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 作 者:王雷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511803702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 元 内容简介《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内容简介: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人民法院裁判的公正与效率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现实中司法者经常不按照法律(委托人)的目标使用司法资源,相关制度安排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仅依靠让司法者超越人的本性来完成司法使命,导致的利益冲突结果屡屡让社会失望和不满。实现司法使命的制度合约中包括了司法者人力资本的参与,因此非激励难以调度。《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的内容可概括为作为有效法律制度下的司法公正与效率追求的应该是相关利益主体行为交互作用下能够形成的占优均衡向最优均衡逼近的过程,而构成一个在可预见的制度安排下的占优均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对特定要素禀赋人力资本依赖很强的司法领域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法律不完备的约束,单凭法律这种正式的强制性工具为支撑,难以解决司法者偏离目标的问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应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院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对司法者的管理,其实质则是对司法者的激励问题,以促使其实现司法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把司法者的管理激励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和保障,从而有别于以往将司法者激励问题作为对其管理的一个附属手段或法院治理中的一个从属问题。司法公正实质是一种社会信任,该信任来源于司法者的行为、信誉和特定制度,但现实中司法者亦会采取自利的方式行事,司法过程存在高昂的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决定了对司法者需要施以此激励为核心的治理或管理,故有必要通过模型分析和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检验等方法对司法者激励问题进行研究。(2)研究表明:司法公正与司法者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工资收入、司法权的有效配置呈正相关,与外在干预呈负相关。上述变量影响着司法者效用的改变,司法者效用主要反映的是对司法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可以影响司法者的裁判行为和社会所获得的司法水平。司法权的配置缺乏效率,司法者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工资收入过低,外在干预对司法者的影响,均可导致司法水平的下降。特别是,审判独立的权力配置会对司法者的被动式司法方式及社会产生相应的激励,故允许司法者获得相对独立的排他性控制权(审判保障权),并将该激励机制引入到制度安排中,以此建立对司法者公正司法的控制权激励。另外,改进司法者考评机制亦有积极作用。(3)从对理论研究的贡献来看,以往对司法公正与司法者激励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法学理论来开展的。《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则是结合法学理论从管理或治理的视角将上述问题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等方法来加以研究,使其成为对以往法学理论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新探索。后续的研究可以沿着《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中的模型和结论继续深入,进一步为中国法院、法官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以及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创新支持。(4)从对司法范畴问题的研究方法的贡献上来看,《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中所设计的调查问卷是国内较早用于研究司法者行为与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等激励问题所采用的问卷。虽然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但该研究的问卷设计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独立完成了,这也为后续开展此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王雷,男,1963年5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曾任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四庭庭长、民一庭庭长,现任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院长。被评选为两届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一届山东省审判专业拔尖人才。1996年7月获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在《政法论坛》、《人民司法》、《法律科学》、《法商研究》、《中国软科学》、《当代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文章20余篇。 图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 一、研究背景/1 二、问题提出/3 第二节 对司法公正、法院和司法者的认识与界定/6 一、对司法公正及法院的认识与界定/6 二、对司法者的认识与界定/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11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16 一、研究设想/16 二、研究框架/16 三、本书的创新点/18 第六节 本章小结/19 第二章 激励与管理研究综述/21 第一节 激励与需要/21 一、激励/21 二、司法者的需要/23 第二节 基于心理学等的内在激励理论综述/26 一、激励思想回顾/26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28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30 四、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33 五、非物质激励理论/34 第三节 经济学关于激励研究的一般性综述/36 一、经济学视角和方法所带来的启示/36 二、关于经济学视角的激励/38 三、博弈分析与激励/40 四、“委托一代理理论”与激励/43 五、企业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激励/47 第四节 不对称信息激励理论的进一步综述/5l 一、逆向选择理论/51 二、机制设计与显示原理/54 三、道德风险理论/57 四、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60 五、不可验证性、隐性激励理论/66 第五节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新发展/70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完全契约理论的关系/70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主要观点/71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72 第六节 激励理论应用的拓展/73 第七节 本章小结/76 第三章 司法公正与司法者激励的模型分析/77 第一节 背景介绍/77 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变量的解释/78 一、模型的现实基础/79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80 第三节 重要指标及其契约的经济学含义/89 一、司法者社会声誉的信念提升过程/89 二、基于信念提升的司法者期望效用/9l 三、司法者期望效用函数中的重要变量关系/93 第四节 司法者裁判的最优策略及对公正司法水平的影响/94 一、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及贿赂收入对司法者效用的影响/95 二、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及贿赂收入对公正司法水平的影响/104 三、司法者最优策略以及司法博弈的均衡/111 第五节 从埃奇沃思盒分析方法到司法者权力配置与司法效率/112 一、诉讼的形成/112 二、裁判、社会效率、社会公平/113 第六节 理论分析的结果/114 一、司法者效用/115 二、司法者效用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影响/115 三、命题形成/116 四、基于现状和理论分析提出实证检验假设/116 第七节 本章小结/120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实证研究设计/121 第一节 问卷与实证分析框架设计/121 一、问卷调查方法与研究目标/121 二、问卷设计依据及框架/123 三、假设检验与度量/123 第二节 问卷设计/124 一、问卷的结构内容/124 二、问卷的设计与预调研/126 第三节 问卷发放与处理原则/127 一、问卷调查的背景/127 二、问卷录入的原则以及分析方法/128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131 第四节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131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2 第五章 司法者激励的实证研究/133 第一节 样本构成/133 一、有效样本的基本资料/133 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136 第二节 问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37 一、基本信息描述统计(Q1~Q11)/137 二、重要性排序描述性统计(Q13~Q14)/139 三、问题Q15~Q27的相关分析/140 四、分析小结/149 第三节 检验假设的因子分析/150 一、因子分析的概要说明/151 二、因子分析准备工作/152 三、因子分析结果及其解释/153 第四节 检验假设的回归分析/160 一、回归分析以及基本检验的说明/161 二、回归分析设计/161 三、回归结果及强壮性检验/163 四、假设的检验结果/166 五、有关实证分析的进一步说明/16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69 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建议/170 第一节 基本工作的回顾/170 一、模型分析/170 二、实证说明/171 三、研究结果及各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172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讨论/174 一、对司法公正也即社会获得的司法水平的说明/174 二、司法者遵从法律的激励/175 三、司法者工作勤勉的激励/179 四、司法者的货币和非货币激励/182 五、对外在干预的激励改善/186 六、司法权有效配置的激励/190 七、考评机制的激励/193 第三节 政策建议/194 一、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保证审判独立/195 二、司法队伍建设以及司法者素质的提高/197 三、司法者的货币和非货币激励/199 四、司法者的考评机制/201 第四节 本章小结/202 第七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204 第一节 研究结论/204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者的法律遵从度/204 二、司法公正与司法者的工作勤勉度/205 三、司法公正与货币和非货币激励/205 四、司法公正与外在干预(贿赂)/206 五、司法公正与审判独立/207 六、司法公正与考评机制、信任/207 第二节 对创新之处的进一步说明/208 第三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210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11 第八章 法院管理实务中的几个激励问题/213 第一节 基于司法目标的管理激励/213 一、问题的提出/213 二、激励带给司法者管理的启示/215 三、司法目标呼唤管理激励/216 四、对司法者的管理激励:有效性问题/218 五、对司法者的管理激励:公平的问题/220 第二节 司法者激励机制的理性考量/223 一、人的自利与司法的使命/223 二、我国法院治理结构中激励的缺失问题/225 三、实现激励机制的理性/231 第三节 本章小结/232 第九章 司法者团队的管理激励/23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实证研究设计/233 一、问题的提出/233 二、研究概况与创新必要/234 三、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概述/235 第二节 我国现行合议庭裁判案件的制度安排/237 第三节 现行合议制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39 一、制度层面对合议庭职能发挥的影响/239 二、司法者的行为倾向对合议庭职能的影响/240 三、现实中案件承办人负责制对合议制运作的影响/241 四、现行绩效管理和考评对合议制的影响/242 五、信息不对称对合议庭裁判质量的影响/242 六、评价机制忽视合议庭成员各自贡献的影响/243 第四节 针对合议制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243 一、合议制背后司法者的行为特征——自利倾向/244 二、合议庭的“团队生产”特征——多边道德风险/244 三、合议庭成员的选择策略——追求“理性无知”/245 四、合议制下司法者乐于称道的“顺从投票”/246 五、缺失针对合议制的绩效管理和考评/247 第五节 治理合议庭职能失灵问题的政策建议/247 一、合议庭投票表决,提高成员个体行为信息的可获性/248 二、建立合议庭成员基于职务的连带责任机制/248 三、改革法院组织内部的绩效管理与考评/249 第六节 合议制中司法者激励的初步结论/250 第七节 本章小结/251 参考文献/252 附录:调查问卷/263 后记/272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