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士生 |
释义 | 个人简历:吉士生,男,1939年4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至1963年在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技术处技监科,任技术员;1963年至1964年在化工部生产计划司计划处,任计划员;1964年至1966年至1971年再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四室任主任、书记‘1979年至1985年在江苏化工研究院有机研究室任主任、书记。1985年至今在国有南京新颖有机化工研究所,任所长。其中1983年评审为工程师,1990年评审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评审为教授高级工程师。 主要业绩:60—70年代期间业绩:长期在基层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科学研究实践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自从科研工作以来,共接纳国家、省、市地方大小科研课题共38项。他学习刻苦、工作细密、撰著论文、技术报告,技术总结专著和高科技含量专利发明等约50多篇论文。60—70年代期间,主要从事的科研课题与业绩:1、硫酸产业工艺技术研究,即将传统的机械焙烧炉改化沸腾炉发气制酸工艺技术,经鉴定后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采用新工艺的磁化焙烧技术方法,制备二氧化硫制取硫磺、硫酸技术,经鉴定后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在这些新工艺技术基础上派生出的衍生技术有:酸浓度测试技术、工艺自控技术、工艺温度控制技术等三项。并负责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硫酸工业检测方法》一书,并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并获化工部科技进步2等奖和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优秀奖各一次。并将有关论文及技术报告刊登在《硫酸工业》等学术刊物上。 八十年代期间业绩:八十年代期间,主要从事的科研业绩:1、聚氨酯产业技术及其配方技术,经鉴定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微孔聚氨酯材料应用技术,经鉴定后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优秀奖;3、新型结构橡胶增强技术,经鉴定后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优秀奖;4、有机硅化学品应用技术,经鉴定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聚苯二甲酸提纯新工艺技术,经鉴定后获中国石化总公司一等奖;6、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增强着色技术,经鉴定后获南京市科技成果优秀奖;7、双氰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研究,经鉴定后获南京市科技成果优秀奖;8、高碳硅应用技术的研究,经鉴定后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9、硅灰石粉增强聚合物技术的研究,经鉴定后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论文及技术报告被刊登在当时的《中国化工》、《江苏化工》等学术刊物上。 九十年代期间业绩:进入90年代,其主要从事未来农业基础发展的“朝阳产业”—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并承担了国家21世纪在国际中具有发展战略意义地位的科技农业课题项目,这些课题项目以期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科技抢占争夺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高科技“朝阳产业”项目。他经过八年的刻苦攻关、研究,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方法,终于获得了对微生物复合肥料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并于1996年将此技术交付江苏省石化厅和农业厅并组织付诸产业化生产实施,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高水准的实施效果。前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论文及专著:近年来其发表的主要论文报告、产业技术报告、技术成果总结等专著文章有:《微生物复合肥料技术进步和发展》、《微生物复合肥料产业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生物肥料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生物复合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