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间接调查法 |
释义 | 间接调查法定义社会经济调查的分类的一种方式,按照调查者是否与调查对象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间接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不直接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接触,而是通过某种中介向被调查者进行的调查方法。 间接调查的方法间接调查的方法有许多,例如: (1)文案法(案头调查,文献调查,二手资料调查):通过查询已经形成的,或经过一定整理加工的二手资料来获取信息的过程。 (2)电信法:调查者借助电话、计算机辅助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中介工具与被调查者间接接触进行询问、调查的方法。 (3)通讯法:调查人员将印刷好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格,邮寄给选定的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填写后再寄回来获得调查结果的方法。 (4)报告法:由被调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向有关单位报送调查统计资料的方法。 文献调查法方法文献调查法是利用文献资料来收集、考察、分析和研究公共关系现象和状态的调查方法。它不是通过实时、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所以又称间接调查法。它是利用社会组织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各种文字信息、情报资料、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历史资料,对公共关系现象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在某些公共关系调查中也经常使用。 文献资料的类型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划分的:第一,从文献资料的性质划分,有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原始资料是指第一手资料,它是由社会事件或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和接触者亲手记述撰写的,是未经他人整理的原始文本。第二手资料又称次级资料,是经过他人整理、改编、总结、归纳之后的转手资料,即间接的文献。一般来说,原始资料要比间接资料可信度高。第二,从文献资料的来源上划分,有组织公务文献、社会宣传文献和个人性文献。组织公务文献有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文件、会议记录、工作总结、业务报表、各种档案等;社会宣传文献有报刊杂志、宣传片、广告等;私人性文献有组织领导人或工作人员的日记、著作、书信等。第三,从文献资料的形式划分,有文字材料、数字材料、音像材料。 文献调查法的最大特点最大特点是不直接面对面地与现实社会的具体人进行交往,而是于各类文字材料的接触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形成对组织公共关系问题的认识。文献调查法不再像实地调查那样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察看现实资料,也可以调查以前的历史资料,回顾过去的历史;既可以了解组织在本地的活动资料,也可以调查在外地的活动资料和同类组织在外地的资料。当前的任何一个调查项目都不可能单纯地采用一种调查方式,那么,文献调查则能为实地调查准备充分的背景资料,并为设计调查方案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优点文献调查法的优点主要是:获取资料比较方便,既省时省力,又节省开支,是比较经济的调查方法。它可以作为实地调查的重要辅助方法。其局限性主要是:各类文献资料不可能都十分齐全;有些资料也会因为当时撰稿人或记录者的倾向性使文字材料不真实。 主要步骤文献调查的主要步骤是:第一,大量搜集与调查课题有关的各类文献资料。要利用资料检索工具查找资料,或由资料管理者提供线索,到调查的区域范围和单位的档案馆、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第二,对获取的各类资料进行鉴定和筛选。要检查、判断资料的可信程度,从大量的资料中选出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第三,摘录资料。在阅读的基础上,将重要的内容抄录和制作卡片,注明标题和出处。第四,考证、分析资料。在此阶段完成判别资料可靠性和使用价值的任务。并复印资料。第五,归纳、总结。将分析研究的问题概括为简明的结论,形成较系统的观点,用文字报告的形式总结其成果和理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