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霍勒斯·戴 |
释义 | 霍勒斯·戴,美国现代知名画家。1909年生于厦门,8岁开始画画,1927年离开厦门,前往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 简介霍勒斯·戴,美国现代知名画家。1909年生于厦门,8岁开始画画,1927年离开厦门,前往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 1931年,年仅22岁的霍勒斯作品就被列入芝加哥国际展览艺术学院,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从此他在美国画坛耕耘不辍。他经常提及厦门的优美风光给了他许多艺术营养,在有关论述中,多次提及厦门。经过五十多年的磨砺,霍勒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最终成为美国画坛一代名家。1984年,霍勒斯逝于美国。 作品霍勒斯18岁(1927年)画的“厦门城的门”,立即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关注。专家向我们解读,厦门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当时设有四个城门,分别为东门“启明”、西门“怀音”、南门“洽德”、北门“潢枢”。四个门中,据说南门最壮观,因为南门内建有牌坊,霍勒斯所画的这个“门”实际上是个牌坊,很可能就是南门内的牌坊。厦门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许多外国人对厦门城的南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往往把牌坊视为城门的配套,认为也是个“门”。根据有关记载,南门内的牌坊,在清道光年间“已圮”,后来是否修复,未见记载。专家认为,这幅画作如能确认是与南门配套的牌坊,将能补记载的缺失。客观上霍勒斯已经为“厦门城的门”——一个精美的牌坊留下了最后存照。 专家向我们揭密,上世纪20年代,厦门古城开始部分拆除,1925年城南一带开始兴建马路,为了加快旧城的拆除进度,当时还成立了一个叫做“市政督办公署”的机构。那时,这位生长在厦门的美国青年霍勒斯,肯定看到了厦门古城被拆除的那一幕。到了1927年,古城的拆除已经进入了尾声,霍勒斯也将到美国求学,他也许意识到,这个“门”将走进历史,因此,他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将它画了下来。但有关专家也提到,在相关资料中,厦门城南门的牌坊后有城墙的门洞,而霍勒斯的画作中,已不见门洞,是城墙已被拆除牌坊尚存,或这个“门”未必是南门牌坊,而是岛内其他地区的牌坊。这一切,都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但毫无疑问,霍勒斯画于1927年的画,为我们留下一份很有意义的城市印记。 霍勒斯的画作中,有多张厦门庙宇图,画面生动。描绘出当时厦门庙宇建筑的风韵。画面中的庙宇飞檐翘角,甚至屋顶上“龙”的装饰和屋脊上的“剪粘”都色彩鲜艳、惟妙惟肖。我们请教多位专家,画面上的庙宇,是否还能找到尚存的踪迹,一时还未定论,希望读者也给我们提供线索。 在霍勒斯1927年将离开厦门的画作中,有一张描绘了鹭江海面上的“狮子岩”的画作,霍勒斯的“狮子岩”其实是老厦门人熟悉的“印斗石”,经过八十多年海水、风雨的侵蚀,那只“狮子”是否“卧”在海面上?我们在专家的指引下,在鹭江岸边惊讶地发现,这头“狮子”历尽沧桑,依然存在,我们拍下照片和霍勒斯的画作形成了古今对照,在厦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它依然存在,更显得珍贵。 身世他的父亲斯图尔德·戴,19世纪末,来到厦门定居在鼓浪屿,上个世纪初,斯图尔德·戴生下了霍勒斯等兄弟姐妹四人,霍勒斯生于1909年,是家里的长子。鼓浪屿的优美景致,使霍勒斯从小喜欢上了画画,八岁时他就用画笔绘出鼓浪屿的景致,12岁时,画艺已趋娴熟。这次,塔尔提供的资料里就有父亲12岁时在厦门的画作。1927年,霍勒斯18岁,他离开厦门前往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在这之前,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厦门等闽南一带风土人情的佳作。霍勒斯用他的画笔记录了上个世纪20年代厦门及厦门周边一些景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特殊的记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厦门怀有深情。 回到纽约的霍勒斯,没有忘记在厦门的日子,他曾在给南卡罗来纳州技术学校的信中提到“这里的风景是如此旖旎,它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南部”。塔尔说他的父亲,在书信、著作、与他人交流中,经常提及童年、青少年时期在鼓浪屿看到的亚热带风景和建筑,对他绘画事业的巨大影响。霍勒斯的传记中还特别提到霍勒斯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在鼓浪屿的经历。霍勒斯在美国成名之后,许多评论家都认为,他的的画风深受中国的影响,形成了融合东西方艺术、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风格,这是他绘画事业成功的关键。 儿子的心愿潘维廉教授告诉我们,霍勒斯·戴的儿子塔尔是通过他开设的一个专门介绍厦门地理人文的网站认识他的,塔尔父亲出生在厦门,他希望潘维廉教授把霍勒斯·戴在厦门的作品、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照片和在美国的工作照作为资料,提供给厦门主流媒体,这是一份前人留给后人的特殊记忆。 潘维廉教授告诉我们,塔尔多次与他联系,他想把父亲童年、青少年时期在厦门的作品献给厦门。塔尔说,他父亲对厦门一直怀有深挚的情感。他的父亲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是工匠,他们把自己的方法留传给成功的新一代人并得到重新解释”。这也是他父亲留给厦门人最好的礼物,让厦门城市的记忆更加丰富,厦门的历史更加绚丽。 潘维廉先生还告诉我们,塔尔曾通过本报“双语周刊”表达愿望,他想到厦门来寻找父亲的足迹。他想看看这个影响了父亲一生、使父亲终身不能忘怀的城市是什么样的。他将在厦门追寻史迹,尤其想到父亲画中的地方看看。这个从小就听父亲描述过的城市,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 潘维廉教授说,他最近出了一本新书《老外看老鼓浪屿 》,收录像霍勒斯这样与厦门历史文化有关的人和事,意在引起人们对厦门历史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人们去领会和保护那些即将丢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潘维廉教授认为,霍勒斯留下的绝不仅是厦门的历史画面,它还传承了一种不会泯灭的外籍人士对厦门的情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