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魂归陶然亭·石评梅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丛书名: 漫忆女作家丛书

平装: 25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020034624

条形码: 9787020034628

尺寸: 20.3 x 14 x 1.1 cm

重量: 249 g

作者简介

石评梅(1902-1928)诗人,散文家。原名汝壁,笔名评梅女士,波微等。山西平定人。主要菱:《偶然草》,《涛语》。

内容简介

《魂归陶然亭?石评梅》是漫忆女作家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与石评梅有亲身接触和交往的人写的文章数十篇。其中有她的同学、同事、同辈作家的回忆文章,有报刊记者、编辑写的访问记等等。这些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石评梅各个时期的情思,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石评梅高洁的人品,文品,展示了石评梅的风采,颇值得一读。

媒体评论

编后记

卫建民

我年轻时也爱好文学。在搜集阅读现代作家作品时,尤其留心同乡前辈的足迹——文学青年往往以乡贤为骄傲,好像这就是个人爱好的佐证和有可能成为后继者的理由。

不过,翻遍全国十几所高校编的文学史教科书,怎么也找不到石评梅(1902—1928)的芳名。有些专修文学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年代有过这样一位作家。感谢书目文献出版社,他们在八十年代初就整理出版了石评梅的几种作品集,才使我认识了生命“如彗星之迅忽”,却在黑夜划过一道永恒的光芒的同乡作家。

“活过”的深厚滋味,原不以寿数界定。有的人长命百岁,福禄寿齐全,到老只能讲讲饮食特点,长寿秘诀;长长的一生平淡无奇。有的人——如石评梅,只活了二十几岁,却轰轰烈

烈,尽情怒放,以生命之花照亮了一隅。到风过花谢时,后来者仍在咀嚼她“活过”的滋味。

山西有座娘子关。近代以前,这是晋省与外部隔绝的天然屏障。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在北京展开时,许多有为的山西青年跨过这道古代关隘,摆脱封闭和愚昧,投入新的生活。石评梅,就是出关的一员女将。她十八岁离家北上后,就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加入了先驱者的行列,目睹了“三一八”惨案。在中国社会发生剧烈震荡时,她正站在震荡的中心。她离开双亲,走出娘子关的意义是:山西、北京同处于黑暗,但北京有冲决黑暗的战友和战地;人在山西,只能在黑暗中窒息。三十年代初,陈衡哲一行应孔祥熙之邀游太谷,途经一大户人家时,陈下车探访,看见了一屋子“曲背耸肩,苍颜削颊”的男女。她说:“这种大家庭真有点可怕,都会中的大家族哪能和它相比?有天才的人在都会的家族中,尚有出头的希望,犹之一枝根蒂坚固的花草,尚能在石隙之中透芽发苞一样。但这样的家庭却是水门汀,任何坚固的花草,也休想找得出一隙一缝来,作为它发芽的门洞。”陈衡哲的敏锐观察,道出了昔日娘子关内万千男女共同的命运。

石评梅在北京生活不足十年。因当年报考的学校国文系不招生,她改考体育系,又以体育教师为职业,以体育:为改造社会,解放妇女的手段,以文学为精神的坚强支柱。当年主持北师大附中的林砺儒先生,慧眼识才,又让她兼任国文教师,改变了世人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坚定了她以教育为终身职业的决心,她付诸实施“情感教育”,响应“人本位”的教育方针,得到了同事、学生的衷心爱戴。

从她数量不丰的作品和友人的回忆文章分析,她的情感生活,很早就投射下一道浓重的阴影。初恋的遇人不淑,是她一生痛苦的根源;身心受伤后,到死都没有痊愈。她满怀期望的走出了娘子关,不料又跌入情感的苦海。自从认识同乡高君宇后,她总算在苦中尝到了甜,在黑暗中窥见一隙光亮。谁料天道不公,疾病夺去高君宇年轻的生命,双双在书信中的热烈情愫,在病床旁的默默盟誓,又如梦幻泡影,变成了石评梅更大的痛苦。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故事,是凄恻动人的千古绝唱!石是才华横溢,情感热烈的女作家;高是执着于政治理想的共产党人。他们都受新文化运动的感召,冲破封建礼教,在精神上融为一体了。然而,疾病使他们先后走向死亡,到死也没有结合。他们生病住院,都在协和,是从同一道门走入冥途的;他们的手上都戴着定情的象牙戒指,同眠于陶然亭畔。“梁祝化蝶”是神话,石高同穴是现实。高君宇的死,既加深了她的痛苦,又升化了她的精神境界。她生前知道有人在真挚的爱她,清楚地知道那个死去的人唯一爱的是她,她的余生只能为他而活了。以后的作品,几乎全是敬献于高君宇的爱情祭品。撕碎了的心,原是缤纷的生命花瓣。

二十年代的北京,石评梅之死是一个大事件。她的同事、朋友、学生,几百人列队走过街头;殡仪隆重,哀恸感人。这是文化古都在悼念一位作家,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石评梅、高君宇的墓地,早就是古都北京陶然亭畔的一处风景。

《魂归陶然亭》,是我编选完工后自然冒出的书名。就在今天下午,我还去陶然亭,在他们的墓旁照了几张相,但我的心情,已回不到过去。多年未来,不知墓地已新修,墓碑形制未变,却换成汉白玉,石评梅特意为高君宇设计的墓碑及原有的碑文,也不知去向。重修者故意突出高墓,淡化石墓,将石推向陪衬的地位。这就大大违背死者的本意了。为了一种浅薄可笑的目的践踏死者的初衷,孰令致之,谁为为之?

为故乡的前辈作家编一本纪念文集,真是愉快的工作。因此,当郭娟提出她的计划时,我立即说:你找对了人。“编选依据的资料是:《平定文史资料》《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心脏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几种《石评梅作品集》。

2001年2月12日于北京辟才胡同

目录

第一辑

回忆的石评梅女士 徐祖正

悼评梅先生 李健吾

评梅先生及其文艺 李健吾

石评梅略传 庐隐

祭献之辞 庐隐

我哭你唤你都不应 晶清

海上日记 晶清

追忆石评梅师 蹇先艾

回忆我的好老师石评梅 颜一烟

女诗人评梅 孙席珍

回忆敬爱的石评梅老师 李守仪

学生的哭声 菊农

为题《石评梅作品集》书名后志 邓颖超

第二辑

评梅的一生 林砺儒

评梅的死 月如

在我记忆中的评梅 师禹

评梅的女子教育 汪震

送丧归来 露茜

长寿寺的归来 郁缤

我所认识的评梅 袁君珊

石先生,别了! 颜毓芳

最后的音容 舟生

由评梅先生之死而想到现代青年的出路 东峦

评梅的病 冰森

伤逝 孺朋

石评梅女士追悼会纪祥 世荃笔记

附录

象牙戒指(外三篇) 石评梅

致评梅信 高君宇

高君宇墓志铭

编后记 卫建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