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会水楼 |
释义 | 百科名片会水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是叶挺将军的祖屋,惠州巿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 简介会水楼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整座建筑呈现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正面开一门,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会水楼适合居住一百多人,随社会发展,已全部外迁。现楼内已无人居住,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 革命旧址共青团周田支部旧址——会水楼,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1928年夏,共产党员叶奋生在象山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共青团组织,首先吸收进步青年叶文华加入共青团。叶文华加入共青团后,受组织的派遣,在暑假期间回到家乡淡水周田村开办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培养发展一批共青团员。首先吸收叶吉祥、廖似光参加共青团。随后,又培养吸收叶庆荣、廖玉梅、廖佛如、廖荣生、叶真云、叶影芳、叶瑞梅、叶琴等二三十人加入共青团,并建立共青团周田支部,支部设在会水楼,先后由叶文华、叶吉祥任书记。共青团周田支部建立后,担负起革命斗争的重任,发挥战斗作用。共青团周田支部以廖屋为据点,开办夜校识字班,组织农会,传播革命道理,同时建立秘密联络站,掩护、接待由香港进入内地的省委、特委和县委机关的领导人。其后,还建立地下交通站,由共青团员负责淡水区委与惠州地下党交通站的联系,传递护送党的情报和文件。此外,共青团周田支部还配合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反对国民党军对红军、苏区的“围剿”,反对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发动群众抗租抗税。共青团员利用淡水墟日和周田二圣宫,淡水、沙坑庙会演戏的机会,组织演讲,散发传单、举行集会,对国民党军队士兵进行策反宣传,同时宣传实行土地革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共青团员还深入农村,鼓励动员青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发动群众募捐慰劳品,慰劳红军。为了配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周田团支部组织青年砍电杆、剪电线、毁公路、烧桥梁,经常开展夜间袭击活动,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打击和骚扰敌人。 规划建成将军馆惠阳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将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叶挺纪念园附近的会水楼(原周田村祠堂)改建成周田将军馆。 周田村是一个著名的红色村庄。当年,在叶挺将军的影响下,廖似光、叶辅平等一批仁人志士先后投身于革命事业。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努力把叶挺将军纪念园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惠阳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把周田村会水楼建成周田将军馆。 为进一步充实展馆资料,惠阳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1年曾向社会公开征集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周田村(含今天的秋长周田村、官山村、双田村)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书籍、文稿、报刊杂志、纸质档案资料,当事人和知情者提供的历史见证和回忆录等。另外,曾参加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周田籍革命志士、烈士等使用过的各种遗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农业生产工具、书画、信函、老照片、证书、奖章等其它实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