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寄人篱下图 |
释义 | 《寄人篱下图》的构图新奇,画幅很小,却于主位画了两块方形的篱笆,中间还留出一扇长方形的门,使画面布局处于刻板僵死的境地,但一株株梅花使得画面有了变化和生机。梅梢和落花,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 名画档案名 称:《寄人篱下图》 作 者:金农 创作时间:清 尺 寸:纵89.3厘米,横57.1厘米 材 料:纸本,水墨 收 藏:南京博物院 画作背景中国绘画是按人物、山水、花鸟顺序发展的,但论成就却是按花鸟、山水、人物来排次第的,特别是文人画画家更易选择写意花鸟作为抒发胸臆的手段。 在“扬州八怪”之前,写意花鸟画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画风之奇已不能给后世画家留下多少发挥的余地,但八怪中的金农却能另辟蹊径,进一步发展了写意花鸟画。金农本出身于“望族”,但到他出生时已家道中落。金农喜欢独居静思,研读诗文,并精于鉴古。因性格耿直,被称为“浙西三高士”之一。 金农在诗、书、画、印以至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扬州八怪”不仅书法“怪”,画也“怪”,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书法影响了画风吧。金农的“隶体漆书”方扁横斜、参差错落,富有金石趣味,所以他的画风超逸奇古,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古隶”之气,凝重遒劲。金农的绘画题材广泛,尤其是在他50 岁之后,创作出了一大批精湛的绘画作品。 金农是八怪中绘画品味和笔墨格调最高的一个。虽然他绘画的功力和法度都不及八怪中的其他几人,但他利用了他先天具备的条件,弥补了他在绘画法度上的不足。书法的功力和隶体的特点,被金农转变为笔墨方法运用到各种绘画题材中去。金农曾自豪地称这些作品全是“六朝神品”,而对那种陈陈相因、千篇一律的画风嗤之以鼻。金农主张从大自然中撷取新鲜活泼形象的“师法造化”来作画,以达到“形”、“神”皆备、“以意为画”的效果。 为了画竹,他“以竹为师”,专门在住所周围种植了大片修篁翠竹,并“日夕对之,写其面目”;他画梅,“以梅为师”,他曾冒着风雪反复揣摹梅枝的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生动情态,以求“戏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的境界;同样,他画马以“厩中良马”为师,并吸收唐人昭陵六骏的造形特点,使所画之马雄健而通灵。不过,金农的画作更多的是“借题发挥”,他把古今名作用自己笔致稍加变换,就成了自己的创作。而且,金农的画大多是诗、书、画合一。 名画赏析赏析 《寄人篱下图》的构图新奇,画幅很小,却于主位画了两块方形的篱笆,中间还留出一扇长方形的门,使画面布局处于刻板僵死的境地,但一株株梅花使得画面有了变化和生机。梅梢和落花,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这幅画显然是作者有感而发,作者自喻为图中的梅花,虽有凋零,但还是花果累累;然花再好,门敞开着,却无赏花之人,给人一种凄凉、萧瑟之感。画中“寄人篱下”的题字大而浓重,更加深了这种孤寂。这幅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家小传 金农(1687~1763 年),字寿门、吉金,号冬心,又号司农、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苏伐罗、苏罗、龙梭仙客、金廿六郎、心出家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兼擅山水、人物、花鸟,尤工墨梅,居“扬州八怪”之首。代表作品有《寄人篱下图》、《月华图》、《采菱图》、《墨梅图》等。 艺术价值金农寓意深刻的小品绘画; 金农画梅艺术的特色之作; 清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