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琼港镇
释义

地处东方湿地之都,素有“苏北小香港”、“黄海明珠”美誉的弶港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中小城镇生态实验区”,“海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弶港镇注重挖掘区域特色,以特色文化引领产业发展,海洋、美食、红色、宗教等区域文化特色逐步显现,助推“四绿”产业。

琼港镇是一个著名渔港,素有“黄海明珠”之称,集镇区域1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3万。2001年生产总值4。7亿元,人均收入5108元。

特色文化彰显区域特色

海洋文化亮点纷呈

20世纪初张骞开垦沿海农田,在海边兴修的水利设施“三门闸”至今保存完好,不管天多干旱,闸塘一直保持有水,传说是闸塘曾有龙戏水的缘故。以弶港“渔号子”为代表,海上迪斯科(采贝)、排斧声声(造木船的斧声)、渔家姑娘织网(织鱼网)、海生物标本等“三渔文化”远近闻名,“渔民号子”成为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和“造船排斧”节目一起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这里有全世界仅有两处的“合时像观音合掌、分时似天女散花”的两分水奇观。 “两分水”的自然景观,已日益受到了海洋专家和旅游开发商的高度重视,不久的将来,这块处女地将成为人们出游、探险以及观日出、采海贝、尝海鲜的理想场所。这里近百个大小沙洲、沙岛,栖息着几百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黑嘴鸥,这里还是“水中熊猫”世界濒危物种——中华鲟繁衍栖息的基地。以“伊斯特”、“华大宾馆”等海鲜为主的17家饭店酒家,把一个个海鲜做成了一道道特色佳肴,让客人们流连忘返。

红色文化经久不衰

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是我军早期第一支海上武装——苏北海防团的诞生地。他们集结驻泊、开航训练在东台弶港,并在沿海一带积极开展海上斗争,护渔护航、歼灭日寇;保卫海上运输线、保卫根据地。后来经过三次扩编、改编,苏北海防团与第三野战军教导师等部队,共同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这里除了典型的“海防团”之外,还有“51号兵站与弶港”、“韩公祠”、“新四军榴弹厂”、“新四军后方医院”、“无名烈士土墓”等“红色”资源。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后代奋发进取,在市人武部等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去年,镇里拨出专款在海防团旧址上,筹建海防团纪念馆,以实物、图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当年情景,同时以纪念馆为主体,进一步拓展新四军一师师部、榴弹厂、后方医院等造型,挖掘放大红色文化。

绿色文化不断刷新

多年来,坚持“生态立镇”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银杏果、小松菜、山羊,“光亚”牌文蛤、“宜春”牌泥螺、“海夫”牌紫菜、“翠红”牌胡萝卜、“碧凯”牌银杏等一批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区域内占地6000亩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永丰林生态园、省级黄海森林公园、梁垛闸、方塘闸、134台风力发电机、蹲门大米草滩涂、10万亩林海绿色长廊等景点形成了天然的湿地观光带,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游览观光的游客达50000人次。

宗教文化渐露头角

上世纪三十代初,弶港周边地区渔民为了祈求平安出海捕捞自发修建龙王庙,出海前拜奉龙王菩萨,渐渐发展成当地民俗,龙王菩萨也成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护法神。1944年抗战时期,日军侵占弶港时遭拆毁,“文革”中又再遭破坏。随着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2003年法海法师发心重建,在地方政府的关心下,经过3年的努力,古寺又再现辉煌。2009年3月,高16米、长38米中国最大的香樟木质卧佛入住龙王古寺,更增添了古寺神韵。规划建设高13层的观海塔,建成后的观海塔将与龙王古寺交相辉映,随着海底龙宫、观海塔等配套项目的相继建成,这里将成为海边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打造亮点,引领产业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聪慧的弶港人围绕东台市委提出的“四绿”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三港、一带、一围”(港城、港区、渔港,旅游带、江苏第一围)建设,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各类资源,聚合优势,打造亮点特色。

挖掘潜能,发展绿色制造业

镇内的东台市食品机械厂、盛源建工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拥有固定的客户群,奠定了机械制造业的基础,泡大育强食品机械、减速机械,充分引进、积极创办海水产品、农产品加工、纺织机械等装备工业做大绿色制造业。

招商引资,发展绿色能源业

依托沿海经济区这个载体,坚持人人提供信息、专业队伍跟踪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致力发展风、光、水、地热和生物质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绿色能源之都”。

盘活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业

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农、海产品资源,排出一批招商项目,突出招引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巩固光亚文蛤、海天鮰鱼、海生泥螺、海夫紫菜、螺旋藻、淮山药、蜂蜜等已有传统特色食品产业,谋求发展脱水蔬菜、菌类工厂化栽培等新型食品的绿色食品业。

聚合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

围绕“海文化”打造特色旅游。筹划建立海文化展览馆,收藏渔家故事、渔家细节民俗及渔家避讳用语等;开辟海上游览、海边观光、海上日出及两分水观光的旅游景点。围绕“海产品”创造美食旅游。弶港海产品资源丰富,味道鲜美,其品种有几百种,通过招商引资建立海产品美食城、海产品购物一条街,把每道海产品背后的故事放大,形成具有真正特色的海味,让人们在品尝海鲜的同时感受海文化。围绕“海生物”拓展旅游的深度。加快建设恐龙园,尽快形成景点;全面启动海底龙宫项目,以大海的故事、龙王的再现等海洋生物展现“龙宫”的奇思妙想;分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五大类进行整理、收集标本,筹划建设海生物标本馆;利用海生物贝壳,开辟旅游玩具产品,引导开发旅游商品。

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打通原“五七”公路与226省道和临海高等级公路相连,将永丰林生态园、省级黄海森林公园、梁垛闸、方塘闸、134台风力发电机、蹲门大米草滩涂、10万亩林海绿色长廊等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沿海湿地风光旅游带。强化旅游景点对外宣传的策划、包装和推介,进一步放大“海洋、宗教、美食、红色”四大文化特色效应。随着海边特色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旅游理念的不断深入,来海边弶港晨观日出,午看海潮,晚听涛声,海上观光,垂钓、采贝、野炊等休闲度假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弶港必将成为旅游新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