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季洪宽 |
释义 | “我在少年时就唱过一首歌/叫洪水听候使唤/叫沙漠披上绿波/今天变成了现实/汹涌的大渡河/跟你打了大半生的交道/给我刻下多少记忆的脉络……”鹤发童颜的花甲老人、四川乐山沙湾区民间艺人季洪宽,用手中三块一尺二长的楠竹片子,将铜河号子、铜河山歌与单口相声融为一体,成为乐山的一绝。 那是2007年的春天,峨眉山月文学网组织人马去仙牙村参加桃花节。活动当中就季老师的金钱板表演。我曾在那天的博客中说道: 金钱板的艺术流传现在似乎中断了,年轻人不懂得了,也不屑了。即便在听,我估计也是多数人不了解是怎么回事。这些民间艺术,在小说中常有描写,现在能看到,也是机会难得。 ??所以,季老师连续表演了几次,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觉。那绝妙是何等的?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兄弟我当时就跟住在沙湾的老乡倪文涛说,好像你们懂得了,其实你们没懂得。 这话说的可不过分,因为到了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他又喊季老师表演一段,我当即说,要不得,人家是艺术家,哪怕你是领导也不能这么随意吆喝人啊。结果闹的有些不快。 不过,说起季洪宽老师的经历也不凡,早年曾师从邹忠新学金钱板。1998年,已经有32年行船经历的季洪宽回到了农村老家。春播夏管秋收冬眠,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季洪宽时常拿出三块竹片,充实清苦平静而单调的生活。1992年春天,轸溪乡老年协会组织联欢活动,有人推荐季洪宽表演一个节目,讲讲他跑船的故事。“大渡河的急流险滩多,过去行船全靠人工,船工号子就成了协调指挥劳动的重要‘助手’,那是能够减轻疲劳、振奋精神的劳动歌曲”,回首行船生涯,季老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经过几天仓促准备,季老汉握着一根两米多长的竹竿便“哟嗬,哟嗬”地登台,他扯开嗓子满怀激情地演唱了一曲《铜河号子》。那是季老汉生平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台下几百双眼睛和耳朵全都被声声“哟嗬”感染了。后来,周边乡镇、村社组织文娱活动,学校开展主题教育,老协搞联欢,赶庙会,地邻群众办红白喜事、生辰庆祝,常常会邀请季老汉去“打、唱、演、说”来一段。季老汉则用他抑扬顿挫的音调,配上声情并茂的表演,时而惹得大家捧腹大笑,时而又让人们陷入沉思。 每次去峨眉都会遇上季老师,而且像他这样的年纪,每年还有新段子出来,实在是了不起。可当地的虽然有民间艺术家协会,我了解了一下,他们对季老师这样的人物居然没有什么政策支持。现在谈艺术似乎每个人都十分懂得,但我知道,很多人只是图一个热闹,所以季洪宽就难免像街头艺人一样到处卖唱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