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豆根腐病 |
释义 | 分布及为害蚕豆根腐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一般病株率为5%~15%,发病严重时可达50%以上。 基本症状主要为害根和茎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根和茎基部发病,开始表现为水渍状,后发展为黑色腐烂,侧根枯朽,皮层易脱离,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霉层,是病菌的菌丝体,以后变成黑色颗粒。 病茎水分蒸发后,变灰白色,表皮破裂如麻丝,内部有时有鼠粪状黑色颗粒。 发病根原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 f sp. fabae称蚕豆腐皮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瓶状。大型分生孢子稍弯,纺锤形,具0~6个隔膜,无色。分生孢子卵圆形至圆筒形,单胞。厚垣孢子基部1~2个细胞,无色,圆筒形,单生。 发生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在田间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从根毛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田间借浇水及昆虫传播蔓延,引起再侵染。一般在蚕豆花期发病严重。田间积水或苗期浇水过早,病害发生重。多年连作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干旱时及时灌水,多雨时疏沟排水;合理轮作,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确保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 在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灌根,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防治措施一、实行轮作:蚕豆根腐病菌寄主范围窄,实行蚕豆、小麦、油菜等3年以上轮作,效果好。但不宜与豆科牧草轮作。 二、加强田间规划和管理:选择高燥排水好的田块,播种时尽量避开阴雨连绵时间;灌水实行速灌速排,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三、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宜用病株沤肥,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四、种子处理:播前用敌克松均匀拌种10个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10分钟。 五、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剂应在傍晚时拌细土施用,不宜兑水喷雾,避免造成伤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