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语的官方文字,13世纪起就用于书写当时的蒙古语。也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唯一被官方认定的蒙古语的书面语。
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十六世纪蒙古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转译藏、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字体,这个字体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
1946年以降,蒙古国改以西里尔字母拼写喀尔喀口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蒙古自治区则仍采传统蒙古字母。
与叙利亚文及阿拉伯字母一样,蒙古字母在一个字的不同位置都有不同的形状。在察合台字母出现之时,其书写方式已从横写改成直写。蒙古语字母可以是每单字一单位,也可以是一单字连其后置词为一单位。大部分的音位须分字首、字中、字尾——首尾音位各写作字首型、字尾型,其余则作字中型。作字中型的字母有一纵线以联结整个字。而元音有单独型,辅音则无。
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个字母,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国际音标 蒙古文字 八思巴字 元朝秘史译音
用汉字举隅 拉丁字母转写 西里尔字母 注释
起笔 行笔 收笔
阿(1-7-3) a А
额(1-4-2) e Э 字中、字尾大抵与 a 字同。须依字首判定。
亦(8-3-1) i, yi И,Й, Ы, Ь 此音于口语中或遭他音节之元音同化。
斡(1-20-1)、兀(1-11-3) o, u О, У 实际音值须视情况判定。
斡(6-18-1)、兀(5-6-2) ö, ü Ө, Ү 实际音值须视情况判定。
讷(1-2-3)(居音节首)、安(11-27-5)(居音节尾) n Н
昂(78-59-1)(居音节尾) ng Н, НГ 此字于固有语唯居音节尾,故仅具字中型与字尾型。居字首者盖用以转写藏 ང 、梵 ङ 音。
巴(1-27-1)、卜(小字,居字尾时。)(244-10-2) b Б, В
p П 中世蒙古语无此字。用以转写藏 པ 、梵 प 音。
合(4-10-1) q (后接阳性元音) Х
合(4-9-1)、黑(小字,居字尾时。)(1-24-3) γ (后接阳性元音) Г 文言中此音前后俱元音者,口语多略去此音而并前后元音为长元音。
可(2-2-1)、克(小字,居字尾时。)(1-8-3) k (后接阴性元音) Х k、g字型大抵相同。须俟实际发音方可辨之。
格(1-12-1) g (后接阴性元音) Г k、g字型大抵相同。须俟实际发音方可辨之。又文言此字前后俱元音者与阳性例同。
马(2-3-2) m М
剌(1-24-4)、勒(小字,居字尾时。)(1-12-5) l Л 居音节尾时,元人译汉每与 /n/ 音相混。
撒(6-12-1)、速(带u音)(5-28-3)、速(非小字字尾)(270-44-3) s С
沙(273-13-3)(唯用字或与s相混) š Ш 此音在秘史时代多半接 i 。
塔(1-27-2)、惕(小字,居字尾时。)(3-22-4)、答(6-23-3) t, d Т, Д 传统书面不分t d,须俟实际发音方可辨之。
察(2-3-3) č Ч, Ц 传统书面不分 /ʧ'/ 、 /ts'/,今日多以之表前者。
札(1-7-1) ǰ Ж, З 类上一字。又此字早期与 y- 音起首者常相混。
牙(34-6-1) y Е, Ё, И, Ю, Я
剌(4-9-3)、儿(居字尾时。非小字。)(1-3-4) r Р 固有语、传统译音中此字不居字首。
v В 转写梵音 व 等或如近世汉语“王”字之合口呼零声母者。
f Ф 中世蒙古语无此音。
ḳ К 转写汉语“可”字声母、俄文 К 字等。
(c) (ц) 转写藏音 ཚ 、梵音 छ。是二音似非对等,今日多取藏音为是,即以之标 /ts'/ 音。
(z) (з) 转写藏音 ཛ 、梵音 ज。是二音似非对等,今日多取藏音为是,即以之标 /dz/ 音。
(h)
转写梵音 ह 等。又此字直连于部分浊辅音下可表送气浊音,如 lh 即藏音 ལྷ。
仿古书体 现代印刷体 首字转写