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因靶技术 |
释义 | 基因靶技术(gene targeting) 一、基因靶技术的原理 基因靶技术的原理是设计一个靶载体,其内含有与靶位点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将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载体与靶位点相同的核苷酸顺序间的同源重组,使外源DNA序列定点整合入靶位点,从而达到对靶位点进行定点修复或定点突变的目的。载体分两种:一是序列插入型载体,通过与靶点序列的单交换导入外源序列;二是序列取代型载体,通过与靶点序列间的双交换,用外源序列取代靶序列。 二、基因靶技术的作用 (一)确定基因表达水平 目前应用最多的基因转移途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导入的外源基因难以生理方式进行表达;二是即使表达也不够完善。采用基因同源重组的基因靶技术,可使病变的基因在原位得到改正,与正常基因的结构与调控环境一致,即以生理方式来进行表达。1989年Thomphon采用小鼠胚干细胞HPRT基因的同源重组置换,使HPRT缺陷功能得到恢复。 (二)增强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随时间的推移,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会有所下降,表达的活性会慢慢的降低,有的甚至完全停止表达。同样,外源基因与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的整合位点是随机的,常可导致基因的丢失和重排而失去表达活性。采用基因靶技术则可避免上述二种情况的发生,防止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回复突变成致病性的野生型病毒、原癌基因的激活、正常功能基因的插入失活等,从而增加基因转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 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基因转移系统是目前基因治疗中最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但是包装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相对较低,是影响基因转移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基因靶技术则可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本身的改建和包装细胞系的改建两个方面。Armentano等将gag基因进行不完全缺失,保留421个碱基,这一改建,不仅保证逆转录病毒载体(N2)的安全性,同时也将其滴度提高了10~40倍。Gelinas将β-球蛋白启动子序列缺失,使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滴度提高了10倍。在细胞包装系改建方面,Anderson等研究了包装细胞其组织、种属来源对滴度的影响。鉴于目前基因治疗中应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大部分是由molv改建的,因此,其包装细胞系也常采用PA317等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一般都被产出105~107cfv/ml的病毒滴度,完全能够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 三、基因靶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靶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基因分解,即利用靶技术将外源基因定点导入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的某一位点,使基因打断,此方法又称为基因插入突变;②基因增加,即将外源基因导入靶基因染色体上精确位点,使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外源基因和内源基因共同决定的融合蛋白的性质;③基因修正,即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内,纠正突变的基因。基因靶技术不仅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应用,也可用于癌基因的研究,如利用基因靶技术,对癌基因或原癌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从而观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恶性病变的机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