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蔡葩
释义

蔡葩,笔名鲁朴,女,1965年6月生,原籍海南省乐东县九所镇罗马村。中国作协会员。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海南自治州中学读书,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读书。1988年起历任《海南开发报》记者、编辑,《中国日报》海南站记者,《服饰文化》编辑部主任,《教科导报》采编中心主任,《海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记者。

成就

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海南日报》、《天涯》杂志、《老照片》、《读书》文摘、《读者》、《文学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文摘报》、《美国侨报》等报刊发表文学和翻译作品近80万字。

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历史随笔集《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找回南洋》。《国医出自海南岛》获第十三届海南省新闻评奖副刊一等奖,《格格遗事》获第十四届海南省新闻评奖副刊二等奖。

近年来主要从事历史随笔和民间文艺的写作,访谈一系列的民间艺人,挖掘海南地方文化,为读者重新认识海南及其海南的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作品多次获奖。她计划创作以南洋文化为背景,叙述百年海南社会生活种种变迁的文化随笔集三部,其中《找回南洋》,约5万字,已交稿,作家出版社准备今年出版。《永远的精神乡愁———1946:一位记者眼中的海南岛》已完成,《海南华侨与东亚》正在写作,两部书拟今年底在海南出版社出版。

事迹

有能力让老人对她掏心掏肺

今年40岁的蔡葩,1988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曾供职于中国时报社、天涯杂志社等单位,长期从事散文和随笔的写作。她自幼生活在海边,小时候无意识积淀起来的对于大海的爱恋,后来形成了有意识地对海南的颂扬和膜拜。36岁时,她被破格调进海南日报社,她的特点是写一些比较抒情且比较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章。2002年,报社根据蔡葩的特点为她特别量身打造了一个文化专栏《似水流年》,该专栏专门挖掘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人的命运。这时的蔡葩如鱼得水,她开始避开某些文化时尚的喧哗,带着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游走在海南深巷老宅,抢救那些已经模糊的记忆。

因为这个专栏,蔡葩采访过海口名媛吴玉琴、前清格格恒容等不下百名见证了海南历史兴衰的人物。尽管采访对象都是老人,但蔡葩有能力让他们对她掏心掏肺。“你要是专门去问,目的性会太强,所以我有空就带他们出来喝喝茶,或是一起散散步,最好把他们的朋友一起约出来,然后一逗就能把他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比如,你说‘阿婆,您当年到北京去唱给毛主席他们听的歌,现在还能唱几句吗?’老人们的青春记忆是一触即发,他们是很愿意回忆自己当年的婚姻、家庭的……”

蔡葩笔下还有些老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经受过生死考验,她也不回避这些老人们触目惊心的回忆:“我是被国民党抓过、杀过,但是没有死。杀头的时候很恐怖,那个吹号的声音我现在还记得……”随着采访的深入,蔡葩说她现在手里的采访计划都已经安排到了明年。曾经有人问她:写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有意思吗?她说:“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经说过,对于历史的抢救比研究更重要,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抢救工作。”

为70岁李敖一句话赴京求证

在同行眼里,蔡葩也是一个善于和名人打交道的记者。2005年9月,有报道说70岁的李敖要到北京,还说李敖表示他要终老在海南。这一信息引起了蔡葩的注意,她大胆决定只身前往北京,向李敖求证这句话的真实性和谈话背景。

“看到这则消息的当晚6点钟,我就给我们那个领导打了电话说明我的想法,领导很支持我,但他也很怀疑,问我确信能采访到李敖吗?因为别的媒体估计早在几个月前就预约了采访,而我是临时决定,所以我就说试试吧。”

来到北京后,蔡葩首先找到了此次陪同李敖一道的高信疆先生,也是自己的一位朋友,并托他转交了自己写给李敖的书信。这封匆匆写在稿纸背面的信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她对海南岛的热爱。“我自己看了都感动了,我说我是一个非常热爱海南岛的人,就希望别人也热爱海南岛,我还说希望李敖能给海南鼓鼓气,海南人太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力了。”也许是这份对海南的热忱打动了李敖,他在北大演讲结束后就给《海南日报》题词了,写的是:“我所思之在海南。”而李敖此次祖国大陆之行,《海南日报》是惟一获得题词的媒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