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1949-1966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文本考察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平装: 26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0491088 条形码: 9787500491088 尺寸: 20.8 x 14.4 x 2.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简介郭剑敏,男,1970年10月生于内蒙古武川。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当代小说。 内容简介《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1949-1966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文本考察》内容简介:在“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历史小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些小说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的文本化呈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几代人有关革命历史的深刻记忆。《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1949-1966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文本考察》以历史与叙事的关系为切入点,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叙事活动,考察其生成的具体语境,研究这批作品叙述革命历史的动机所在,以及作家是在何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对历史的文本化组织的。 目录绪论 历史、叙事与意义生成 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意义旨归 第一节 建构历史认知的叙事旨归 一 历史塑形中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 宏大叙事下的认识理念 第二节 打造“新人”的现代诉求 一 文艺生产中的新民之路 二 精神塑形中的英雄化走向 第二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保障体系 第一节 主体资格:红色叙事中话语权的分配 一 创作者的身份特征与知识谱系 二 题材的等级化与述史权利的资格化 第二节 叙事基调:不可或缺的革命浪漫主义 一 本质性真实的浪漫化达成 二 革命叙事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第三节 指导思想:权力话语的叙事规约 一 毛泽东思想的纲领化 二 叙事活动中对权力话语的迎合 三 批语话语的政治权力化倾向 第三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文本生成方式 第一节 “提纯”的路径与目标 一 素材加工的指向性 二 作品修改的策略性 三 文本生产的集体性 第二节 不断修正的叙事:《红岩》的“生成” 一 罗广斌的最初叙述 二 从《圣洁的血花》到《在烈火中永生》 三 小说《红岩》的诞生 四 差异性文本背后的反思 第三节 提纯“后遗症”:《青春之歌》的修改 一 从“青春之歌”到“虔诚赎罪” 二 从《英华之歌》回看《青春之歌》 第四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逻辑系统 第一节 革命正义——组织意义的逻辑基点 一 革命的词源学 二 革命伦理的文本化渗透 三 革命正义的叙事组织 第二节 党的领导——驾驭结构的叙事轴心 一 党性原则的叙事呈现 二 政委形象的文本意义 第五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传播策略与阐释机制 第一节 以全民教育为目的的传播策略 一 文本的发行与传播 二 经典的改编及指向 第二节 以教材为依托的接受指导 一 文学史的编写原则 二 红色经典的阐释模式 三 审美转型中的意义比较 第六章 中国当代红色叙事的重读与重写 第一节 后革命时代对文本的解码式阅读 一 思想反刍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 再解读的策略及其解构意义 第二节 红色叙事的再生产 一 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消解 二 红色叙事资源的影视效应 结语 附录一 反英雄化与世俗化的叙事转型 附录二 当代历史小说的多元叙事形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