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释义

摘要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各组成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颈、肩、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患有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疾病原因

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治疗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疗法颈椎牵引原无退变的椎间盘突出,经牵引恢复其椎间盘高度,部分突出物有望还纳。牵引方法:采取坐位或卧位,用枕颌带(Glisson带)牵引,重量2.0~3.0kg,一般认为持续牵引比间断牵引效果好,2周为一疗程。牵引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加重病情可能,应慎用。

颈部围邻制动主要作用是限制颈部活动和增强颈部的支撑作用,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一般可采用简易围颈保护,对严重病例伴有明显颈椎失稳者可采用石膏围颈固定。对牵引后症状缓解者制动有利于病情恢复。

推拿、按摩虽有不少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推拿,特别是重手法推拿有可能加重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在推拿瞬间发生截瘫,因此采用时应谨慎。

理疗对轻型病例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蜡疗和醋离子透入疗法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对症处理,对疼痛剧烈者可采用镇静镇痛药物。

手术疗法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颈前路减压术适用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环锯减压摘除损伤的椎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较好。对原有退变者应同时去除增生的骨赘,以免残留可能的致压物。

颈后路减压术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者。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切除术,通过减压孔摘除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若伴有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则可采用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间盘显微切除术有后侧和前侧两种入路,在治疗颈椎软椎间盘突出中,其入路选择仍有较大争议。Aldrich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单根神经根受损的外侧型髓核脱出,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小关节突切除的范围依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的关系而定。该法的优点是:(1)操作简便:(2)切口小、创伤小;(3)并发症少,危险性小。但此术仅适用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而对于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由于减压范围有限,手术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

颈椎间盘溶核术

由法国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并首先作了研究。适用于需要手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年轻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数周无效则可选用此法。虽有不少学者报道该法疗效不亚于外科手术治疗,但诸多因素限制其广泛应用:(1)该法采用颈前路穿刺途径,而颈前方解剖结构密集,如血管神经束、气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危险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损伤脊髓的潜在危险性。

关于椎间盘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锥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上下有软骨板,是透明软骨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环的纤维束相互斜行交叉重叠,使纤维环成为坚实的组织,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转负荷。

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髓核是一种弹性胶状物质,为纤维环和软骨板所包绕。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和大量水分,出生时含水量高达90% ,成年后约为80%。

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脊柱的椎骨共有32块。因环椎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椎间盘的总厚度为全脊柱总长的l/4-1/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