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冀棉24
释义

该品种是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所协作育成的中熟陆地棉新品种,亲本为86-1///[(吉扎45/瑟伯氏棉)F2//ASJ-2]F3////中12。 特征特性 冀棉24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茎秆坚韧,抗倒伏。果枝排列规则,果枝上举,株型松紧适中,叶片中等大小,株间通风透光性好,铃较大,尖圆形,多五室,吐絮畅而集中,朵大、易采摘。铃重5.6克,子指10.5克,衣分41.8%。

1993~1994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区试,平均亩产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69.1千克、59.0千克,分别较对照中棉所12增产15.9%、19.7%;1995~1996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区区试,平均亩产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84.22千克、65.7千克,较中棉所12增产5.88%、8.17%,达显著水平;199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78.4千克、65.8千克,分别较对照中棉所12增产21.0%、26.5%。

1993~1994年国家黄河区试品质测试结果:冀棉24号2.5%跨长28.4毫米,比强度20.5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7;1995~1996年国家长江区试测试结果:2.5%跨长28.4毫米,比强度21.3克/特克斯,麦克隆值5.0;1994年河北省区试测试结果:2.5%跨长30.2毫米,比强度20.4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3。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纺织工业品质要求。1993~1994年国家黄河区试抗病性测试结果:该品种枯萎病指4.4,黄萎病指38.0,对照中棉所12号分别为2.3和31.8,为高抗枯萎、感黄萎品种;1994~1995年长江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9.3,黄萎病指26.3,对照中棉所12号分别为4.6和20.9,为抗枯萎、耐黄萎品种;1994年河北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枯萎病指8.4,黄萎病指41.05,对照中棉所12号分别为9.54和73.87,为抗枯萎、耐黄萎品种,其耐黄萎显著优于对照中棉所12号。该品种为抗枯萎、耐黄萎品种。

培育者 石家庄市农科院、中科院遗传所

地区及技术 冀棉24号适合在冀中南棉区、黄河流域和南疆棉区种植。目前已推广面积达284万亩,预计到2000年累计可推广800万亩。

栽培规程:

1.运期播种 播前充分晒种,用杀菌剂、呋喃丹拌种或选用包衣种子。在冀中南地区地膜棉4月15~25日播种,露地棉4月23~28日播种。

2.合理密植 高肥水地块密度2700~3000株,中等肥力地块密度3000~3500株/亩,旱薄地密度3500~4000株/亩。种植方式以90厘米等行距为好。

3.科学施肥 一般肥力地块底肥施用尿素10千克/亩、磷酸二铵15千克/亩,初花期追施尿素10~15千克/亩,盛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倍。

4.及时整枝化控 7月15日~20日打顶,根据田间生长情况及时化控,每次用缩节胺2~3克,总量不超过10克。

审定情况 1997年1月、1997年7月通过河北省、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