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建平十王会 |
释义 | 历史渊源建平十王会承传于喀喇沁王府喇嘛。据传,每当王府到“王子坟”祭祀,都带喇嘛乐队,有一次竟跟随60人的乐队。20世纪初三家乡杨福永组织一伙年轻人,购置乐器,请来王府喇嘛传授演奏技艺,十王会便在当地流传下来。 项目特色“十王会”又称“双会”、“经会”。主要用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所用乐器有笛、鼓、笙、管、及打击乐器。据考证它和女真人的鼓笛及辽宋以来的清乐、散乐、马后乐有着渊源关系。清代中晚期以来,这种演奏形式逐渐与鼓乐合流使其趋于衰亡,目前仅存于建平县和赤峰内蒙古个别村落。 研究价值“十王会”的存在对于研究清文化清音乐发展史有着不可低估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建平十王会虽然与辽宁省流传的笙管乐在形式上比较接近,但是,从其传承、曲目以及使用乐器情况看,十王会更为古老。它是明中期以前的十番乐遗存。也是现在鼓乐中笙管乐的前身。 传承情况建平十王会流传时间已近百年,传承人均为北票三家乡南四家子村人,现已传承至第六代。目前有这方面技能的人越来越少,60岁以上的老艺人还有5人,技艺面临失传,因而亟待保护、传承。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本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建平十王会和建平剪纸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各级的重视和支持下,两项均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成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