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丹辉
释义

曹丹辉(1915年-1977年),江西省南康县人。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文名:曹丹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南康县人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77

简介

(1915-1977)江西省南康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任红十二军第六十四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红十二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一军团报务主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电台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电台队队长,新四军军部第三科科长兼无线电总队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上海市军管会电信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高级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生平

1929年,曹丹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第二十二军纵队青年科科长、第一军团报务主任。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军委电台队长、新四军通讯科科长兼电台总队总队长、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

建国后,历任华东电信管理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邮电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高等军事学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曹丹辉在政治学院学习时,正赶上全国宣传革命传统的热潮,总政要求老同志们写回忆文章。曹丹辉积极响应,写了多篇文章和诗歌,有一些已在《星火燎原》、《解放军报》、《空军报》、《通信战士》等多种书报刊物上登载。他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话剧演出,参加了将军合唱团,还曾被多所高等院校邀请去做革命传统报告。

1963年,经唐延杰院长的要求,曹丹辉改行调到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工作(任常务副院长)。

1976年秋,被确诊为肺癌。1977年,曹丹辉去世。

人物经历

解放前

曹丹辉,1915年3月22日生于江西省南康县浮石乡蔡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在家放牛,父亲因三担租之事与地主打官司,被判刑两年,他深感不读书受欺压之慨。在曹丹辉10 岁时,虽家境贫寒﹑忍饥挨饿也送其至私塾念书。13 岁时又插入本乡私立小学三年级学习。校长商辑五和老师肖刚均系中共党员(商曾任中央苏区22师六五团团长兼政委,肖曾任12军团政委)。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曹丹辉参加了校内成立的农民协会并作为学生代表到南康城里参加共产党人陈赞贤同志的追悼会,还积极参加贴标语﹑演讲宣传打倒蒋介石等革命工作。1928年因白色恐怖,商肖二先生被通缉离校参加红军走了,学校停办。曹丹辉也被通缉,遂逃到龙回大姐家,改名登颍﹑俊颜。然后又考入龙回义务小学四年级 。是年春红五军彭德怀之第三纵队贺国中部到龙回并消灭了民团进驻在义务小学,肖刚是该部宣传部长,他告诉曹丹辉“只有革命才是出路”! 曹丹辉当即请假随同红军出发。路经家门口曹与肖一道见父母时,因其年小母亲坚决不允,将曹丹辉锁在房内一天,次日只得返校攻书直到初小毕业。

1929年3 月红色游击队活跃异常,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攻克了信丰城,信康一带则发生了农民暴动,成立了江西省南康县革命委员会,曹丹辉被选为青年部长,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浮石又成立了两个团支部和区委,曹任区团委书记。是年夏曹丹辉被调到C﹒Y﹒(共产主义青年团)西河特委受训一个月后被分配任南康县团委书记。

1929年秋,曹丹辉15岁,在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下,他和一批地方干部参加了工农红军第26纵队(属22军,军长陈毅),开始在纵队政治部任宣传员。由于活泼伶俐﹑朴实勤干颇得同志的嘉许(绰号小红军闻名全军),特别是政治部主任陈铁生对曹丹辉很器重,于1930年2月将他提任为政治部青年科长并由团转为中共党员。10月当纵队于吉安正式改编为22军64 师时(师长唐天际),他为师政治部青年科长。30年冬由于肃反出偏差(大杀AB团)曹丹辉与唐天际等多人均被捕,后经陈铁生和军青年部长李树萱的保救,始得释放。此后全军缩编为一个师(师长粟裕,参谋长唐天际),曹丹辉调至师参谋处任参谋。12月30日龙岗之役,东韶之役宣告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红军第一次俘获无线电人员和机器。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命令从部队抽调品质优秀的青年干部党员去学习无线电。经12军党委(谭震林政委)决定选送曹丹辉参加红军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学习。5月16日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爆发于吉安的东固岭,电训班宣告结束。曹丹辉被派往前方总部台实习。我军半个月内打了五个大胜仗,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碎了。 7月赣南形势日趋紧张,曹丹辉奉命率一部电台随红三军行动,任务是保证通信和窃收敌人的电报。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架设天线收听敌报,有一次收到南昌行营剿匪总司令何应钦给各路部队“限十天扑灭赤匪”之总攻命令(该电300余字系壮密,已被我缴获的密本译出)。敌之部署我军全已侦悉,因此顺利全歼了较弱的敌47师﹑54师(上官云相和郝梦麟部),以及第8师毛炳文部的大部。在部队路经总部驻地(均部)时,因曹丹辉收敌报有功,受到毛泽东总政委的召见嘉勉并奖银圆三块以资鼓励。然后决定他率台改随红12军北上宜乐牵制敌人。我军四个团的精锐部队牵制了敌人四个整编主力师,虽然达到了牵制敌人以利我主力在兴国决战之目的,但处境很危险,曾被敌包围在南团一座高山上,当部队夜间突围时,曹丹辉表现了最大的英勇负责精神,亲自挑着笨重机件丝毫无损地冲出了重围,受到了军政委谭震林的表扬。此时我军主力与敌决战后第三次围剿即被粉碎。曹丹辉率电台首次与总部取得联络,部队奉电令至福建汀州整编,曹丹辉被正式委为红12军兼福建军区总指挥部电台报务主任。1932年夏至1933年他随军南征北战,亲临最前线参加了粉碎敌四次围剿的各次战役。秋季部队进行正规编制,他被编入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任电台报务主任;11月调军委三局分配到中央政府台和军委总台。1934年三月调粤赣军区任电台队长。八月任红22师报务主任。10月17 日随红2师星夜渡过雩都河开始长征。 部队进入湖南宜章时他奉令编入红一军团做流动台任报务主任,不管哪一个部队当前卫或者需要,他们必须赶到其部队联络全军各台指挥和通报情况。尽管跑路多精神疲劳,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行动作战的一切通信任务。有一天,天下大雨,电台出了故障。晚上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与部队走散失去了联系,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的罗瑞卿,一手给曹丹辉打伞,一手用枪顶着曹的腰,命令他必须在天亮之前修好电台!否则,天亮敌军追上,情况不堪设想。曹丹辉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修好了电台,完成了任务。

1935年6月过雪山后,他奉命赶至佐克基随先遣队(红六团及四团一个营)北进,初次试过草地。前进了两天在越分水岭后遭遇敌骑数千,激战终日伤亡颇重。深夜向原路撤退,由于准备不足,未带粮食,部队已饿三天以野草充饥,12个运输员全部牺牲,电台队长情绪沮丧,曹丹辉坚决负起责任:发动两名伙夫挑机器并亲将求援电报发出。当部队撤至索漠河边时,河水突涨,水深流急不能徒涉(先过河者皆被淹没)此时后面枪声骤起,敌人骑兵就要追上。在这紧急关头,曹丹辉想出了渡河办法:把架天线的一包麻绳接起来,用马将绳的一头和数人先拉过河,绳的两端拉紧,部队即可牵绳过河了。待抵达康猫寺时部队已饿了五整天,幸好军部接到了曹丹辉发的电报后,筹集了一部分猪羊派人员及时送到,才解了燃眉之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在过草地时电台(机器设备)曾两度发生故障均被曹修好。突破腊子口后至甘南曹丹辉奉命调随军委三局行动,参加了吴起镇战役,打垮了敌人的追击后,抵达陕北边区。长征宣告结束。

1936年春,曹丹辉奉命随彭(德怀)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东征,曹任报务主任、党内支书、总支委员(队长海风阁、政委杜平)。他们电台从陕北甘泉前线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就赶到了延长毛泽东的身边。毛微笑着说:“来得好快啊,好,你们就在我旁边住下吧。于是他们成了毛泽东“中路军”的重要成员。在与敌周旋的两个多月中,百分之百的完成了通信任务。使毛泽东指挥顺畅,保障了东征战役的胜利。5月16日他又参加西征。由于总部电台只有曹丹辉和一名新报务员,每天收发报和侦听的时间高达16 小时,工作繁重而艰苦。,但凭着年轻﹑积极苦干,不仅未误事且各方影响颇佳。他曾两次在干部会上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表扬及数次物质鼓励。有一次,彭司令员只带了曹丹辉的电台和一个警卫排轻装行动前进在陕甘大道上,经李旺堡时突遭敌人骑兵二连的袭击,曹丹辉当即指挥该排击溃敌人骑兵的数次冲锋并以反攻打败敌人,掩护彭总驰马奔往红一军团,电台安然无恙。此后彭总对曹丹辉更加赞扬器重。

1937年春部队开始整训,在整训总结时曹丹辉领导的总部电台被评为前总直属队的模范单位并获得了优胜奖旗。

“七七事变”后我军改为八路军,曹丹辉奉命调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报务主任,在敌人大功率电台的强干扰下,曹丹辉临危不惧,利用熟练的技术和智慧,带病连续昼夜工作,圆满地完成了西安事变的通信联络和侦听任务。

西安事变过后,曹丹辉调回延安任军委三局电台队长、报务主任。由于曹丹辉具有在敌人大功率电台强干扰下的应变和侦听能力及经验,中央决定派曹丹辉去上海负责地下组织的通信联络工作。但因曹丹辉突发肺病,连续吐血数日不见好转,经曹丹辉提议,中央派其副队长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英雄主角李侠)去了上海。

1938年3月24日曹丹辉由延安(中央)派往新四军军部工作。“5﹒1”到达皖南岩寺,被委任为无线电通信总队(台)的副总队长 、代理总队长(因总队长胡立教赴港未返)。因部队新建,各种机构皆未完善,机务人员、运输员、器材样样奇缺,;报务、机务、侦听、行政管理、组织纪律、保密教育、电训(侦听)班培训等,一切要靠自己重新创立。曹丹辉亲自动手,埋头努力了半年,使各项工作有了初步基础。由于积极努力的工作,1939年5月,曹丹辉被选为代表,参加了在丁家山召开的东南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并委任为军部三科副科长,实际负责三科(科长胡立教调二科)工作。数月后又改任为无线电通信总队的总队长。

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开始曹丹辉率领三部电台,一个通信连在军部随叶挺军长负责通信联络。在苦战一周后,粮弹俱缺、伤亡殆尽。他下令只留一部电台至最后失败时再破坏掉 ,其余则破坏机件并烧毁一切密件。然后抱定牺牲、死不当俘虏的决心,靠一支驳壳枪机智硬拼、坚决突围, 曾与参谋周绍坤、陈烙痕(袁国平主任的秘书)成立了三人战斗小组(后来扩大到50 多人40 多枝枪的队伍)继续战斗。毕竟寡不敌众,在突围中又被冲散。后遇到军部机要秘书顾雪卿,一道忍饥挨饿、历尽艰险,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突出了重围。到江边找到了突围出来的特务团张闯初政委、袁大鹏营长,他们决定在长江南岸铜陵、繁昌地区继续收容突围出来的同志,并带领2个营四个连开展游击战争。在日、伪、顽三面夹击中坚持斗争了一个月,终于渡过了长江,在无为县遇到曾希圣、孙仲德同志,根据军部的命令,指派他们筹建新四军第七师(曾希圣任师长)。后来,曹丹辉组织突围出来的十几个电台工作人员利用收音机零部件日夜赶装出一部电台,曹丹辉利用记忆中的密码和突围时写在大腿上及衬衣袖筒内的通信联络规定,与延安(中央军委)和陈毅、张云逸两个指挥部的电台呼叫联络,很快就叫通了。3月奉新四军军部电令,曹丹辉率13 名报务员化装经南京于4月抵苏北(盐城)新军部。他本想去延安上“军政大学”改行带兵打仗,但此时有新四军一、二、三师数十个电台联名要求军委三局任命曹丹辉为华中电信负责人,经新四军刘少奇政委谈话后他被任命为军部三科科长兼电台总队长。随即他确定了要先搞好电台工作的方针:重新调配干部,调整各方干部与工作的关系,创办报务训练班(办了四期,学员近200人)。颁发统一的条例,使电台工作日趋走上正规和健全之道,最终将全军通信组织工作统一了起来,使新四军的通信事业和部队一样壮大发展了起来。曹丹辉为重建、整顿和发展新四军的通信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12月,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组建华东军区,曹丹辉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在这期间,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团结两大军区的广大干部,充分发挥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946年6月7日,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曹丹辉组织召开了部分军区和野战部队通信部门领导同志的紧急通信工作会议,部署大规模内战爆发后前后方和战区的通信联络工作,对保障以后各次重大战役作战的通信联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曹丹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为保障部队行动的绝对隐蔽,在他的规划建议下批准成立了华东军区电话总局,统管山东军区长途电话和各军区电话局、站,使山东的有线电话网迅速发展,架设、修理干线、支线达2万1千余里;

二、根据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为解决通信干部的缺乏,成立了华东军区通信学校。培养通信干部近1500名。

三、为保证通信联络的正常进行和部队作战的通信需要,建立了通信器材厂(制造部分收发报机、电话机、马达和修旧利废),负责统筹供应通信器材和电池。直接组织保障了宿北、鲁南战役的战区长途有线通信联络,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通信工作受到表扬,通信局起了很大作用。

四、关心群众生活、搞好副业生产。成立了惠通贸易公司和农副业基地,利用敌战区关系购买通信器材;基地主要是种菜、养猪,还办了一个卷烟厂和炼油厂。及时补充了一些通信设备和零部件,改善了部队的物质生活,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的好评。

五、为及时交流各军区、各野战部队通信工作的情况、传达上级的指示为通信部队提供学习材料1946年,曹丹辉决定创办“通信业务”月刊(共7期),在部队中具有良好影响并在通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战争激烈、部队流动性大,于1947年被迫停刊。

六、淮海战役后,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他预见到大军渡江南下,开辟新区需要大批电信接管干部,特决定从各军区、部队抽调近500名通信骨干成立了通信干部营,学习进城政策和有关业务知识。为以后的接管工作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三野和军区合并,曹丹辉历任军区通信局局长(正军职)兼上海市电信接管处处长、华东电信管理局局长兼华东局电信办公室主任、华东邮电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部长朱学范是民主人士)、华东邮电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华东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委员(财委党组委员)等职,他组织接管了南京、上海、杭州和苏、浙、皖、闽四省原国民党电信部门和邮电企业,为恢复和发展华东地区的电信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后

1952年,曹丹辉调北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电信管理总局局长(副部长职)。

1953年,曹丹辉任总参通信部、军委通信部副部长。

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来到军委通信部在中南海瀛台布置的技术装备展览会。毛主席握着曹丹辉的手端详了一会儿,问道:“很面熟,叫什么名字?” 当毛主席的秘书介绍说这是通信部副部长曹丹辉时,毛主席笑了笑说:“曹丹辉同志,你今天穿的这么整齐,我倒不认识了”。曹丹辉陪同毛主席参观,并亲自为他讲解了两个多小时。

1955年,曹丹辉在军委通信部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1956年,曹丹辉任军委通信兵副主任。

1958年—1960年,曹丹辉先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热烈响应总政治部的号召,积极参加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活动,到各大、中、小学校去作报告,参加将军合唱团,演话剧,写革命回忆录。他的文章多次在“星火燎原”“红旗飘飘”“解放军报”“通信战士”等多种书报刊物上登载,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和好评。

1960年8月,曹丹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通信兵教授部主任。

1962年12月,曹丹辉又奉调国防部第六研究院任副院长,主持六院的常务工作,并主管各类军用飞机的试制生产、科研、物资和行政后勤工作,为我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曹丹辉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1977年4月20日含冤逝世,享年62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