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宪智 |
释义 | 蔡宪智,著名编辑、学者、策划人、书评人。成功包装多名知名作者,发掘出一批颇具潜力的优秀作者。目前仍从事编辑策划工作。 人物介绍星座:狮子座 学历: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 经历:求学期间爱好写作,曾多次获奖。毕业后到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先后在档案馆、总工程师办公室任职,并主办团报。后因为个人兴趣,进入出版界。先后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嘉兰德文化等国营、民营出版机构供职,编辑出版了大量优秀图书,培养了一大批作者。 最喜欢的作家:金庸 最爱读的古代小说:三言二拍 目前发行量较大的图书:《水煮三国》(成君忆著)《你就是百万精兵》(李志君著) 编辑、策划图书《魔鬼的面料》 《我以为我们再也不说话了》 《软资产》 《2020》 《光速思考》 《水煮三国 》 《公司进化》 《公司政治》 《中国商务智慧》 《琪琪姨妈的忠告》 《顾客第二》 《责任制造结果》 《大买卖》 《精力管理》 《欧莱雅》 《关键沟通》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我与中信》 《团队合作24策略》 《实力作证》 《爽心路》 《你就是百万精兵》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爱情》 输出版权《水煮三国》版权输出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版权输出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 《你就是百万精兵》版权输出到韩国 〖水煮三国是怎么出炉的〗 献给爱妻祝维娜—— 夜未眠“你真是个没心没肺的人。”维娜开玩笑时常这样说我。因为家里的事我很少过问。还因为平时我不紧不慢的性格,有些在她看来十万火急的事我也紧张不起来。而且不管有什么烦心事,到了晚上,除了熬夜工作,我总是倒头便睡。即使是熬夜,只要事一做完,头一粘枕头,我也能睡着。记忆中,能让我一夜不眠的时候,只有那么几次。第一次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父母为了凑齐1800元的借读费四处告贷,在要交款的前一天晚上,我一直在听父母讨论到哪里还能借到钱,如何才能把这笔钱还上;第二次是高考结束那天,和家人聊了一夜,在当时文科升学率才百分之十几的情况下,一个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不得不为落榜做最坏的打算。而在和维娜相识之后,我从未失眠过。 近两年来,我又有了一次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时候,那是来到中信出版社后,看到了一本好稿子。那天看稿子一直看到下半夜两点,由于太兴奋了,我实在无法入睡。按捺不住,一个电话打到了远在沈阳的家中。电话铃响了十多声后维娜接了电话,听清是我后用带着困倦的声音说了一句:“你有毛病呀,这么晚了不睡觉?”我说:“我看到了一部好稿子。”说这话时,我觉得我的声音都变了。然后我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起我正在看的稿子来。维娜慢慢也有了兴趣。于是我评论一番,读一段原稿,再评论一番,不时还问问维娜的看法,有时边读边笑,不得不停下来,喘喘气。长途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把IP卡上的余额用完。在滴滴滴的提示音中匆忙地说了一声:“没卡了,明天再打给你。”这才挂上了电话。看窗外,天已开始放亮。半分钟后电话铃声响起。是维娜打回来的。说等书出来了,一定带回家一本先给她看,然后嘱咐我赶快去睡觉。我一夜未眠,维娜也是。后来在加工这部书稿的日子里,我每次有了新想法,除了给作者写信外,都要打电话给维娜,问问她感觉如何,甚至是目录下的文字,前勒口的文字,都读给她听。后来这本书出版了,就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水煮三国》。维娜是“听”过全书的第一位“读者”,维娜那时就说过:“这本书一定好卖。” 其实,每次回家时,我都要把我作责编的书带回家,维娜也总是要很认真地看。而且每次去图书城,都要去翻看中信出版社的书。维娜常说:“你们社出的书真不错。你同事的水平都那么高,你得加油呀。”维娜也爱写点儿东西,虽然文笔并不是很好,但总能找到新鲜的思路。看过我带回家的书,时常会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东西。开始是悄悄地写,从不拿给我看。后来一次被我发现了,要过来看,看过我说:“写得不错嘛,改改就可以发表了。”维娜说:“写得不好,太丢人了。”不过后来再写什么东西,总是拿给我看,然后问我:“大熊,看看能不能发表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维娜写的书评被几家杂志社采用了,收到第一笔稿酬那天,维娜把钱存了起来。我在电话里问:“是不是要留作纪念啊?”维娜得意洋洋地说:“攒起来,将来给小宝宝买辆车。” 做财务工作的维娜时常问我的话就是:“你又出新书了吗?有没有为你们社里赚到钱啊?”我总是说:“别职业病了。”不过坐在办公桌前,我时常会想,我有没有资格坐在这里。作者和译者辛辛苦苦完成的稿子,我能不能用点睛之笔,为之锦上添花。对于一些由于作译者自身水平的原因,不十分理想的稿子,我有没有能力将稿子改出来。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中信出版社为这块方寸之地支付的租金,我的工作,有没有把它们赚出来;每月存折上渐渐增加的存款额,我的工作,是不是对得起它们。和那些埋头工作的同事相比,我有没有差距。在这样的出版社里,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都在尽力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同事之间也是互相激励。我是不是还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维娜的话,正好不时地提醒着我。 维娜对我的工作的支持,我是非常清楚的。但让我最不能平静的,还是今年春天发生的一件事。经常长时间的加班,一年之久的两地生活,身体的劳累加上思念之情,使我在电话中常流露出寂寞与疲惫。维娜察觉到了,对我说:“我去北京陪着你吧。”维娜到了北京后,每天照顾着我的生活,心情好了,工作效率也高了。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就过了一个星期。周五我加班后回“家”,也就是我们租住的小屋,维娜不在。8点多了,她能去哪呢?她到北京后,我还没有陪她出去玩过,她在北京几乎是哪里都不认识,能去哪里呢?8点半,维娜回来了,很疲惫的样子。“你去哪了!?”我几乎是对她吼出来的。“丰台那边,你不会怪我吧。饿了吧?”我坐在餐桌边觉得没有胃口,维娜看我还在生气,就对我说:“我5点就往回来了。车少人还多,挤得我都喘不过气,路上还堵车。”我埋着头说:“别解释了,我知道你自己在家里闷得慌,以后出去玩早点儿回来,别让我担心。”忽然我觉得哪里有些不对,抬头看时,只见维娜眼里噙着泪。“我去面试去了。”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天明才睡。原来那几天她每天都要去找工作。为了不成为我的负担,不让我分心。她自己按照报纸上的信息,拿着地图一家一家地跑用人单位。她给我讲找工作的事时,讲得很轻松。我的心里却不知是什么滋味。 这一年是中信出版社最艰苦的日子,也是我到北京后最艰苦的日子。收入的锐减,使我不得不应对生活的压力。有段时间,面对每月千元出头的工资,900元的房租,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在这个时候,维娜给了我最强有力的支撑。维娜削减了购物计划,今年本来准备换羽绒服,维娜说:“以前的那件我还能对付着穿一年。”原来看好的800多元的婴儿床,现在也被取消了,维娜说:“等小宝宝出生后再买吧,200多元的看起来也不错。” “最近我们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了。等小宝宝一满月就到北京找工作。我们一起赚钱。”维娜这样说。而最重要的是,维娜说:“我知道你喜欢现在的工作,不要因为现在有点儿困难就放弃你的理想。你不是想当个名编辑吗,现在我们得一起坚持一下。我支持你。”是啊,我之所以投入出版行业,一方面是为了个人的爱好,发挥个人的特长,另一方面还希望能在出版领域实现自身的价值。中信出版社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舞台,这也正是我能够不离不弃地紧随着社里的工作思路,竭尽全力地做好每一件事的动因。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要说:“为了爱我的人的期望,为了我所爱的事业,永不言弃。” 名编印象蔡宪智发财了吗?怀着这样的心情去探访这位名编辑,但几经寻找,居然找不到蔡名编的住处。多方打听后,终于得知蔡编辑一家三代人目前挤在沈阳郊区的一所不到70平米的房子里,因此从不在家里会客。 当听说我是记者,想到他的办公室采访他时,蔡编辑在电话里说,还是在电话里聊聊吧,在办公室人很多,而且只约见作者,不见记者。如此更激起笔者的兴趣,想见识这位深居简出的名编辑的庐山真面目。 终于通过一个朋友见到了蔡编辑,当时是朋友们小聚,我作为朋友的朋友参加了聚会。蔡编辑很健谈,却对自己的成就只字不提。当我问到蔡编辑是怎么编出这么多大家喜欢的好书时,蔡编辑淡淡地说:“读者错爱。”再追问,只说作者是如何勤恳,再问到蔡编辑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时,蔡编辑说:“自己只是好运气,结交了这些朋友。”席间笔者极力诱导蔡编辑说些自己的贡献,以为文章准备些“猛料”, 蔡编辑依然说作者如何辛苦,顾左右而言他,最终未能如愿。 当笔者说到如今出版社的一些编辑每年提成超过六位数甚至达到七位数时,一位和蔡编辑熟识的朋友告诉笔者,蔡编辑可谓是两袖清风,从前在出版社拿工资时,还没一个小部门负责人拿得多,即便是书卖得最好的时候,也不过给其他编辑每月多拿一百元钱。在出版社时曾经让他当编辑部负责人,但他更愿意做好书,不想被日常事务缠住,推辞了。所以至今也没混过一官半职。有曾有大书商出高薪聘请他,但他一直不为所动。在他眼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做好书,照顾好家庭。 也许,他真的是一个不图名利的人。(文敏) 名编印象二我们这一届同学里能人特别多,有当领导干部的,有办公司发了财出了国的,有破格提升的,有在大学里做了教授的,还出了好几个博士。像蔡宪智能取得这么多成就,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反而还为当年他没考上研究生惋惜过,当初以为他一定会读到博士。不过现在看,他有没有考上研究生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条条大道通罗马,以他的素质、学识、能力和才华,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现在他的确没让我们看错。 在大学时,蔡宪智在我们系里就小有名气了。不只是因为他学习好,是班干部,还因为他很特别的形象和给别人的印象。他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班干部,其实在班里他年龄也差不多是最小的了,所以大家从心里说总想逗逗他。看他认真负责的劲儿也觉得有意思,尤其是女生,总喜欢和他开玩笑,他也不介意。按理说他当的是生活班长,学校里打扫卫生,冬天扫雪,都要他来组织同学,给大家分配工作,弄不好就会得罪人,实际上四年大学生活,他领着大家干了三年活,对女生们一直很关照,不但没人抱怨,女生们还都很喜欢他。当然有些男生不这么看,认为他对女生“保护”得过分。 不过别看他很有女生缘,大学里还真没听说过他和谁谈过朋友,那时我们班里“处对象”的有四五对儿,像他这样学习又好,人缘又不错的班干部找个女朋友相当容易,听说先后有两个女生还追过他,但可能是因为他年龄小吧,这方面成熟得晚,人家那么明显的暗示他也看不出来,也许是懂了装不懂,这我们就不知道了,最后那两个女生都白费了心思。 说到他特别的形象,最近见到他时,还没有改变。那时候我们背地里都叫他爱因斯坦、怪才。因为他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好像几天没梳头似的。就因为这个头型,女生们背地里没少笑他。有时候他也会为自己的头发辩解,比如说:“刚刚梳过,风一吹又起来了。”他又不肯剪平头一类的短发,又不留艺术家似的长发,所以这么多年,一想起他的发型就想笑。 叫他怪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学习成绩好,每年都拿奖学金,却从来没见过他怎么努力做功课。我们学文科的,背的内容多,考试前的一个月大家都突击背题,那时候多数去自习室,自习室没地方的时候,就会带上课本去图书馆。在图书馆经常能看到蔡宪智,他多数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不像我们,去自习室和逛街的时候多。我们去图书馆都是带着课本去的,他去图书馆从来不带书,而且经常去理科阅览室,我们有时候在文科阅览室找不到位置的时候也去理科阅览室,理科阅览室相对人少,不过在那里看文科书总觉得不是很合适。他就不一样了,他去借理科的书看。有一次我见他在看大学物理,有一次见他在看汇编语言,有一次看一本关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书,还有有机化学,还见过他看材料什么什么的,名字记不住了,应该是很专业的。反正是他什么书都看。在文科阅览室也能见到他,每次看到他都是在看小说之类的,还有就是英文原著,还有日文书,真不知道他怎么能看得懂。有时候几个阅览室都找不到他,一定是躲到期刊室看杂志去了。 虽然他看的都是我们常说的闲书,却从来没影响他考试的成绩。我们这一届他第一个过了英语六级,年年拿奖学金拿得我们眼红,大三的时候得个计算机比赛特等奖,一千元,那时候我们一等奖学金才三百元,所以那个学期我们有机会就宰他。一学期下来,估计被我们宰得差不多了吧。 (根据口述整理/文敏) 蔡编辑日记2005年岁末备储 蔡宪智 不喜欢用“盘点”那个词,总觉得那是盘库点货的意思。回忆一年来在寻找梦想和理想的路上有哪些感悟和收获的时候,我更喜欢说储藏,就像使用储藏室把各种奖杯、证书、礼物、纪念品甚至可能还有一些久不变质的美食存放起来一样,把记忆和成果储藏起来,虽然并非都是为了留待日后慢慢享用,整理,然后储藏毕竟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2005年初从北京回到沈阳,算不上是衣锦还乡,但也不是空空的行囊。虽然也带着一身的征尘,但是并不觉得疲倦。对北京略略有些不舍,但是更多的是享受回到家中的幸福和温暖。 2005年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虽然在2004年就已经知道了这份喜悦的到来,虽然早已做好了诸多准备,但喜悦真正来临时还是让我兴奋得不知所措。当这个小生命降临时可以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来形容一下:“当时我的腿都软了。”也许没当过爸爸的人体会不到,也许当了许多年爸爸的人早已把当年的情形忘却,但在2005年这整整一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那种感觉。我担心过,但腿没软,我害怕过,但腿没软,我期盼过,但腿没软,我焦虑过,但腿没软,我兴奋过,但腿没软。但是在那个最应该欢呼的时候我的腿真的软了。片刻的感觉像是要虚脱,尽管只有那么片刻。女儿一天天地长大,从只会眨眼睛哭闹的婴孩慢慢长大,开始能转头,能翻身,能坐起来,能爬行,能站起来,能试着走两步,能发出类似“妈”的单音节,女儿已经十一个月大了。 2005年得到的最高的若干评价是“这个爸爸当得挺像样(妈妈语)”,“在当当有好的位置和影响,您实在是居功至伟。谢谢!(作者语)”,“很高兴你这么快就开始自立门户做书了,恭喜!(同事语)”,“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能做到(同事语)”,“您对图书策划和编辑工作的热爱让我非常感动。向您学习!以后还请您多多指教!(同行语)”,“和你这个合作是我荣幸(作者语)”,“您可真是神通广大(作者语)”, 2005年窝心的事也有一些,最让人窝火的一件是来自北京的一个女作者的搅闹。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她经常前一天打电话骂我一通,第二天一早又给我道歉,刚刚说过我不介意,下午便又打电话骂过来,第三天上午又给我道歉。而且无事生非,和别人说了我许多坏话。虽然我对自己说,她精神有问题,别和她生气,但情绪还是受到了影响。无来由的怀疑和指责几乎让我得了电话恐惧症。虽然这样的人只遇到一个,这样的事只有一件,但只这一件就足够了。以后做事真得先看清人,不要再给自己找不快。 2005年新结识了一些人,一些很好很好的人,十来个新同事,几个作者,几个同乘一个线路公交车的“车友”。结识这些新同事新朋友是我这一年来的第二大收获。与结识这些可爱的人们相比,在工作上做出些成绩来只能排在第三位,甚至是第四位上了。 2005年觉得不足之处是工作上取得的进步较小。但能在自己喜欢的地方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就算是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也应该满足了。2005年还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做了一次小小的名星,也和做这样的工作有关。 2005年相对减少的是收入,在沈阳的收入不及在北京时的一半。消费水平也显著下降,不过还好,因为在自己家里住,少了房租一项开销,沈阳的物价水平也比北京低,另外有父母的接济,收支基本平衡。只是少了收入多了开销,进出相抵,存款没有增加。 2005年老家的旧房动迁了,对我们家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一来不用为照看旧房子操心了,二来建了新房会升值,新房下来后准备卖掉,初步算了一下,还清买房时的借款还会有结余。目前的问题是新房款准备了一些,但明年建成交款时,如果还准备不出足够的钱,就可能得动用给小女儿存的钱了。如果另一处旧房明年也动迁的话,房款肯定会成为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家底儿还薄啊。 2005年还没有着落的一件事儿,就是和妻子合写了一部稿子,用电子邮件发给几家出版社,个别的回信说不符合出版社的选题方向,多数还没回音。能把写给女儿的书出版了,算是留给2006年的梦想吧。 无厘头之结识蔡宪智是种机缘当孔明碰到刘备,就《三国演义》了;当成君忆碰到蔡宪智,就《水煮三国》了;当李志君碰到蔡宪智,就《你就是百万精兵》了。 假如孤男碰到寡女,就干柴那个烈火了;假如鬼马的小S碰到无厘头的周星驰,就不知道会干出什么好事来了! FANS的留言我最佩服蔡老师。水煮三国也是蔡老师编的。蔡老师编了不少好书。蔡老师编的书我爱看,大家都爱看。什么时候我也编一本这样的书就好了,让我也成个名编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