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沧溟先生
释义

概述

明代,有两位沧溟先生,一位是梁海,一位是李攀龙。对“沧溟”的释义有两个:1、大海;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新乡沧溟先生

人物简介

梁海,字德源,别号沧溟先生,明代初期河南新乡县城嘉平乡人(新茔在今新乡县敦留店村西南),生卒年月不详。

身材伟岸,有纯洁高尚的美德,不图升官发财,惟好钻研学问,与人友善,富于爱心,道德文章堪称后人楷模。他不谋私利,不是为了公事就不到官府去。当时人们都尊称他“沧溟先生”,中州人士称沧溟先生为“天中文献”。沧溟先生曾在城西规划修建桥梁,造福一方百姓,深受百姓敬仰。

明代皇帝勅曰“……处士梁海,一代名贤,两河吉士,克敦礼让,人钦先觉,高风懋笃,伦常时仰,硕哲懿范,教垂乡国,庆溢家庭……”,万历四十七年九月三十被封为徵仕郎(从七品),天启四年九月三十日加赠儒林郎(从六品),追授中书科中书舍人之职。沧溟先生与妻子祖氏相敬如宾,同时被封为孺人、加赠祖氏为安人,生二子(梁铎、梁学)。沧溟先生先去世,祖夫人后去世,二人原合葬在新乡县敦留店西南的老坟中,明朝万历丙辰年二月二十七日,后人梁旭徵在老坟东北一里左右筑新茔,将祖先合葬,新茔坐北向南。沧溟先生的著作有诗集、语录、训导等传世。去世后,他受到乡贤祠堂供奉。今新乡县敦留店村有梁氏宗祠,正堂屋上方有“敦宗睦族”四字,正堂屋门两边有对联: “德绥宁夏功德远;威震河南声名长” 和“擎天手起蛟龙舞;驾海身瞻日月光”,正堂屋中有7幅梁氏先祖画像(有5幅画的是明代梁氏先祖、两幅画的是清代先祖),笔法细腻,色彩艳丽,纸张古旧、边缘有多处修补痕迹,画的年代以及出自何人之手难以考证。

相关作品

沧溟先生的语录也即遗言,出于在京城时的作品,或出于随记,或是与门人弟子答辩内容等,分为:行性第一(十三章)、道学第二(十四章)、圣修第三(四十章)、伦纪第四(十七章)、君极第五(二十四章)、臣极第六(十三章)、五行第七(九章)、诸子第八(十二章),其中如“行性不相离;情即性也,性之外别无情;爱者性之笃”“不可不坚者、志,不可不振者、力,不可不富者、学,不可不实者、用;好富不如好学,好贵不如好德,好胜不如好让,好刚不如好直;行动于人行斯真矣”“小人艳而诈,君子淡而诚”等,微词奥义、言简意赅,天下道理包容其中,发前哲所未发,昌六典所未备。

沧溟先生性耿介,不乐荣进。将自己的著作辞章谦称为 “雕虫小技”。他主张“践履”、“笃实”,诗词文章随应随笔,不矫揉造作。温纯 (1539~1608年,字希文,号亦斋,咸阳三原人,明代名臣)自称“三原后学”,读过沧溟先生的“教语”,称赞道:“……经国则韩范之訏谟,匡弼则烛居之隐喻,理学则周程之嫡派,秘奥则参天地、夺造化之识……”

梁海的故乡鄘(周朝国名,在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南原有八景,他曾以此为题、作“八景诗”。

其一 五陵晓色

旭日初升上太微,葱茏佳气拥晴晖。绿杨堤外晨光灿,红杏村边曙色辉。卫水溶溶春雨静,苏峰渺渺晓烟飞。仙翁千载沧梧兴,把酒临风坐钓矶。

其六 卫水金波

卫水波澄漾碧璃,光涵云影望中奇。鳞游小濑萦晴藻,鹭逐长虹喷晓澌。菊绽乍疑金谷地,萍摇初认锦江湄。乐山乐水浑佳趣,歌咏徐归不是迟。

其八 故城络丝

览胜寻芳入故城,垂纶遗迹不堪评。湖光波化鱼龙蛰,柳陌花飞鸟雀惊。地僻好拟联雅社,林幽偏称结诗盟。寒潭莫讶为陵谷,丹穴终来彩凤鸣。

沧溟先生即景抒情,写怀会心,使人如游玉府,看璠玙琬琰错陈;如入武库,见戈戟刀剑森列;如凌霄汉,闻霓裳羽衣叠奏;如抽蚕丝,把丹青苍素兼收。诗作描绘了鄘南当地的田园风景,对我们考察鄘南的风土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各方点评

有许多名人对沧溟先生给予褒扬:明代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孙丕扬有诗赞誉:“大德声名著,贤称日月同。穹碑临古道,翠柏长新丛。草树迷芳冢,莓苔护紫嵸。频繁祠下拜,天畔有鸣鸿。”赵焕(礼部尚书)赠诗:“理学芳声远,嘉平见此公。遗言垂教大,洪泽著恩崇。碑勒何人篆,诗题盛世风。荒原高冢在,名与华嵩同。”高务观(尚宝寺寺丞)赠诗:“泪洒古坟中,惆怅叹贤翁。才名惊宇宙,理学擅西东。叔鱼先贤子,沧溟至德公。遗篇犹在箧,特此访高风。”新乡县知县余相赠诗:“沧溟潜嘉平,原自先贤枝。造诣遵叔鱼,修为步仲尼。醇乎一代儒,恢然百世师。我若际文坛,执鞭讵敢辞。”新乡县知县邵象贤赠诗:“先儒杳何处,古庙作春阴。天地归陶铸,寒温识至心。百年存俎豆,奕世俨衣衾。鄘南流水漫,潺潺动人吟。”获嘉县知县宋大奎赠诗:“鄘南文献地,先生更伟然。才学有原本,理道自渊源。气节如山岳,文章似佛仙。嵬哉我先儒,懿行古今言。”……

济南沧溟先生

人物简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今东济南市)人。当他振声扬名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明代文坛上著名的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之一(前七子为: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著有《沧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龙辞去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鲍山下建楼,曰“白雪楼”。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楼,亦曰 “白雪楼”。明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因敬仰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楼。1956年趵突泉扩建公园时,该楼因破烂不堪被拆除,1996年重建。

济南市有个清静幽雅的“沧园”,这个庭园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 “后七子”之一李攀龙而建。

相关作品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土地高度集中,大贵族、大官僚、大宦官等统治集团,穷奢极欲,搜刮无度,广大人民破家失业,流浪四方,全国各地不断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地方贵族藩王时起叛乱,外族侵犯频繁:明王朝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明初制定并推行的八股文考试制度,这时日益成熟、定型;程、朱的理学教条,通过八股文考试成为独尊的统治思想:它们形成一种有力的精神上的连锁,束缚着文士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三杨的 “台阁体”文风依然弥漫一时。在哲学思想上就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运动,在文学上出现了 “前七子”复古运动。它们同时并起,显然要冲破程朱理学教条、八股文和台阁体文风的统治地位,使哲学思想和文学更有效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嘉靖、万历间,明朝统治日益腐败,外患更甚,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尖锐化。在文学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 “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复古运动,重复着 “前七子”的错误道路。 李攀龙的诗文多模拟剽窃。诗如《古乐府》,篇篇、句句模拟,如写字的“临摹帖”。但近体模拟盛唐,也有一些可取的作品。如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其二: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诗意境开阔,写景抒情,能表现新颖的面目。

李攀龙编的《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有《沧溟先生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