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佳姓
释义

曹佳曹佳、操佳,读音作cáo jiā,满语为Caogiya Hala,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世居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又说源于嬴姓,出自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曹佳氏,亦称操佳氏,世居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aogiya Hala。

蒙古族、满族曹佳氏,在明朝末期与清朝前期即多冠汉姓为曹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嬴姓,出自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著名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先祖,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明朝初年随着军队到了辽东,从此就在辽阳住了下来,世代继承军职。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统率后金八旗兵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被俘投降,沦为满洲贵族的包衣(家奴)。曹世选父子后来被分配到爱新觉罗·多尔衮属下,充任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仪仗亲兵。

曹振彦能武能文,受到主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的赏识,将他提拔为旗鼓牛录章京,也就是由汉人家奴编立的兵民合一基层组织的军政长官,率领亲兵保护多尔衮行军征战。

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6年),清朝定都北京,曹家也跟随着大军入了关。此后,曹振彦考中贡士,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盐运使,成为三品高级文官。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皇帝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

“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在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大帝的保姆,从此曹家与满清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康熙大帝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大帝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赐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正当清王朝开始比较安定的时候,曹玺“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康熙大帝南巡至江宁时(今江苏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

曹玺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十七岁时就当上康熙大帝的侍卫,深得康熙大帝赏识。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继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四十年。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曹寅生有二女,长女曹佳,为曹寅继室李氏所生。曹佳氏即曹雪芹的大姑,后嫁与镶红旗多罗平悼郡王爱新觉罗·纳尔苏。爱新觉罗·纳尔苏是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七世孙,生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其父爱新觉罗·纳尔福原为亲王,因获罪而被责罚,爱新觉罗·纳尔苏因此被降为郡王。

曹佳嫁给爱新觉罗·纳尔苏的时间为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这门亲事由康熙大帝亲自指婚,并赐其为满姓曹佳氏。

曹佳氏后来为爱新觉罗·纳尔苏郡王生了四个儿子:第一子多罗平敏郡王爱新觉罗·福彭,生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农历6月26日;第四子固山贝子品级爱新觉罗·福秀,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农历闰7月26日;第六子三等侍卫奉国将军爱新觉罗·福靖,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农历9月20日;第七子爱新觉罗·福端,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农历7月15日。爱新觉罗·纳尔苏只有七个儿子,曹佳氏一人就竟然给他生了四个,由此可以想见曹佳氏在爱新觉罗·纳尔苏心目的地位。

郡望

锦县(州)

即满族同胞称之为“大凌河”的地区。锦县(州)之名始于辽国,起源于小凌河。据史籍《奉天通志》记载:“小凌河古名唐就水,又日参柳水,辽称小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迄今仍之,源出热河省凌源县,迳锦县城西北三里左受二郎泉河,又东南过北宁铁路,绕城西南而东,以其回旋如锦名日锦川,县名亦取于此”。锦县(州)在战国时期是燕国辽西郡地。秦朝、西汉时期属辽西郡。东汉时期为辽东属国地。三国时期属幽州昌黎郡。晋朝时期的前燕国、后燕国时期属平州昌黎郡,仍属徒河县。北朝时期属营州昌黎郡。隋朝时期为辽西郡之沪河县。唐朝时期属营州,在境内设汝罗守捉。辽国时期始建锦州,辖永乐、安昌两县,属中京道。金国时期仍名为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三县,属北京路。元朝时期沿称锦州,属大宁路。明朝时期为广宁中左二屯卫。清朝时期为锦州府所辖的锦县,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分锦县西境设锦西厅(在家屯)。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裁县归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隶辽沈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日寇入侵东北,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仍属锦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实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农历12月1日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九三”胜利后,锦县曾为中国共产党的游击区。民国三十五~三十七年(公元1946~1948年)一度被国民革命军领属,当时仍称锦县。民国三十七年(民国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锦县人民政府设在锦州城北流水堡屯。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村,隶属辽西省。1954年撤销辽西省,属辽宁省。1956~1958年为锦州专员公署辖县。现为锦州市辖县。1993年6月撤消锦县,设立凌海市。

南 京

南京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早在三十五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六千年前,现代人已在这里耕作生息。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以“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三国孙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农历9月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晋朝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南京由此而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首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同年4月1日。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至此,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建都,故称“十朝都城”。南京名称之多,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国古都中也属罕见。据史载,仅历代县以上建置的名称就有金陵、秣陵、江乘、湖熟、建邺、建康、江宁、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四十多个。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解放了南京,南京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特别市。1953年1月1日,南京市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南京为省会。1990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南京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南京计划单列因此被取消。1994年2月,经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历史名人

曹寅:(公元1658~1712年),曹佳氏,字子清,一字幼清,号荔轩、楝亭、雪樵、西堂扫花行者、棉花道人、柳山居士、盹翁、嬉翁、紫雪庵主、柳山聱叟;祖籍江西南昌,出生北京。著名清朝大臣。

曹寅在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大帝御前侍卫,曾做过康熙大帝的伴读,曹寅与康熙大帝这对少年君臣在幼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曹寅一生深得康熙大帝信任也是这个原因。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起与李煦隔年轮管两淮盐务,凡四次。康熙大帝后四次南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时康熙大帝特赐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并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药未到,曹寅已卒。

曹寅为人风雅,喜交名士,通诗词,晓音律,主编《全唐诗》,有《楝亭诗抄八卷》、《诗抄别集四卷》、《词抄一卷》、《词抄别集一卷》、《文抄一卷》传世。一说戏曲《虎口余生》与《续琵琶》为曹寅所著。原配顾氏,早卒,后娶李煦父李士祯族弟李月桂之女李氏。

翻开著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告诉读者,作者曹雪芹曾“经历过一番梦幻”。在大起大落中,他饱尝了人间冷暖,看透了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他终于耗尽心血,写出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所以,曹雪芹的成长、《红楼梦》的创作,与曹家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

曹雪芹的先祖,原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明朝初年随着燕王朱棣军队到了辽东,从此就在辽阳驻扎了下来,世代继承军职。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统率后金八旗兵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被俘投降,沦为满洲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家奴。曹世选父子后来被分配到爱新觉罗·多尔衮属下,充任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仪仗亲兵。

曹振彦能武能文,受到主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的赏识,将他提拔为旗鼓牛录章京,也就是由汉人家奴编立的兵民合一基层组织的军政长官,率领亲兵保护爱新觉罗·多尔衮行军征战。

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6年),清朝定都北京,曹家也跟随着大军入了关。此后,曹振彦考中贡士,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盐运使,成为三品高级文官。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在死后被认定有忤逆大罪,顺治皇帝将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满清皇帝的近身家奴。这时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

“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在三年以后,康熙大帝出生。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大帝的保姆,从此曹家与满清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康熙大帝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

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大帝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死在工作岗位上。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

曹玺的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十七岁时就当上康熙大帝的侍卫,深得康熙大帝赏识。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继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四十年。

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 。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已是潜伏着危机,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农历12月6日,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设法补上亏空。

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农历7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李煦奏折上说: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而且曹寅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补上。

就在曹寅去世的前一年,即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农历11月初,曹雪芹在北京诞生了。他的父亲曹颙是曹寅的长子,已在当年的农历3月间逝世,终年二十七岁。

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农历2月,曹寅进京述职,将还不满百日的曹雪芹,带到他任职的南京去抚养。曹雪芹便在江南度过了锦衣玉食的少年时期。

曹寅生有二女,长女曹佳氏,为曹寅继室李氏所生。曹佳氏即曹雪芹的大姑,后嫁与镶红旗多罗平悼郡王爱新觉罗·纳尔苏。爱新觉罗·纳尔苏是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七世孙,生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曹佳氏嫁爱新觉罗·纳尔苏为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这门亲事由康熙大帝指婚。曹佳氏为爱新觉罗·纳尔苏生了四个儿子:第一子多罗平敏郡王福彭,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农历6月26日;第四子固山贝子品级福秀,生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农历闰7月26日;第六子三等侍卫奉国将军福靖,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农历9月20日;第七子福端,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农历7月15日。爱新觉罗·纳尔苏只有七个儿子,曹佳竟然给他生了四个,由此可以想见曹佳在纳尔苏心目的地位。

曹寅病逝后,康熙大帝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免遭搬迁损毁,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大帝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大帝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大帝只好再次做安排。让两淮盐政李陈常和李煦代为补还。一直到了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康熙大帝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大帝曾经明确地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因李煦、曹頫拖欠了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大帝,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

清雍正皇帝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坚决地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仅在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

但一开始,雍正皇帝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当时雍正皇帝为防止有人吓唬和敲诈曹頫,还特地在曹頫的请安折上写了严词批语:“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说明他对曹頫“乱跑门路”是十分不满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雍正皇帝还是出于好意的。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曹頫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受到重新补偿并罚掉一年俸禄的处分。不久,雍正皇帝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结果又罚掉曹頫一年的俸禄。曹頫一次又一次地失职,导致了雍正皇帝对他越来越不满和失望。

但雍正皇帝并没有就此将曹頫问罪,决定将他招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于是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农历5月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缎匹由曹頫送来。不料曹頫在督运织造缎匹的途中,又在山东长清县等处勒索费用,骚扰驿站,终于招致雍正皇帝“龙颜大怒”。农历12月4日,雍正皇帝下令将曹頫等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

在曹頫被撤职受审的时候,雍正皇帝又得知曹頫转移财物、企图隐蔽,于是新罪旧账一齐算。据清雍正五年《内务府满文上传档》记载:农历12月24日传旨查封曹頫家产。他命令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封存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捉拿。范时绎接到谕旨,立即将曹頫的管家数人拿下,关押审讯,所有房产财物一并查清、造册封存。第二年(公元1728年)农历2月,新上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将曹頫江南家产人口查明接收,曹頫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也由内务府全部查封。农历6月,骚扰山东驿站案审结,判曹頫赔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由内务府负责催讨,并将曹頫戴上木枷示众。

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初夏,曹雪芹随同祖母、母亲等全家老少,由南京回到北京,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曹家旧宅,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这一年,曹雪芹刚十八岁。

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地步,特别是由于他亲身经历了整个家族的衰败破产,这一急剧的转折,对曹雪芹来说甚为刻骨铭心。但如果曹家不是这样的结局,曹雪芹没有这样从荣至衰的坎坷经历,那么,也就没有了世界名著《红楼梦》。

姓氏相关 满族

姓氏转变为汉姓的过程

满族的姓氏在满语里面是HALA(哈拉),意思就是姓氏,而且表示是有血缘的集团;另外一个是MOKUN(莫昆),意思是家族,表示的是姓氏的分支。民族姓氏的来源与沿革,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现在几乎没有满族人使用满族姓氏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姓氏了,这对民族学的研究会起到阻碍作用,对满族人自己来说也是极大的遗憾。

同一个哈拉的人都是父辈直系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同一个莫昆的人是有亲缘关系但不是父辈直系下来的人。今天,或许我们不再需要用哈拉和莫昆来进行区别了;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过区分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最为可惜的是,我们不再使用能够代表我们自己民族、自己身份以及自己家庭关系的姓氏名称来称呼自己了。我们需要判断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总要翻阅厚厚的家谱。 满族姓氏为什么变成汉姓了呢?清雍正年间,国家励精图治,满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已经能够更加和睦的相处了。

这时候,汉族名字风行的程度超呼想象,朝廷内员的满族大臣也有风靡汉姓的潮流。因为汉姓的简短和单一性更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是满族人从八旗贵胄开始最先流行改汉姓。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意欲阻挠满洲大臣以及贵族改满姓为汉姓,但是屡禁不止,后来就暂停了对满洲人改汉姓的限制,成了默许的行为。 当时改汉姓只是一个苗头,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雍正年间虽然还是奉行国语(满语)骑射,但是问鼎中原之后,清朝统治阶级以及八旗贵胄对汉文化的大量吸收,以及用儒家文化来弱化思想的统治转变,证明了清朝初期加速封建化的作为对满族遗失民族特点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满族在清朝时期养尊处优的政治地位以及文化从龙思想都更加推波助澜地锐化了这一矛盾。

那么满族姓氏是如何按照习惯变成汉姓的呢?这个学问很深,有的是按照字面的读音而直接变换,也就是俗称的音译,有的是按照哈拉和莫昆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有的是依据满族以地为氏(姓氏)的习惯来变更,有的则完全就是根据八旗满洲的氏族通谱或者家族被赐姓来择定的。 满族姓氏变成汉姓的确是满族的一大遗憾,不过遗憾也可以弥补。在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一定又会出现保留着民族特色,使用满族姓氏的后裔。这一批人如果能够使用民族姓氏,那么民族意识会比我们更高更强。满族的民族姓氏又会被重新挖掘和研究。

满族的信仰

古代满族信仰萨满教,神职人员分为管祭祀的家萨满和跳神的萨满。以后,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一般满族家中供有观世音、关公、楚霸王神位,还喜欢供一个“锁头妈妈”,用麻线栓一支箭在门头,一年祭三、四次,祭时一般在晚上把箭头拿下来,摸黑磕头,祈求“锁头妈妈”保祜一家平安。 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是“巫”的意思,是多神论。萨满教信奉世界为三层,上层为“天堂”,诸神所居:中层为人类所居;下层为“地狱”,鬼神所居。人类的祸福是诸神赐给的。 猎人离家外出捕猎,要祷告诸神。祷告猎神,求得能多捕获一些猎物;祷告路神,求得在密山中不迷路;祷告福神,求得在山里少受痛苦。 早期满族人敬的神多达一百多种,大多是女神,只有几个是男神。经常出现的男神是猎神。各种神都有偶像,有的是泥塑的,有的是木制的,也有用布缝的。猎神身材魁梧,佩带弓箭,嘴边还有两缕小胡,形象逼真。 猎人祭神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先竖起一个杆子,再用土堆起一个高两米的土台子,猎人排到台前,推选一位有威望的长者,在土台上钉牲祭祀,祷告诸神,然后奔向山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各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受着社会与经济的变迁,这种教在许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惟有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活动仪式。 满族先人对自然的崇拜是同狩猎生活和采集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衣食都取之于野兽,人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因而加以崇拜。 满族的先人当时还不理解人类的起源,认为某种动物与他们的氏族有着血缘联系,于是视作自己的祖先,因而对它加以崇拜,这叫作图腾崇拜。 满族的先人,随着灵魂观念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死者及周年的悼念活动。于是有了自己的祖先的“神”。

人们既然创造了这些被崇拜的神,必然把自己的安危与福祸寄托在这些神的身上。于是逐渐形成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活动。这便产生了交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萨满。 萨满教信仰的“神”有几十种,其中属于自然崇拜的“神”有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火神。还有来源于众多动物名目的神。所有这些“神”,都有自己的偶体和偶像。比如“熊神”是以一张熊皮为其偶体。有的削木为偶,有的以石为偶,有的把被崇拜的“神”绘制在纸上或布上。 这些偶像还不是真正的“神”,只能做为象征而存在,要通过这些偶像与真正的“神”打交道,需要能通“神”的萨满。可见萨满是古代社会中作为现实世界和超自然的世界之间的交往者。

萨满非世袭,上一代萨满死后相隔数年后,产生出下一代萨满。新萨满被认为是上一代萨满的“神灵”选择的。因而婴儿出生时未脱胞者、神经错乱者、久病不愈者,被认为是当萨满的征兆。学习当萨满者,要学会祭神的祷词,熟悉萨满宗教活动的内容。最后考试时,跳得神智不清,才被认定这是萨满“神灵”已附体,这才取得进行宗教活动的资格。 萨满必须有“神帽”、“神衣”、“神鼓”等一套用具。

“神帽”以铜条或铁条为帽架,帽顶前侧有一只铜制的鹰,后侧是两根铜制鹿角,角叉的多少表明萨满的品级。“神衣”是紧身对襟长袍,一般用鹿皮制作,周身上下缀有铜镜、小镜、腰铃等。下身后侧是飘带。“神鼓”以板条做鼓边,用山羊皮、小牛皮或狍皮做鼓面。此外还有神刀、神杖等用具。萨满跳起”神来,有节奏地敲“神鼓”,大小铜镜和腰铃相击作响,飘带四飞,俨然如沙场上的勇士,用以显示“神灵”的威严。

萨满的宗教活动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声称“消除灾祸,保佑人的安全”,为祭家消除灾祸。第二,声称“为病人祭神驱鬼”,这是萨满经常性的宗教活动。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果认为是“外来的鬼”致病时,在大门外或村边上生起篝火,萨满在篝火边“跳神”,并做象征性的射击,表示“驱鬼”。如果认为是触犯某一种神致病时,便杀猪、杀牛或杀羊进行祭礼,由萨满主持献祭,“请求神的宽恕”。遇到病危的患者,认为其“灵魂”已经离开肉体,到了“阴间世界”,便在夜间祭祀,萨满的“神”到“阴间”把病人的“魂”带回来附还于肉体。据说不管你患了何种病,病情多么严重,萨满都可以用不同的办法给你治好。第三,声称能“祈求生产丰收”。不同地区的生产活动方式不同,祈求生产丰收的宗教活动的形式也不同。狩猎的人长期捕获不着野兽时便供祭萨满的“神”。祭祀时先用柳条做成鹿、猪等模型,萨满披挂上阵,做拉弓射箭的模样,于是鹿、猪模型纷纷射倒,这时猎人便可以上山,据说马上便能获得大批猎物。如果遇到旱灾、虫灾或水灾。萨满当然也有办法,他们又披挂起来,去祭祀“河神”、“虫神”,于是便风调雨顺,害虫绝迹,牲畜兴旺,五谷丰登。

萨满向每一种“神”祈祷,都有不同的祷词。祷词中有各种“神”出身历史、丰功伟绩以及这位神仙的性情爱好等,从而使每一种神都有了各自不同的“高大形象”。祭祀不同的“神”都有不同的祭祀方式。有的“神”在白天供祭,有的“神”必须在夜间供祭,有的“神”需在室内供祭,有的“神”必须在野外供祭,有的“神”喜欢猪、羊、牛等家畜,有的“神”则喜欢飞禽或鱼类。供品一定要适合“神”的不同口味,供错了不但不灵,还会引起“神”的愤怒,带来灾难。萨满的宗教活动不仅使萨满教的内容更加复杂化。而且使各种“神”的形象也定型化了。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奉清高宗弘历之赦编纂,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竣于乾隆九年(1744),书中辑录了除清代皇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记其归顺爱新觉罗氏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情况,全书共录姓氏1114个,每姓氏中勋业最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亦简记之,称为“附载”。立传着2240人,附载者4938人,共7178人。无论是立传者还是附载者,其子孙有业绩者亦附记于后,加上这些子孙,全书记录清乾隆以前的八旗人物超过二万人。因此,该书不仅是一部了解满洲姓氏及八旗的书,也是一部了解清初任务的书,是研究明末清初东北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满族族源,以及研究清史,查找清代任务的重要资料。是各图书馆及教学科研人员所必备的工具书。此书自修成以来,只乾隆时宫内武英殿刻印过一次。具有珍贵的史料价格,现在由辽海出版社(原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定价3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