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作 者:杨世昌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2月1日 ISBN: 9787117140201 开本: 16开 定价: 18.00元 内容简介《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经过两年多的资料收集和写作,曾几易其稿,最终定书名为《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分为12个章节。第一章家庭教养观念与方式;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第三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四章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第六章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第七章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第八章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第九章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对生理的影响;第十章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对心理的影响;第十一章儿童青少年期的挫折与应对;第十二章家庭教养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涉及内容主要介绍我国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教养对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展现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即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养育过程中经常被忽视的儿童虐待与被忽视的社会现象。若能通过此书唤起身为父母的警觉,加深对此现象的认识与识别,提高防范意识,即能满足作者编写此书的初衷。《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既适合初为父母者,以及在养育子女过程中迷茫彷徨者,同时也适合相关社会工作者共同研究、共同商榷、共同提高。 图书目录第一章 家庭教养观念与方式 第一节 中国的养育观念 第二节 家庭文化对养育子女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子女方式的常见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父母在家庭教养中的角色 第五节 我国父母教养中常见欠妥的方式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一般性问题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第五节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第六节 性心理卫生 第七节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 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高尔顿和霍尔的先天遗传论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第四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_ 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六节 朱智贤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与新需要理论 第四章 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家庭因素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 第四节 学校教育因素 第五章 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第一节 概述 …… 第七章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八章 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 第九章 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对生理的影响 第十章 儿童虐待与儿童忽视对心理的影响 第十一章 儿童青少年期的挫折与应对 第十二章 家庭教养与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