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辛之 |
释义 | 曹辛之(1917年10月—1995年5月),是江苏宜兴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主力。 资料曹辛之(1917年10月—1995年5月),江苏宜兴人。擅长书籍装帧。历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管理处美编室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诗书画》报主编,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长。装帧设计有《苏加诺总统藏画集》(合作)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展览会装帧设计金质奖;《郭沫若全集》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展封面设计荣誉奖等。 个人简介背景曹辛之,笔名杭约赫,江苏宜兴人。中学时代曾在报刊上发表诗文。1936年与吴伯文、孔厥等人合办抗日文艺周刊《平话》。七七事变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至延安,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参加李公朴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赴晋搽冀边区工作,同时开始尝试新诗创作。1940年调至重庆生活书店,任职于《全民抗战》周刊编辑部。皖南事变后撤至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重庆。1945年,第一部诗集《撷星草》问世。 创办星群出版社抗战胜利后至上海,与臧克家等人创办星群出版社,同时与他人合办《诗创选》、《中国新诗》月刊。作为九叶诗派的骨干,他的新诗作品既凝炼约简,又细致深刻,自成一格。1948年10月创作的长诗《复活的土地》,结构恢宏严谨,语言流畅洗练。热情地赞颂了排山倒海、势如破竹般的人民解放战争,标志着作者诗歌创作的成熟和飞跃。 中国解放后调至北京,专门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为此默默耕耘了30余年,已成为一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籍装帧艺术家,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基本资料曹辛之书法 姓名:曹辛之性别:男 笔名:杭约赫 出生年月:1917年10月—1995年5月 民族:汉族 职业:书籍装帧美术家 籍贯:江苏宜兴人 详细介绍编辑出版工作曹辛之《曹辛之装帧艺术》 1935年起曾任江苏宜兴湖小学、湾县小学、武进漕桥小学教师,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学员。1936年为宣传抗日救亡,与人合办《平话》文艺刊物,开始了编辑出版工作。 学习绘画及工艺美术曾在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和教育学院学习绘画及工艺美术,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历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管理处美编室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诗书画》报主编,1939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会长,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艺术顾问,茅盾全集编辑委员会艺术顾问。1942年编辑普希金诗选(《恋歌》和《高加索的囚徒》)在桂林和重庆出版。抗战胜利后,主持与臧克家等合办的星群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业务,还与人合办《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从事书籍的装帧设计,经常撰写有关文章。在中国版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历次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中,他均有作品参展,并获奖,如《郭沫若全集》、《新波版画集》等获整体设计奖或封面设计奖。 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在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由他主持设计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获装帧设计金奖。他的装帧艺术,着眼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注重吸收西洋现代艺术技巧。他既努力于有批判的继承,更致力于创新和发展。1982年问世的《韬奋画传》也是他主编的。这本画传忠实地概要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邹韬奋的一生。1985年《曹辛之装帧艺术》一书出版,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人生经历装帧艺术家曹辛之,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书法篆刻家、诗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曹辛之同志191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在学生时代,便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与木刻。1936年为宣传抗日救亡,在宜兴同吴伯文等创办《平话》文艺刊物,开始了创作、编辑与出版工作。曾入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和教育学院读书,做过小学教师。1938年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39年调入李公朴为团长的抗战建国教学团,赴敌后晋察冀边区工作。1940年奉调重庆,入生活书店总管理处,在邹韬奋直接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周刊任编辑,从此一直战斗在革命文化出版岗位上。在50多年中,他先后在重庆、香港、上海、北京的生活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作过装帧设计、宣传推广、出版印制、编辑、编审工作,成为中国出版界学识渊博、成就卓著的老一辈专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诗人作为诗人,他早年编印过普希金诗选《恋歌》与《高加索的囚徒》;他在1944年以孔休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对臧克家诗创作进行较全面系统评论的《臧克家论》。1945年他在重庆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撷星草》。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持星群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业务,出版了知名诗人、文学家的作品30余种。1947年,与臧克家、林宏等创办《诗创造》月刊。1948年又与辛笛、陈敬容、唐祈等创办《中国新诗》,这两个诗刊具有流派特色,影响较大,但不久被国民党当局查禁。曹辛之的诗,感情强烈而深沉,表现了人民的苦难与向往,曾以“杭约赫”署名出版诗集《噩梦录》、《火烧的城》,长篇政治抒情诗《复活的土地》。他的诗作被包括港、台在内的国内外许多新诗选集、大系、辞典选入,并受到广泛的称赞和肯定。 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辛之同志主要从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并主持装帧艺术的研究工作,时有重要专业论文发表。他的装帧设计作品,参加了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大赛,荣获10多项设计奖;1959年他主持装帧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在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上荣获装帧设计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的装帧艺术,着眼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注重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技巧;他既努力于继承和融汇,更致力于创新和发展。1985年《曹辛之装帧艺术》作品集问世,这是继《钱君陶书籍装帧艺术选》、《鲁迅与书籍装帧》之后国内出版的第三部装帧艺术专集。1985年出版了个人诗集《最初的蜜》收录了自1945年至1948年的诗作三十四首,他亲自设计的封面及版面编排极为精致、高雅。著名学者、出版家王子野在《曹辛之装帧艺术》一书的序言中对他的艺术成就结予高度的评价。对曹辛之的装饰艺术特点,王子野认为首先是非常注重整体设计,“刻意追求意境美、装饰美和韵律美,所有这些要求又都同民族性、时代性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又都要具有勇于不断创新的精神”,“他的作品给人以淡雅、明丽、清新、挺秀的印象。总的说来,他的作品书卷气比较浓”。1981年,王辛笛、杭约赫(曹辛之)、穆旦、杜运燮、唐祈、唐湜、袁可嘉和女诗人陈敬容、郑敏9位诗人的诗选合集《九叶集》出版,引起了诗坛的重视,认为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本带有流派性质的诗选”。自此,“九叶”被列入中国现代10大诗歌流派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离休后曹辛之同志1983年离休后,仍继续为文化出版事业辛勤工作。曾担任郭沫若著作编委会、《茅盾全集》编委会以及时代文艺、中国国际广播、辽宁大学等出版社的艺术顾问。1985年10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会长。尽管他年老体弱,仍积极参加各项工作,还带动一批中青年,为使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赶上先进国家,达到国际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工作。曹辛之同志还擅长书法和篆刻,他的《曲公印存》,收入大小印章300余方,书前有老作家叶圣陶、诗人臧克家、篆刻家钱君陶的序文和题词,对他的篆刻艺术都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曹辛之同志对人民出版事业的突出贡献,1989年获得新闻出版署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1992年5月,获得中国延安文艺学会颁赠的“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五十周年纪念”奖牌;1992年,获得经国务院批准终生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5月,荣获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誉: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著作书目曹辛之设计封面 《撷星草》(诗集)1945,重庆读书出版社。 《噩梦录》(诗集)1947,上海星群出版社。 《火烧的城》(诗集)1948,上海星群出版社。 《复活的土地》(诗)1949,上海森林出版社。 《九叶集》(诗集)与穆旦等人合著,1981,江苏人民。 《最初的密》(涉及)1985,文化艺术。 《曹辛之装帧艺术》(画册)1985,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恋歌》(诗集)编选,俄国普希金著,1942,桂林现实出版社。 《高加索的囚徒》(诗集)编选,俄国普希金著,1942,文林。 《黎明的呼唤》(诗集)与圣野、鲁兵合编,1982,四川人民。 《韬奋画传》(画册)编选,1982,三联。 遗孀赵友兰之专访曹辛之编选《韬奋画传》 曹辛之既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代宗师,又是杰出的篆刻家和著名诗人,他生前曾荣获中国出版界最高荣誉奖——韬奋出版奖。几年前的一个端午节,我走进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栋宿舍楼,对他的遗孀赵友兰作了一次专访。 年逾七旬的曹夫人十分热情,她首先找出《曹辛之装帧艺术》和《曲公印存》二书相赠,接着详细介绍了丈夫生 前创作室“抱竹轩”的由来。1970年5月,曹辛之随人美社的同事下放向阳湖,编在三大队二十五连。干校之初,他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不久被安排值夜班,这样,他白天除睡觉外,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由于是个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人,他便寻思干点有益的事。咸宁属于丘陵地带,盛产楠竹,小山包大片大片的竹林中有不少被丢掉的竹根片,作为艺术家,曹辛之突发奇想,将废弃物加以利用,尝试着制作笔筒、臂搁等工艺品。本来他并不谙于此道,但他懂石刻艺术,石刻与竹刻有相通之处。于是,他白天拣些废竹料,用碎玻璃片刮青,然后打磨、雕刻、着色,再用硫酸浸泡,掺颜料蒸煮,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曹辛之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探索尝试,他的竹刻有的仿宋瓷,有的仿青铜,既有中国传统样式,也有洋味实足的,不但古色古香,而且充满书卷气,被干校人争相收藏。他调回北京时,除了带上一批古朴而又具天趣的笔筒、臂搁等竹刻外,身无长物。为了纪念这段“割不断的咸宁情”,他特地给自己的书斋命名“抱竹轩”,取天天陪伴咸宁的竹子而居之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后,曹辛之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他制作了多枚闲章,如“不知老之将至”、“齿脱心犹壮”等,表达了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喜悦。 王安石咏竹诗有云:“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这也正是曹辛之先生形象和品格的真实写照。曹夫人的回忆,使一个“无傲气有傲骨”、“竹节”一般的高大形象站立在我面前。我补充道,1972年冬,曹辛之将一个刻有草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竹刻笔筒送给出版家王仿子,25年后,王老又割爱转赠于我,以表示对挖掘“干校文化”的支持。曹夫人听罢,强调说:“向阳湖的竹子是刻在辛之和我心底永恒的记忆……”,更让我为自己生活在竹乡而感到欣慰了! 书籍艺术研讨会为纪念中国著名书籍艺术家曹辛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由中国版协装帧艺委会主办的“曹辛之书籍艺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召开。曹辛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诗人、作家,在出版界、文艺界享有很高声誉。他曾任中国版协装帧研究会会长,并获得第三届“韬奋出版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