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雪芹纪念馆 |
释义 | 曹雪芹纪念馆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1983年4月22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 纪念馆介绍曹雪芹介绍位于香山正白旗村39号,是一座小型乡村纪念馆。 曹雪芹(1715-1764)是中国清代小说家,代表作为《红楼梦》。《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古今中外读者的普遍喜爱,中外文学界成立有 专门研究它的红学会。 曹雪芹纪念馆建于1984年,馆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著《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纪念馆展室馆内分为五个展室,分别陈列有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所给予文学家的灵感;二百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以及与故居有关的资料。此外还有一些碑刻陈列,反映了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 该馆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座小型乡村博物馆。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发现题壁诗,其中一幅与传说中的鄂比赠曹雪芹的对联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红楼梦学者考证此建筑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的地方。 陈列室内为记念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根据有关诗文所说曹雪芹的晚年"著书西山黄叶村"以及其他描述,特于北京植物园(原正白旗所在地)中辟地8公顷,建成曹雪芹纪念馆,借名"黄叶村"。纪念馆门口现有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匾。展室中除介绍了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原来的题壁诗重新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黄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 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好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纪念馆位置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题写馆名。它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的一处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后金天聪四年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清崇德六年(1641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景区服务日计划最高接待观众人数:5000 免费接待方式: 团体电话预约,馆内人数超过500人时,现场领票参观 预约需求:提前3天预约 免费开放后仍保留的收费项目: 自早9:00-15:00,每个整点提供免费讲解,游客提出的单独讲解,需收费。 参观时间: 夏季8:30-16:30(16:15停止入馆) 冬季9:00-16:00(15:45停止入馆) 特色项目:题壁诗、书箱及旗人生活场景 固定陈列:曹雪芹生活场景、建馆由来、家世渊源、雪芹一生、千古风流。 设施服务:解味书屋(提供特色纪念品及书籍)、餐饮服务部 辽阳馆概述曹雪芹纪念馆辽阳曹雪芹纪念馆坐落于辽阳老城区小什街吴公馆旧址,原为市经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占地1600平方米,院内有清代平房21间,灰砖合瓦,明柱重檐,雕梁画栋,曲径回廊,实为思古探幽的好去处。 曹雪芹纪念馆是1996年在清代建筑吴公馆原址上建立起来的,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365平方米,为二进四合院,有硬山瓦房21间。院内有曹雪芹塑像。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经"红学专家"多年考证其祖籍在辽阳。正如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所说"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碑石所证,虽万世而不可移也"。馆内各展室收藏和 展出曹家有关历史档案及曹雪芹祖父曹寅诗作落款辽阳千山以及曹氏家谱、清宫档案等一系列文献资料,表明曹雪芹祖籍辽阳这一史实。此外,还陈列《红楼梦》版本以及以《红楼梦》为内容的全国名家书画等。整个陈列馆为清代建筑,每个展室皆有楹联,前门有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题写的"曹雪芹纪念馆"金字牌匾。 纪念馆陈列曹雪芹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分为四部分,一是“曹雪芹生平”,二是“曹雪芹祖籍辽阳”,三是“曹氏望族”,四是“著书黄叶村”。这里陈列的“五庆堂曹氏宗谱”、清宫秘藏的曹家奏折,山西、浙江等地方的官修志书,以及辽阳历年发现的《大金喇嘛法师宝记》、《重建玉皇庙碑记》和有曹振彦题名的重要刻石,无不证明曹雪芹祖籍是辽阳。正如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所述: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碑石可证,虽万世而不移也! 曹雪芹纪念馆还运用各种陈列手段,通过实物、图片、沙盘、美术作品等,描绘了曹氏家族自辽阳“从龙入关”后,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探索了《红楼梦》这部宏篇巨著的生活渊源。为了使观众了解《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纪念馆版本展室陈列了《脂砚斋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苏联列宁格勒藏钞本石头记》等珍、善本书籍,并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木刻、石印本以及解放后海内外出版社的各种版本共五十余种,充分地展示了《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曹雪芹纪念馆为清代四合院式建筑,展室装修及室内陈列皆力图体现清代书斋风貌,以使纪念馆能与曹雪芹的生平时代及《红楼梦》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一致起来。 主要作品与争议除了《红楼梦》外,曹雪芹还有没有其他的作品传世?30年前被著名红学家吴恩裕断定为曹雪芹另一部作品的《废艺斋集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谜团?昨天曹雪芹研究会、红楼梦学会、红学研究所的十多位专家济济一堂,展开了深入探讨。 两专家挑战30年前公案 1973年,已故著名红学家吴恩裕根据风筝工艺美术家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在《文物》杂志撰文指出:除《红楼梦》以外,曹雪芹还有一部《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文传世,文章发表后,掀起了几十年来《废艺斋集稿》是否曹雪芹作品的大争论。《废艺斋集稿》目前存世的只有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部分图画和文字。《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有一篇附录,是曹雪芹的好朋友爱新觉罗·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现原文仅剩前半篇,后半篇是根据孔祥泽记忆写成的白话文。 《瓶湖懋斋记盛》中记述了乾隆23年,爱新觉罗·敦敏请曹雪芹、董邦达为两幅画《如意平安图》和《秋葵彩蝶图》鉴定的经过。曹雪芹指出,《秋葵彩蝶图》是为明代画家商祚所绘;《如意平安图》为元人仿北宋李龙眠的赝品。 今年,胡德平和严宽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秋葵彩蝶图》即为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葵图》;《如意平安图》现在已更名为《元人如意平安图》,收录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宋元明清画图录·花鸟卷》中。两幅画被曹雪芹鉴定后,为乾隆皇帝收藏。胡德平和严宽认为,这一发现,不仅为《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的真实性提供了实证,还为鉴定曹雪芹的另一件遗物书箱子和香山正白旗39号曹雪芹故居提供了佐证。 《瓶湖懋斋记盛》真伪起疑云 昨天座谈会中,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刘世德对两位专家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幅画与研究曹雪芹是否写过《废艺斋集稿》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最多能证明孔祥泽提供的《瓶湖懋斋记盛》的白话文故事中,提到的两幅画是真实的,但不能证明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本身的真实性。刘世德认为,孔祥泽提供的资料中有诸多疑点,例如提供给吴恩裕的影印资料为何两次字数不一样,在资料中为什么会出现曹雪芹夫人亲自招呼客人这种不可想象的事情等。 与会的部分专家认为,胡德平和严宽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关于这两幅画本身的关键问题,但如果想确切地证明曹雪芹是否写过《废艺斋集稿》,还需要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比如找到《废艺斋集稿》和《瓶湖懋斋记盛》原件。 人物简介曹雪芹(1715-1764)是中国清代小说家,代表作为《红楼梦》。《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古今中外读者的普遍喜爱,中外文学界成立有专门研究它的红学会。 曹雪芹,名沾,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或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父曹寅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 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归香山正白旗祖居。他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 曹雪芹童年时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1971年在香山地区正白旗村发现的一座带有几组题壁诗的老式民居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他著书之所,后以此为基础建成了该纪念馆。 名著《红楼梦》花费10年功夫写成 《红楼梦》80回,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逝世。自18 世纪60年代《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书黄叶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探索的课题。1971年4月4日,正白旗39号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墙皮内发现题壁诗文墨迹,一些红学家认 为与曹雪芹有关,是为曹雪芹故居。1983年4月22日, 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在此建立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是我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坛巨匠,他笔下的《红楼梦》更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曹雪芹童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因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971年在香山地区正白旗发现的一座带有几组题碑诗的老式件民居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他著书之所,后以此为基础建成了纪念馆。 纪念馆布局这是一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前排展室陈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创作环境的模型、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有关文章、书籍,其中包括发现题壁诗的摽狗缧鶖。后排6间展室内容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影响两部分。陈列的展品中有再现曹雪芹时代民风民俗的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红楼梦》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此外,纪念馆还另辟专室展出对 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临近景点龙首山 辽阳白塔 医巫闾山 望儿山 营口风光 锦州风光 大笔架山 相临景点颐和园 北京植物园北京海洋馆 香山 中央电视塔 紫竹院太平底世界 玉渊潭公园双清别墅孙岳墓埃德加·斯诺墓 京西水上游 景泰陵摩诃庵 中国蜜蜂博物馆 醇亲王墓(七王坟) 金仙庵 葛利普墓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中华世纪坛 中国邮电博物馆 火器营旧莲花寺 凤凰岭摩崖刻字 团城演武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碧云寺 中科院植物园 稻香湖天然公园 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 北京电影旅游城 北京艺术博物馆 曹雪芹纪念馆 石刻艺术博物馆 魏太和造像 卧佛寺玉泉山大慧寺阳台山风景区鹫峰李大钊墓园 黑寺 蓟门烟树碑 金河堤碑 清河西汉古寺遗址 上方寺遗址 凤凰岭 真觉寺(五塔寺) 大觉寺圆明园百望山森林公园樱桃沟定慧寺八宝山革命公墓黑龙潭及龙王庙大钟寺北京地震基准台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区 农科院林果研究所 北京气象台 北京天文馆 慈寿寺塔香山滑雪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植物园 达园 海淀清真寺钓鱼台极乐寺普照寺华严寺 环谷园 静福寺李莲英宅院 莲花寺 首都体育馆晏公祠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 榆河桥 北京师范大学 三一八烈士墓 航空学会北京航空馆 龙泉寺 玉泉山(静明园) 秀峰寺 乐家花园旧址正觉寺万寿寺莲花池公园下寺石塔 旅游信息曹雪芹纪念馆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08:00-16:00 门票价格:免票 交通线路:地铁苹果园站乘运通112,北京植物园下车。地铁古城站乘318路,北京植物园下车。地铁北宫门站乘563、696卧佛寺站下车。 特别提示:纪念馆属于园中园,纪念馆免费,北京植物园票价5元。 新建纪念馆几经反复,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有望在年内复建,地点在崇文区磁器口十字路口的东北侧(原广渠门内大街207号院附近),也就是史料上记载的崇文门蒜市口地区曹雪芹十七间半房故居原址东北方向。复建工程力争年内启动 ,北京市人大代表宋慰祖在今年年初市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加速复建曹雪芹故居”的建议,近日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复。 按照规划,复建故居占地800平方米左右,将成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展出《红楼梦》各种版本等。 崇文区文委在建议的回复中表示,由于所在地块用地规划审批原因至今未能解决,复建工程迟迟未能启动,区政府正在努力与市规委、建设部门沟通解决用地审批问题,力争年内启动复建。市规划委在回复中表示,2003年3月,崇文区文委请古建专家进行房屋设计,并于2004年组织红学、建筑界专家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设计方案。目前,曹雪芹故居所在地北侧尚存小块畸零地,需入市交易。去年5月已向北京土地储备中心核发了规划意见书,待确定主体后,即可按程序办理后续规划手续。 《红楼梦》珍贵版本将展出 此前,崇文区相关负责人曾介绍,故居复建将按照清代乾隆《京城全图》中“十七间半房”建造,占地800平方米左右。 关于曹氏故居的利用,崇文区文委回复称已与红学专家多次论证,一致认为应在此建立“曹雪芹纪念馆”。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为其题写了馆名,目前,纪念馆的展陈大纲的撰写已经完成并经过红学专家论证通过,将展出《红楼梦》的各种珍贵版本、曹家档案等。 故居追访曹雪芹故居复建两易其址 曹雪芹故居复建在2000年后便被提上了日程,但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据宋慰祖了解,因为原址已修成道路,复建地点最初定在原207号院向北40米处,但2003年复建规划方案通过后,却发现这个地方是地铁5号线的排气口,规划方案不得不做出修改,最终确定再向东迁100米。2006年,崇文区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复建工程又碰到了麻烦,由于这块地已经出售,因地皮交易等因素,开发项目进展缓慢,故居复建也一拖再拖。 昨日,记者来到宋慰祖代表所说的原址,这里现在是广渠门内大街磁器口十字路口的一部分,路口东北口围挡内是一片工地。一名技术人员介绍,这里在建地铁7号线的出入口和排风口,此前他看设计图时,其中一大片地写着曹雪芹纪念馆,后来这块地改成了商场写字楼项目。 故居揭秘原始档案证实曹宅位置 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原有多种说法。1982年10月,中国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张书才在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介绍了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新发现的一件刑部移会,这件原始档案载明:“后因隋赫德见曹寅(曹雪芹祖父)之妻孀妇无力,不能度日,将赏伊之家产人口内,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 这件档案证明,曹雪芹一家由南京回到北京后,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张书才拿乾隆《京城全图》对照,蒜市口街16号院与记载的十七间半房相似。 经过实地考证,确定广渠门内大街207号院为故居原址。院子有18间房子,按照民间的说法,阴阳房和门洞算半间,正好吻合十七间半的格局。而且,当时张书才和多名研究者发现,院子还留存“端方正直”四扇屏门,这四个字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张书才认为,这就是曹雪芹的故居遗址。 这一发现得到红学家普遍认同。端木蕻良、冯其庸等红学家曾多次来此实地考察。有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在这段地区的居住经历为他后来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 宋慰祖代表小时候就住在蒜市口附近,据其介绍,2000年,因曹家故居位置处于两广路施工路段,经论证后曹雪芹故居不得不被拆除。当时论证认为,拆除时的房子是民国初年建造的,已不是曹雪芹当时居住的清代建筑。 但随后工人们修路拆房时发现,其地基正好是十七间半的构造,进一步印证了207号院所在地就是曹雪芹故居原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