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仓鼠科 |
释义 | 基本介绍仓鼠科circetidae,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科,现存种类超过600种,化石种类也不少,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科和族,而这些亚科和族的划分争议比较大。主要以仓鼠亚科、西方鼠亚科、田鼠亚科等为主。 主要分布仓鼠科以新大陆种类最多,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型亚目成员均数此类,其次是欧亚大陆北部,是欧亚大陆北部的主要鼠类,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并且是马达加斯加仅有的啮齿类,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却没有分布。 主要亚科仓鼠亚科cricetinae;hamster 啮齿目仓鼠科的一亚科。通称仓鼠。仓鼠臼齿齿冠具两纵行排列的齿尖,两颊有颊囊,可将食物暂存口内,搬运到洞内贮藏,故又称腮鼠、搬仓鼠。共5属1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有3属8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包括青藏高原。 仓鼠有一对不断生长的门牙,三对臼齿,齿型为:1 0 0 3,成交错排列的三棱体。臼齿具齿根,或不具齿根而终生能生长。由日本为研究牙齿首先引进,后作为宠物饲养,继而推广到全球。 该科各种类动物基本都属中小型鼠类。体长在5~28厘米之间,体重在30~1000克。体型短粗。尾短,一般不超过身长的一半,部分品种不超过后腿长度的一半,甚至基本看不到。主要食物为植物种子,喜食坚果,亦食植物嫩茎或叶,偶尔也吃小虫。多数不冬眠,冬天靠储存食物生活。少数品种天气寒冷情况下会进入不太活跃的准冬眠状态。 仓鼠主要在夜间活动,视力差,只能模糊辨形,颜色只能分辨黑白。毛色繁杂。 仓鼠部分品种因为和人亲近,已成为近年流行宠物,如叙利亚仓鼠(俗称金丝熊)、加卡利亚仓鼠(俗称三线)、坎贝尔侏儒仓鼠(俗称一线)、罗伯罗夫斯基仓鼠(俗称公婆,小露宝)等。 田鼠亚科田鼠亚科Microtiniae,是仓鼠科的第二大亚科。田鼠亚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北可进入北极圈,最南到达东南亚和南亚的北部和危地马拉。田鼠亚科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最主要的啮齿目,并在那一地区的食物链中其到重要的作用。田鼠亚科适应比较多样的生存环境,有些种类适应草原和农田的生活,有些种类适应森林生活,有些种类栖息于高山上,有些种类栖息于北极苔原地带,有些种类为穴居性,还有些种类为半水栖,多数食植物性食物,少数食动物性食物。田鼠亚科中的不少成员为群居性,其中有些种类的旅鼠在数量过多时还有成群迁徙的习惯,旅鼠数量的多少对北极地区的肉食性动物有很大影响。 西方鼠亚科西方鼠亚科(黄昏鼠亚科)hesperomyinae,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北美洲,是南美洲仅有的鼠型亚目成员,由于缺少其它啮齿类的竞争,发展成了种类繁多,生活习性非常多样的一个类群,约有350种,超过了仓鼠科的半数。西方鼠亚科的多数成员外形和习性类似旧大陆的鼠科的典型成员,占据着鼠科在就大陆的位置,但是也包括食昆虫和小型动物的成员,食鱼和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半水栖成员,穴居的成员和树栖的成员,占据着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鼢鼠亚科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是适应地下生活的啮齿类,尾短,眼睛很小,视力差,外耳退化,仅是小的皮褶。鼢鼠主要分布于我国,也见于蒙古和西伯利亚,栖息于森林边远、草原和农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尔会到地面活动,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在洞穴中储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极快,洞穴系统复杂,分支多,平时地面没有明显出口,但附近有不规则的土堆。 马岛鼠亚科马岛鼠亚科Nesomyinae,因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而得名,是岛上仅有的啮齿类,共有十多种。马岛鼠种类虽然不多,但是非常多样,有树栖也有陆栖,还有跳跃行走的成员,其食性也从植物到昆虫均有。有人认为岛上这些不同的鼠类不是单一起源,可以将马岛鼠亚科取消而将其成员分别置于其它类群 冠鼠亚科冠鼠亚科Lophiomyinae,仅包括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冠鼠Lophiomys imhausi。冠鼠身上的毛较长,有时会竖起形成冠状,冠鼠尾部的毛也较长,看起来尾巴比别的仓鼠类更粗。冠鼠体型粗壮,颇似豚鼠,体重可达2.5公斤,是鼠型亚目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冠鼠白天躲在洞穴中,晚上爬到树上觅食,虽然身体看似笨重,爬树技术却很高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