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平装: 2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0497653

条形码: 9787500497653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440 g

作者简介

王德领,1970年生于山东嘉祥。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后,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兰州大学学报》《南方文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诗集一部,参与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已出版学术专著《重读八十年代——兼及新世纪文学》等。2010年获北京文联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翻译政治化,文学政治化被尽力弱化之后,在50至70年代一度被遮蔽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得到彰显,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彰显和影响在中国语境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图景。西方现代派以及所依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在进入80年代中国思想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国内的思想文化话语产生激烈的摩擦和交锋。西方现代派文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地进行了解构,对中国文学进行了重塑,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文学革命。《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以知识考古学式的现场发掘方式,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放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上,分析这种变化的依据与内在的逻辑运作过程,揭示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是怎样参与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变革进程,使创作格局出现了多元化,重绘了中国文学的地形图。《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由王德领所著。

目录

导论

一 论题的由来以及研究的意义

二 对几个概念的限定

第一章 80年代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背景

第一节 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想根源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界定

第二节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译介与接受

一 50-70年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译介与接受

二 80年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译介与接受热潮

第三节 非理性主义哲学热与80年代思想场域

第二章 中国文学语境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第一节 50-7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一 文学新秩序中西方现代派的位置

二 反面教材:十七年期间对西方现代派的翻译和评论

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现代派的激烈排斥

第二节 1976-1989年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一 1976-1978年对禁区艰难的突破

二 1979-1989年对西方现代派的译介

三 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派译介的特征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第三章 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论争

第一节 从论争文章统计看论争呈现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 如何看待这个“陌生而混乱的世界”:论争历程的简要回顾

第三节 现代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发展道路的论争

第四节 论争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

第四章 1976-1985年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第一节 现代派接受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一 当前创作的焦点是形式问题

二 对现代派文学形式的“剥离”

三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偏离与小说文体热

第二节 对荒诞存在的反讽式表达

一 存在主义觅踪

二 “虚无连着虚无”抑或“本体的荒诞”

三 影响的焦虑:互文性写作中的文化身份的确认

第三节 命名的困惑:80年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学研究与生命的关联(附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