濡养,肾经充足,则肝亦得滋养。膀胱主蓄津液,化气行水,但膀胱之气化,则需肾气之蒸腾。此为中医所谈肾之原。

若禀赋薄弱, 劳倦过度,房事不洁,生育过多,久病失养,“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损伤精气,而生多种疾病。如肾阳虚衰,关门不利,气不行水,水湿内聚,或泛滥肌肤,则为饮为肿;下元亏损,命门火衰,则为阳痿、五更泄泻;肾气亏耗,封藏无权,固摄失司,常致滑精、早泄、小便失禁;气不归元,肾不纳气,则喘逆、短气;劳伤日久,真阴亏虚,水不涵木,肝肾不足,可导致眩晕、耳鸣、以及下消等病症;肾阴耗伤,阴不济阳,心火上越,、心肾不交,可导致虚烦不寐、心悸健忘、潮热盗汗,甚至牙宣、梦遗等病症。肾阳衰惫,气化不及州都,可导致癃闭。此为中医所谈肾之浊。

降浊还原疗法的机理

阎光昌主任认为:湿、热(寒)、毒、淤的阻滞和脏腑功能虚损导致肾浊,邪毒的阻滞以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为主要表现,虚损以脾虚肾损为主。脾虚肾损是本,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是标。邪聚正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邪盛是导致肾衰加重的直接原因,故因以祛邪为基本治疗法则,从免疫学角度上讲是促进滞留于肾小球上的免疫复合物的排出,增强肾脏的封藏功能,达到自然修复,排出毒素(肌酐、尿素氮)的同时,尿中蛋白、潜血,管型等逐步消失。它们之间又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降浊解毒、健脾益肾是整个病程的治疗原则。

降浊还原疗法是从肾病、尿毒症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标本兼顾、辩证综合施治的思路,改进了中医药届采用活血化瘀、养阴益气等单一疗法。纠正了西医界治标不治本的透析疗法。方中不采用中医临床习用的木通、大黄、半夏等有损气血之药,做到方剂辩证,方证对应,较之认为慢性肾衰是肾阳虚,并力主温阳的治则;较之以西医界透析疗法,均是一个较大的进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