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基什肖像 |
释义 | 【名称】基什肖像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这幅肖像画是画在木板上的,作于1532年。 【作者】荷尔拜因 【规格】约96×85厘米 【属地】现藏德国柏林博物馆 【简介】 荷尔拜因于1526年初访英国,在那里逗留了两年,通过他所结识的托玛斯·摩尔,得以认识更多的英国上层知识界人士,其间完成了许多肖像画。1531年,他第二次去英,从此就定居在那里,直到逝世。在这最后的11年里,他的肖像画技巧已到登峰造极的境地,这可以从这里欣赏的一幅德国商人乔治·基什的成功肖像上获得证明。 最初,荷尔拜因在伦敦期间,以与德国人社会的往还为多。乔治·基什是驻伦敦的汉撒同盟商会(一个由德、英、北欧联合的最大国际性商业组织)的德国代办。该商会专营金融业务,基什在伦敦商业界是一位知名人物。当时荷尔拜因的肖像画主顾中有负责进口丝织品的税收官,通过这位税收官荷尔拜因又认识了这些商人,当然他与德国商人的交往最多,也是出于同乡情谊。 《基什肖像》一画的产生即由来于此。不仅如此,它还是画家这时期画得最精致的一幅肖像。为了博得商界的信赖与得到更多订件,他在这一幅肖像上发挥了他最卓越的才能。尤其是那些被人称颂不绝的肖像上所有的环境细节,如墙上和桌上挂放着的杂物等等,荷尔拜因所运用的笔触之细腻精密,即使用放大镜去辨别,形象也清晰无比:铺在桌上的阿拉伯图案毛毡,板壁上的帐册、桌上的文具、剪刀、钟表、装有金币的圆盒、玻璃花瓶以及在瓶颈上的石竹花……件件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他还细密地画出板壁上部架子上存放的书籍、记事册、文件盒、钥匙、戥子等;墙架上与基什手上的信函仔细看去,几乎能看清上面的每一个字母。有的是利用上面的文字或题签,在补充说明画中人的身份和地位,如在这幅画的上端,粘在板壁上的一块纸片,上面以拉丁文写着:你所见的这幅画表现了基什的容貌。这是他生动的眼睛,这就是他的面孔……。在板壁的左下角,则写着一句基什的个人格言:任何欢乐都是由痛苦换来的。就连板壁上挂着的几封信函,也清楚而完整地写出姓名与地址。 这种过分以细节的精致描绘来说明被画者的身份的表现方法,是当时流行的肖像画风尚。画家能在形象上加深可读性,就证实这位艺术家的造型功力。当然,这种自然主义方法,在16世纪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荷尔拜因更易于在这方面显示他的肖像技巧。还有一点,即所谓油画,那时是指油色与蛋彩画的混合,它有别于今天的油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