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庭账户 |
释义 | 家庭账户英文: family account拼音: jiātíng zhànghù 1.定义 家庭账户是指医疗保障机构为参保者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的用于偿付其家庭成员特定医疗费用的专用基金账户。 2.展开性叙述 家庭账户的主要特点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可以滚存和继承。 在中国,家庭账户主要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基金管理和费用偿付。由于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农合的,所以,资金管理和费用偿付的账户也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其制度安排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加入,家庭成员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将每个家庭成员按照一定标准筹得的资金合在一起,用作该家庭所有成员的医疗消费;当年的节余可以滚存下一年度。统筹地区内成员平均筹资额相同,但由于家庭人口数不同,具体家庭帐户资金则不同。 新农合制度补偿模式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另一种是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模式。第一种模式中,住院和门诊费用都在参合区域内农民中统筹。在第二种模式中,家庭账户资金归家庭拥有,门诊费用在家庭内部统筹;大病统筹基金为统筹地区参合农民共同拥有。两者之间不得相互挤占。 家庭账户按资金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筹式家庭账户,即农民个人缴费的全部或部分纳入家庭账户;另一种是共筹模式家庭账户,即除农民个人缴费外,还将财政补助的一部分纳入家庭账户。 家庭账户偿付范围和方式:家庭账户主要用于偿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一般门诊医药费用,有的地区还用于偿付住院医药费用的自付部分。家庭账户基金的偿付方式,一般用家庭账户基金全额偿付相关费用,有的地区采用按比例偿付。家庭账户基金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不得提取现金或冲抵下年度参合费用。 家庭账户的缺陷主要是,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补助数额的增加,利用家庭账户吸引农民参合的作用越来越弱,而且家庭账户造成基金沉淀过多,导致可用基金的减少,保障力度降低,“互助共济”作用削弱。因此,各地正在逐渐以“门诊统筹”取代家庭账户。 3.概念形成过程 2003年中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做法,设立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账户基金。其中,门诊账户基金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略有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门诊账户仅供参保者个人使用,而新农合因以家庭为单位参加而设立了门诊家庭账户,供参合家庭共同使用。 4.功能或作用 (1)吸引居民参保。家庭账户将参合农民缴费的全部或大部分划入,归农民家庭拥有、使用,能让农民放心;结余留转下年对来年参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地区还将财政补助的一部分也划入家庭账户,进一步增强了新农合的吸引力。 (2)鼓励居民利用门诊服务。参合农民利用家庭账户支付门诊费用,减轻了费用负担,提高了门诊利用率,扩大了受益面。 (3)实现家庭成员的共济。家庭账户全家共享,对家庭成员的门诊消费有一定的横向共济功能。 5.表达指标 (1)家庭账户基金占总基金比例。体现对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保障能力。 (2)门诊费用补偿比。即个人账户支付的费用占门诊费用的比例。体现个人账户的保障水平。 (3)家庭账户基金结余率。体现其积累和储蓄功能。包括家庭账户基金年结余率和累计结余率。 参见条 医疗保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Z].2003-1-16. 2卫生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Z].2003-12-15. 3朱坤,程晓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家庭账户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52-153. 4邹珺,游茂.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设立家庭账户的保险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政策. 2005,24(6): 21-23. (马安宁盛红旗王象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